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指示,即把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转化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目前,学界已经从研究对象、基本原则、理论贡献、话语体系等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从理论体系来看,它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整个过程,至少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基本命题和“术语革命” [1] 。其中,所有制领域改革贯穿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全过程,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制问题本身就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再次强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对于生产关系和社会性质的重要性 [2] 。从经典理论来看,《共产党宣言》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 [3] ,从中国现实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深化,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最具“中国化”的代表性。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所有制领域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改革以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在“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两个方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收入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层次,但是本书仍然重点讨论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问题。“由于所有制问题关涉国内外不同群体、不同部门之间的物质利益,因而又具有极端深刻复杂的意识形态性。” [4]
此外,本书选题之初正值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大加指责我国存在大量国有企业“扭曲市场价格”而导致“不公平的贸易”,其实质指向的就是我国的所有制问题;又值《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和《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两篇文章均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激烈讨论。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即在改革开放40多年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后的今天,所有制问题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的问题。
本书的研究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研究目标在于: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所有制的预言上,而要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尝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向。具体而言,整个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为什么《共产党宣言》提出“消灭私有制”?如何在理论上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及其相互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论证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新时代不同所有制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本书的学术价值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问题域,拓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范围,聚焦了所有制议题的主要线索和关键问题,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所有制问题研究;二是从整体上清晰梳理了新中国70年来所有制理论发展演进的脉络线索、争议焦点和代表观点,以回顾性研究为基础推动所有制议题的当代深化;三是进一步运用整体性研究方法梳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基本原理,有助于把握从“消灭私有制”到“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澄清了对于“消灭私有制”的错误解读;四是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历史梳理和理论分析,澄清了非公有制的认识论难题,有助于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所有制特征;五是进一步总结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
当前,所有制仍然是舆论场中的热点议题,所以,本书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梳理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应“国退民进论”“私营经济离场论”“国家资本主义说”“所有制中性论”等质疑声音,有助于廓清当今社会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一些理论迷雾;第二,对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党的领导、员工持股制度等具体议题展开研究,有助于深化关于国企改革的最新认识;第三,探讨了新时代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思路,有助于摆脱所有制研究中的“公”“私”之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