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形象维度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维度划分的核心在于对工夫层次的道德进行维度划分。上文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结构,其中第二层次——工夫层次包含一系列具体的德目。工夫层次中的具体德目划分完成后,由相应德目生成的集合自然构成该维度的道德形象。以下展现本研究进行维度划分的思维过程,先呈现道德维度划分的依据,再描述道德维度划分的结果。

一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维度划分依据

本书关于道德形象的维度划分依据有两点,一是道德关系的结构,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道德的关系结构

人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思想逻辑结构顺序的起点和关键点,由内而外,从人心和善扩推到家庭和善、人际和顺、社会友善、世界和谐,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到修身齐家,再到治国平天下,达至天人和美的境界。德性作为人类行为与心理的规范与导向,体现于人的整个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最终落脚于服务人更好的生活,必定涉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关系。 [7] 这些关系涉及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各个方面。因此,诸多研究者从道德的关系结构入手对道德进行维度划分。例如:宋银桂认为道德主要是指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然而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规范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以及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伦理、自然伦理、宗教伦理。 [8] 李承贵将德性分为生态德性智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德性智慧)、制度德性智慧(规范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他人关系的德性智慧)、精神德性智慧(表征人生境界和品质的德性智慧)、滋养德性智慧(指自我修养德性智慧)和生存德性智慧(指调理生存状态,提升自我生存质量的德性智慧)。 [9] 江畅将德性分为有利于自我生存发展的德性,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的德性,有利于群体利益增进的德性,有利于环境舒美友好的德性。这四种基本类型也可以分别简称为利己的德性、利他的德性、利群的德性和利境的德性。 [10] 张立文认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行为规范价值合理性宗旨,是止于和合、和谐。和合、和谐是伦理精神的价值核心。由此核心而展开伦理范畴的逻辑次序,按照和合学的“三观”法,伦理范畴是遵循人心—家庭—人际—社会—世界—自然的顺序逻辑系统。具体分为人心伦理范畴、家庭伦理范畴、人际伦理范畴、社会伦理范畴、世界伦理范畴、自然伦理范畴。 [11] 上述研究成果为本研究依据道德的关系结构进行道德维度划分提供了参考意见和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内存天然联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结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转化与超越。因此,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的维度可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进行划分。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生存与发展中对生活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从过去到未来奔腾不息的民族血脉,更是民族发展与祖国繁荣所必需的精神标识与内在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与社会历史发展要求,总结提炼出来的价值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国家形态和时代精神。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根共生、血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精神实质在于指明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的这三个问题的内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相互契合与贯通的精神源流。在国家层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强调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使民富足”“民以殷盛”的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国以富强”“天人合一”的思想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在社会层面,“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也”“天下大同”“不患寡,而患不均”“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道为常,以法为本”等思想都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的提炼与深化。在个人层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使命胸襟、“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的诚信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友爱精神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紧密相连。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结合时代特点与要求,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历经千百年的洗涤与沉淀,其内在价值有其自身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封建宗法社会和专制王权基础上,因而它具有封建社会的特定思想内涵和时代烙印。其蕴含的思想观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语境产生背离。甚至那些在现代看来仍然具有极高价值的成分也需要在现代化语境中进行诠释与挖掘,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兼有时代性和普适性双重属性的价值理念,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具体历史内涵,作为观念样式,它们却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例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宽、勇、和”,封建社会出于“治人”目的提出的约束机制有强烈的“宗法人伦”背景,它的实质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为统治服从的君臣关系,并且使这种关系借助于宗族的血亲、世系、长幼等关系来形成和巩固。若不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容易强化其中的等级观念,但若将其放入现代性场域,从人与人的道德情感层面传承,则对当下社会和谐有深层次意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立足点”“固有的根本”“重要源泉”的同时,还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在当代语境中的一次与时俱进的深化与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超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创造性超越,就是按照当今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超越体现着向历史扎根、向现实逼近、向世界开放、向未来探求的价值特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和未来再造的有机统一。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单一继承和现代复归,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借力时代之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超越。通过新的挖掘、综合与创造,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建构具有本土性、时代性、超越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级版和精华版,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践行也正在践行的探索之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超越包含着各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交流与比较、整合与创造,是中华民族根据自身特殊的“民”情,博采众长,化外为内、化古为今,铸造民族文化的过程。在革故鼎新的发展中,结合所处具体时空架构中的特殊形态与特殊规律,在挖掘和转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创造性地开拓其潜在精神价值,既维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广度,又促进其未来的高度,既保证文化的一本性和绵延性,又促进其创新性和发展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持中国元素和价值基质的基础上不断延续光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由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天然的紧密联系,本研究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个人、社会与国家三个层面进行道德维度划分,同时这种划分方式也符合道德的关系结构。

