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广府家传琴学全方位传承的文化哲学观

家传琴学作为古琴传承的一种传承方式,自古便在我国传统音乐传承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指限于在一个家庭或家族范围之内,以某一前辈作为乐师,其后辈来接受其传教而使古琴音乐得以时代延续的一种传承形态。” [48] 香江容氏家族自清代先祖庆瑞操琴开始,容氏琴学便得以传承,至今经六代传人,拥有两百年的历史。容氏家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琴艺传承至今,无论是从琴人、琴谱还是琴器的传承上,香江容氏传人坚定的琴学信仰、家传乐教理念始终贯穿于家族琴学传习的过程中。

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表明,无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人类学都是以“文化”这一概念为中心,研究的最终结果都会归结于文化与人性的关系。人类学主张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作一个动态的整体,将整体论作为其观察人类社会文化的手段,同时对地方和世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把握观察对象各层次结构的过程中,对其中复杂性和多样性予以关注,这也使得人类学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的整体和局部互动过程提供了有益解释。对香江容氏家族琴学传承在六代传人、传谱、传器三方面内容的归纳梳理,需要基于人类学视角,结合口述资料与文献分析展开,才能形成对容氏家传琴学传承至今两百年的整体概况较为准确地理解,并将容氏家族家传琴文化和乐教理念同现今社会环境下的古琴传承方式进行的对比,进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从容氏历代琴人的习琴经历可以看出,容氏琴人对于该家族琴学的传承具有特别的使命感;自先祖庆瑞遗留下来的琴谱,到侧室李芝仙传谱,再到容心言传谱,直至容克智凭借记忆与祖辈传承的指法默写下来的《白雪》一谱,可以看出容氏琴人对家传琴学的重视,体现在琴人、琴器、琴谱、琴技、琴书等全方位继承的文化哲学观念,并因此成为中华文化观和文化活动的家学理论体系传承的活化石。

近年古琴在港粤两地均有“文人琴”和“艺人琴”之分。容氏家族琴人不以琴为职业,但却将古琴传承视为己任,将琴文化精神与社会的商业性隔绝,对古琴始终保持非功利的纯粹性态度,重视琴道传统,同时讲究琴文化对人的塑造和熏陶,追求“自况”的生活状态,这种纯粹的态度或将使古琴作为“道器”的乐教传统受到重视。

[1]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5页。

[2]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扉页(活页)。

[3] 《庆瑞手书简历》,由容克智先生提供。时间:2017年11月26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工作室。

[4] 课题组成员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11月26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工作室。

[5]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75页。

[6] 《悟雪山房琴谱》和《古冈遗谱》为岭南琴派传谱。

[7]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7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8]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7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9]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60页。

[10] 徐筱妍:《唐代文人琴与琴艺传承初探》,《古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未出版),2017年,第257页。

[11]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61页。

[12]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6页。

[13] 《塞上鸿》为容氏家传琴曲。

[14]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81—282页。

[15]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83页。

[16]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4页。

[17] 采访者:肖霄、李谦;时间:2017年7月7日下午14:00;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18]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6页。

[19]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62—263页。

[20]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2页。

[21] 陈雅先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8年5月8日;地点:香港柴湾冠荣中心,十四楼A室。

[22]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85页。

[23]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60页。

[24]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2页。

[25]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11月28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工作室。

[26] 参见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27] “耳音手授”与“口传心授”略有差异,指用耳朵听音,并亲手教授。

[28]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7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29]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8年5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工作室。

[30]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2页。

[31]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60页。

[32] 肖霄根据采访容显泓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12月20日;地点:深圳市景田会馆。

[33] 肖霄根据采访容显泓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12月20日;地点:深圳市景田会馆。

[34]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8年5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工作室。

[35] 耿慧玲:《琴学荟萃——第二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0年版,第333页。

[36]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7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37]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7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38]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40—141页。

[39] 引自《庆瑞手书简历》手稿,由容克智先生提供,文中“?”是手稿中看不清楚的字迹。时间:2017年11月28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工作室。

[40] 庆瑞等:《香江容氏琴谱》,载黄树志主编《琴学丛刊》(七),香港恕之斋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2—13页。

[41] 唐健垣:《琴府·近代琴人录·卢家炳》,联贯出版社1972年版,第1665—1666页。

[42] 唐健垣:《琴府·近代琴人录·卢家炳》,联贯出版社1972年版,第1668页。

[43] 唐健垣:《琴府·近代琴人录·谢方回》,联贯出版社1972年版,第1674页。

[44] 唐健垣:《琴府·近代琴人录·容思泽》,联贯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9页。

[45] 唐健垣:《琴府·近代琴人录·黄继持》,联贯出版社1972年版,第1644页。

[46] 宋婕、冯焕珍:《岭南琴学论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版,第279页。

[47] 肖霄根据采访容克智的录音整理。时间:2017年7月7日;地点:香港容克智家。

[48] 施咏:《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197页。 a3Pi6h6hixR5l0D5a7fMQWJE60PEQcp9cllMSZF+ZIaXvZqj87bUNYEDVqZCOr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