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旧技术的交替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润物无声式的进化,而非疾风突进式的革命。电视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的认知模式逐渐从注重逻辑、理性、序列、历史客观性的印刷文字模式转化为倚重图像、感性、直观、历历在目的现实性、同步性、贴近性的视觉感官模式,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相对于印刷文字,电视媒体的表意空间更为宽广,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更为多样。在话语功能上,社会多个阶层、多种力量在电视叙事空间进行磨合,精英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合力型塑了主流意识形态,并借助声像并茂的电视媒介而广泛传播;在社会功能上,电视媒体契合多种传播场景,兼具教育、娱乐、休闲等功效,满足观众多种需求,社会影响力无远弗届;在经济领域,电视媒体、电视节目、电视广告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商业价值蔚为可观,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仍然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议题。

技术的革新不是数量的增减损益,而是整体的生态变革。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视频网站等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源泉,传媒生态日新月异、动态演进,电视媒介的生存环境备受新媒体的挤压而面临巨大挑战。每一种媒介都有一种传播偏向,新旧技术为了争夺时间、注意力、金钱和威望而竞争,不受场景与时空的客观制约,不受身体在场牵制的主观意愿,短、平、快的传受习惯,业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传播理念与需求,在此情境下,电视曾经拥有的优势地位被动摇。同时,电视系统内部的惯性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电视节目同质化、泛娱乐化、价值观偏差、伦理道德滑坡等问题频发,受众流失严重,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电视媒介面临内忧外患,作出了哪些努力,有何成功的转型经验,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合理调适,日后发展出路在何方,这是剧变的电视媒介生态留给当下新闻传播学人思索的重要问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陈世华这本专著正是作者试图回答电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行稳致远的应时之做。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对电视节目的长期追踪和系统思考,涵盖了中外纪录片、电视剧、专题片、真人秀等电视节目类型,既有短小精干的纪录片,也有绵长动人的电视剧,还有连续宏大的系列专题片;既有客观冷静的真实记录,也有鞭辟入里的评论,还有虚构精彩的文艺作品;既有及时新鲜的内容主题,也有构思精巧的节目策划,还有严谨理性的节目评论。从多个层面来说,对当代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传承、娱乐消遣、教育普及、行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作者选择当下颇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电视节目形态作为分析对象,详细界定其概念内涵,追溯其发展历程和流变,提纲挈领地总结其成功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转型发展的进路和规范提供了颇具洞见的理论思考。

“穷则变,变则通”。在媒介融合深度推进的语境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不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和手段,更要有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继往开来的勇气和智慧;作为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电视媒体要致力于提高电视节目的审美品格与文化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眼全球,当代电视媒介应着力锻造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期待更多和《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一样的对当代电视节目的深入思考和潜心探索;希望中国电视媒体能顺应时势变革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又初心不改,贡献更多优质节目作品,增强意识形态引导力,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繁荣文化产品市场,凝聚电视力量,彰显传媒担当,谱写新篇章,献礼新时代。

陈信凌 教授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院长
2022年3月 Xr2HG6hcTKIEE/XMo8zXpBz125JDIZsnaWlH4f/le73QkjnA/INhfzt7Lq//e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