二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维度描述

由上所述,我们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的关系结构将道德划分为个人层面道德、社会层面道德、国家层面道德。由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维度划分的核心在于对工夫层次的道德进行维度划分,工夫层次中的具体德目划分完成后,由相应德目生成的集合自然构成该维度的道德形象。因此,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形象分为个人层面道德形象、社会层面道德形象、国家层面道德形象。

(一)个人层面道德形象

“个人层面道德”即“关涉自我的德性”,从德性与德性拥有者本身的利害关系着眼,指有益于德性拥有者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德性。从层次上看,个人的生活呈复杂立体的结构,包括生存和发展与享用三个维度,因此个人层面道德又可以分为生存性道德和发展性道德、享用性道德。第一,生存性道德指适应社会生活,保障人基本生存的德性,例如明辨是非、正义善良、勤劳俭朴、自制忍让、勤奋刻苦等。第二,发展性道德指超越现实生存社会,使得社会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德性,是表征人生境界和品质的德性智慧,例如独立自主、追求理想、创新精神等。第三,享用性道德是能使道德主体内心感到充盈与慰藉、幸福与满足的道德原则,这强调道德对道德主体的本体价值。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等能让个体获得享用体验的德性,第二方面在于,但凡道德主体由心而生、主动实践的德性,可以引发自我满足与内心安宁的幸福感的德性,都可以认为它对道德主体而言具有享用性价值。个人层面道德的集合构成个人层面道德形象。

(二)社会层面道德

“社会层面道德”即“关涉他人的德性”,从德性与德性拥有者所在社会的利害关系着眼,指有益于与德性拥有者发生交集的个人、群体、自然利益的德性。“社会层面道德”就是关于如何对待世界、如何与人交往的规则,是一种社会情怀,分为“关涉他人的德性”“关涉群体的德性”和“关涉环境的德性”。(1)“关涉他人的德性”从德性与其他个体的利害关系着眼,指既益于与德性拥有者相关的个人,又益于德性拥有者自身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德性。例如:宽恕、礼让、仁爱、孝慈、谦敬、诚信、感恩。(2)“关涉群体的德性”从德性与德性拥有者所在的群体的利害关系着眼,指有益于群体正常运行的德性,例如:守规、公正、平等。(3)“关涉环境的德性”从德性与德性拥有者的生活环境的利害关系着眼,指有益于环境舒美、生态健康的德性。例如:环保、爱物、厚生、质朴。社会层面道德的集合构成社会层面道德形象。

(三)国家层面道德

“国家层面道德”即“关涉国家的德性”,从德性与德性拥有者所在的国家的利害关系着眼,指有益于国家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德性。它处理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国家层面道德”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价值需要,被西方国家称为立国价值(regime value)。例如:公忠、奉献、敬业、和睦、进取。国家层面道德的集合构成国家层面道德形象。

图2-2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概貌图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书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个人、社会与国家三个维度划分,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社会与国家分别作为道德的主体,最终形成个人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和国家的价值观三个类型,而本书将个体、社会与国家视为道德的三类利益相关群体,而始终将个人视为道德的主体,划分为个体要实现的个人层面道德、社会层面道德和国家层面道德。因此在具体维度上,部分德目所属维度与核心价值观不一致。

综上,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结构与维度分析,可得出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概貌,如图2-2所示。 9lECkksl45viTWe4jFAw62Ik7X1yh+muI19ddUw9FIL/AtxcKr7OlHIvcJadhi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