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蕴含着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体现了各民族无尽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截至2020年12月,42个中国项目被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中国项目被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已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内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内各级政府、研究机构的不断推动,对我国非遗保护进行了系统性建设和阶段性研究。同时,该组织还在《文化政策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是未来世界竞争的主战场,同时文化发展将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流” [1] 。在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感召下,为充分发挥文化科技融合与集成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用高新技术来创建新的文化生产方式,来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来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2] 。2011年,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落实科技领先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 [3] 的重要战略。同时会议从实践出发,提出了“设立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制度,加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4] 的具体战略部署,为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加速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智力发展与科技密不可分,它不仅体现了文化内容,同时也是文化的形式和载体” [5] 。可见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推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在未来,技术进步和科技转化的能力将与国家文化实力及文化竞争力紧密相连,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科技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传播能力,为不断塑造文化产业的全新类型提供有力保证。” [6] 从上述会议提出的精神及举措中不难看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将是中华文化在信息时代避免处于守势,在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高度取得国际性认同的重要基础” [7]

综上,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非遗保护领域内还存在诸多桎梏和问题,其中尤以文化与科技融合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非遗保护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内的科技支持不足,尚未形成足以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其次,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带动效果欠佳,缺乏核心技术及设施设备,相关技术的国产化率也相对较低,相关的软件系统仍需依赖进口。最后,目前我国文化类科技项目缺乏整体规划,项目支持资金不足,从业人员文化主动性、参与性差。面对上述问题,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和研究视角。 SX7qXrzmKNxoFufD0JTi0isBF96+WfN23X3wXOqT/SuyRlr1EBjZ81Uv5cCXoI2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