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中国建成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夯实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95%以上。其中,国有经济虽然只占国民经济30%多,但已经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建成了一批过去没有的工业企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而这些行业领域的企业也都是国有企业。中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在企业形态上公有制主要表现为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等。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国有企业”这个概念,一直采用的就是“国营企业”。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法律上采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称谓“国营企业”。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国有企业”概念,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所有“国营企业”“国营经济”等用语全国修改为“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国有”这个用语只表明这类企业和经济的所有权属性,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和经济,国家所有就是国家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权。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推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40多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1978年到1992年的“放权让利”时期、1993年到2002年的“制度创新”时期、2003年到2012年的“国资监管”时期 、2013年至2020年的新时代“分类改革”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了不同形势下的改革任务,各自侧重于解决不同层面的困扰改革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经过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后,国有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支撑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是指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这涉及政企关系、产权关系、企业治理体制、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变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动机在于如何提高国有企业市场效率。国有企业改革不能仅仅理解为企业层面的变革,国有企业改革必然涉及国有资本布局、国有经济重组和整体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很难归结为经济学中的具体某个学科或者某个理论分支。因为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作为转轨经济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企业制度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又被对应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上;而从所有制视角看,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又是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其经营决策的很多理论可以从微观经济学中发现,而把国有企业作为解决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经济工具或者执行产业政策的工具,涉及公共经济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甚至国有企业改革又涉及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变革,可以遵循企业管理学所揭示的企业管理规律。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逻辑在于有效协调国有企业制度安排与国有企业市场效率关系,与西方经济理论所指出的为了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必须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或者将国有资本限制在十分有限的提供公共产品领域不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两个十分独特的前置条件,一是中国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意味着一定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前提约束下,与西方经济学所揭示的为了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就一定要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不同,中国需要探索建立的是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求、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具有高效率的国有企业制度;二是中国是从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体和大规模的国有资本,这意味着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监管不能采用西方国家针对某个或者某类国有企业都单独立法进行监管的方式,中国需要探索的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对庞大国有企业群和大规模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监管的体制机制。

在这两方面前提下,实际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没有给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现成的可供遵循的理论。经过多年艰难的探索,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借鉴有益的国际上经济学知识,形成了具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特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很好地协调了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市场效率,一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把党的领导内嵌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兼顾了政治与效率原则;二是探索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政府与企业关系;三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在宏观上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在微观上奠定了高效率运行的国有企业产权基础;四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通过分类改革,推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和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集中;五是在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则下,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同时,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中国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国家国有企业的极为重要的特征。然而,这种关系往往是许多研究所忽略的问题。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来看,国有企业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建设伟大事业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许多方面都为保证党的事业取得成功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与保证党的目标实现是有内在一致性的,正是这种内在一致性使得国有企业对党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从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践发展历程中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一以贯之。对国有企业来讲,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坚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由国有企业的多重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结合好两个制度将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MO8+JmIewjRWxMfEd+nRMcTeCht5DthCpDkenPxBtp12jsgRFaKC3I14Lg5keQ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