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仙人想象成非人的怪物,大概是东汉以前的普遍图式。王充在《论衡》中特别提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接着他又质疑说:“禹、益见西王母,不言有毛羽。” 可见东汉人画西王母,还曾有过身上长毛,手臂画成翅膀的阶段。出土的东汉中后期画像可以证明这一点,山东、浙江、四川、陕西、山西以及朝鲜,均有长着翅膀的西王母。
从文献的角度,我们可以借助表3—1来展示西王母容貌及着装的不断改良和更新。
表3—1 西王母的仪容
续表
从表3—1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西王母的衣服越穿越多,饰品越来越累赘,而容貌则越来越美丽。行政职位越来越高,相貌却越来越年轻。官做到最大时,相貌上已经返老还童为一个20岁左右的大姑娘。
有汉一代,“戴胜”一直是西王母的标志性装束。这一点,文字记载与图像资料基本吻合。“胜”是一对像天平一样挂在头部两侧的饰物,在汉代人心目中,或许有代表平衡、秩序的意思。《淮南子》说,夏桀之时,主暗晦而不明,致使“西老折胜,黄神啸吟”。东汉时高诱注曰:“西王母折其头上所载胜,为时无法度。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 可见这对“胜”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有些神异功能。
后汉文学家们已经开始对“胜”进行美化和升级,由普通的“胜”升级为“玉胜”“七胜”。可是,只要“戴胜”,就很难与“蓬发”,乃至“豹尾虎齿”脱离干系。大概是为了避免后人的这种联想,从《汉武帝内传》开始,道教文学家们干脆对西王母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大洗底,甚至把她的标志性饰物“胜”都给撤掉了,换上一顶“太真晨缨之冠”,进行全方位的整容和改装。
可是,《山海经》言之凿凿地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蓬发戴胜,这事如何解决呢?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中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又云西王母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给西王母找了一只“代丑”的白虎神。至此,西王母的动物形象就算彻底洗白了,此后一直以雍容华贵的形象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