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新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新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国有企业作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党执政兴国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起到了支柱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现在,我国进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发展阶段,面对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这个重大现代化战略和路径,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自己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新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承担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绝大部分任务,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体制机制约束,企业活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也制约了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一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巨大提升和为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国有企业日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具备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巨大贡献的更为充分的条件。

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可以划分为1978年到1992年的“放权让利”时期,1993年到2002年的“制度创新”时期,2003年到2012年的“国资监管”时期,以及2013年到2020年新时代的“分类改革”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了不同形势下的改革任务,各自侧重于解决不同层面的困扰改革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但其主线应该是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附属逐步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而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重要原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认为其改革发展的主导逻辑是如何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应该说,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和2019年开始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都在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实现有机融合,基本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制度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基于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发展逻辑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使命要求,我们需要思考在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基础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逻辑。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国还必须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应到国有企业改革上,要求到2035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中国特色现代国资监管体制更加完善,2050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中国特色现代国资监管体制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需要在评估“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按照2035年和2050年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国资监管体制。

在新发展阶段,不仅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更需要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我国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基于使命导向的改革发展逻辑。使命是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使命决定战略,企业组织基于战略进行有效运作,在市场中计划运筹、组织协调各种资源,最终实现自己的使命,这是企业组织运行的基本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仅仅把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经济人”特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企业就很难做大做强做久。卓越的企业从来不是仅仅把盈利作为自己组织的使命或者目标,盈利只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企业必须有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贡献的崇高使命。对于中国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应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组织的根本使命,这是国家出资设立国有企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在新发展阶段,国家的重大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此,国有企业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贡献力量,成为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的重大使命。在新发展阶段,基于使命导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逻辑,本质上要求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寻求自己的具体定位和发展使命。

第一,国有企业要以促进国家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自立自强的关键在于科技的自主创新。在新发展阶段,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国有企业聚集了国家最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代表了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必须以促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将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作为企业的根本定位。

第二,国有企业要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治理能力为使命。从供给侧看,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提高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从国际经济循环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还处于中低环节,对全球价值链治理还缺少话语权;从国内经济循环角度看,总体上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中上游地位,对产业链供应链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主要是基于资源导向的,还主要不是基于创新导向的。在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有企业要成为真正意义上基于创新能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

第三,国有企业应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应更加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应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激励分配机制,合理参与社会收入再分配体系,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形成国企样板,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积极力量,相关国资国企监管机制应充分适应这方面的要求。

第四,国有企业发展应在促进高水平开放中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使命。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局,这要求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既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个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又恰是我国国有企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所要求的,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在国际竞争中逐步成长起来。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要更好地参与新形势下的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应对区域贸易协定、贸易合作组织对于国有企业的质疑和挑战,在共建“一带一路”、参与CPTPP协定、完成“碳中和”目标等问题上发挥国有企业的应有作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第五,国有企业发展应以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为使命。近些年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脱实向虚”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过快和过早“去工业化”问题,这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安全。一定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十四五”时期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政策导向和要求。中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和制造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在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上大有作为。

立足新发展阶段,从国有企业的使命与定位来看,国有企业必须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市场主体,积极推动和适应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围绕“强起来”的使命要求,国有企业应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畅通经济循环等重大战略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基于上述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2021年立项课题“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国家能源集团合作主持,经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丛书就是这些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是一个全新的重大问题,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本丛书也只是一项初步探索,期望能够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主任 j5zoV42wO0uI0cXaGuEmLzhRAxZmUQ+r4VMZ5Y7Q2A+8jy3+6my7RYx2kq/offS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