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肃慎族称、地理分布及其文化

肃慎是我国东北古代一支古老的民族,早在商周时代便已活动在我国东北地区。肃慎又称息慎、稷慎,其族称在两汉时期称挹娄,魏晋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清代称满洲,亦是今天满族、赫哲等民族源流的先民。

肃慎是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东北古代民族,往往以朝贡楛矢石砮的形象出现。《竹书纪年》记载:“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来朝,贡弓矢。”《逸周书·王会解》云:“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尘,濊人。”另处又作“肃慎,濊人”。孔晁疏:“稷慎,肃慎也。”《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国语·鲁语下》则详细记载了肃慎向陈惠公朝贡楛矢石砮的历史:“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主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楛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分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大戴礼记·少闲》称颂虞舜、禹、成汤、文王“民明教,通于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也记载:“舜禹之时,北抚山戎、息慎、东长岛夷。”由此可知,远在先秦时代,肃慎民族就与中原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自陈寿的《三国志》始,“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魏书》《晋书》《宋书》《梁书》《北齐书》《北史》《隋书》等正史文献将其附于《东夷传》《四夷传》或《夷貊传》中,对肃慎的地理、风物、特产以及与中原的关系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除此之外,《尚书》《孔子家语》、刘安的《淮南子》、刘向的《说苑》、毛亨的《毛诗注疏》、鱼豢的《魏略》、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其亦有简要记述或提及。到唐宋时期,杜佑的《通典·边防》、郑樵的《通志》、王钦若的《册府元龟·外臣部》、王应麟的《玉海·朝贡》、李昉的《太平御览·四夷部》等私家史著或大型类书均对肃慎予以记述,但多为对正史文献的汇编和整理。特别是《太平御览·四夷部》全文收录了前人著述所未见的《肃慎国记》,为后人研究肃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清代大学士阿桂等奉命所撰《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一《部族》简要梳理了清代以前历史文献对肃慎的记载,并认为肃慎音转即为挹娄。继之在卷八《疆域》之《肃慎四至》《肃慎城肃慎县》中考释出肃慎故地当在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下游一带,辽时黄龙府亦为肃慎之地,而肃慎城则位于渤海上京城附近的宁古塔一带。晚清著名东北史地学家曹廷杰的名作《东三省舆地图说》有《肃慎国考》一文,其文曰:“据《山海经》及《晋书》肃慎国在不咸山北,贾耽谓渤海王城临呼尔罕海,其西南三十里有古肃慎城,今东京城西南三十里有古城基,当即肃慎国也,唐虞曰息慎,周曰肃慎,两汉时属挹娄,南北朝属勿吉,隋唐属靺鞨,后归渤海,辽属女真,地方数千里。” 曹廷杰将肃慎城地望亦考据在了渤海上京龙泉府附近。

肃慎作为最早见诸中原史籍的东北古族和东北肃慎族系的最早先祖,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其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深入探索,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使我们对肃慎的族称含义、地理分布与迁徙、民族关系、考古学文化、历史地位、文献记载等诸多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本节在对我国肃慎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对肃慎族称、地理分布、民族关系等再做探究。 DHA05hf91nsGI3QQx809gp9YwqJ6WcBF58uBVDjdMGvHoGN31ftXqhaIhaNI9x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