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52 壬辰

天宝十一载 公三四岁

十一月,李林甫卒,杨国忠代为右相。

《旧唐书·杨国忠传》:“十一载,南蛮侵蜀,蜀人请国忠赴镇,林甫亦奏遣之,将辞,两泣恳陈必为林甫所排,帝怜之,不数月召还。会林甫卒,遂代为右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判度支、剑南节度、山南西道采访、两京出纳租庸铸钱等使并如故。” [24] 《资治通鉴·天宝十一年》:“十一月,丁卯,林甫薨。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庚申,以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其判使并如故。” [25]

本年,公习静于商余,《自述三篇序》及《述时》《述命》作于本年。

《自述三篇》包括《述时》《述命》和《述居》三篇及《序》。据《序》所载:“天宝庚寅,元子初习静于商余。……及三年,人闻之参……或者不喻,遂为《述时命》以辩之。先曾为《述居》一篇,因刊而次之,总命曰《自述》。”按:元结天宝九载习静于商余,至十一载正好三年,故《序》及《述时》《述命》作于本年。

《述时》篇曰:“圣皇承之,不言而化,四十余年,天下太平。礼乐化于戎夷,慈惠及于草木。”唐玄宗延和元年(712),受禅即位,改年开元,至今正好四十年。在《述时》中,元结阐释了隐居原因:“由此知官不胜人,逸于司领,使秩次不能损,又休罢以抑之,尚骈肩累趾,受任不暇。予愚愚者,亦当预焉,日觉抵塞,厌于无用,乃以因慕古人清和蕴纯,周周仲仲,瘱然全真,上全忠孝,下尽仁信,内顺元化,外娭太和足矣。”

《述命》篇曰:“后王急济天下,天下从之,救之以权宜,权宜侈恶。天下亦从而侈恶,故赴贪徇纷急之风,以至于今。”借人之口对天宝年间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批判。并提出:“圣贤者兢兢然犹伤命性,愚惑者慁慁然遂忘家国。”表示人生在世,“不如忘情,忘情当学草木”。

又《七不如》当作此前后。

元结《七不如》:“有思虑,不如静而闲;有喜爱,不如忘其情。及其甚也,不如草木。”又《述命》:“草木无心也,天地无情也,而四时自化,雨露自均,根柢自深,枝干自茂。如是,天地岂丑授而成哉,草木岂忧求而生哉?”可见二者表达思想相同,当与《述命》前后作。

本年或稍后,公次子元友正生,友正字以明。

元结《与吕相公书》:“某又三世单贫,年过四十,弱子无母,年未十岁,孤生嫁娶者一人。”该文作于上元二年(761),文中提及“弱子无母,年未十岁”,则元友正当于本年或稍后生。 uOA0LfTXxJepmrHSXk7WfYi1g+6txdhr57gw7yzSojoc/B/vVacoJCwlw3k7pI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