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文献遗产占据世界文化遗产的很大比例,是民族、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之桥”。但不论是何种载体的文献遗产,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不妥善保护,它们将永远消失。 [1] 因此,保护文献遗产,尽可能延长其寿命,是人类在守护记忆、传递历史、传承文明过程中最具意义的活动之一。21世纪以来,传统文献遗产保护已基本形成以原生性保护(包括预防性保护、治疗性保护与修复)、再生性保护相结合的文献遗产保护技术体系,和以保存政策、保存规划、保管制度、保存评估、人才培养、应急管理、灾害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等为支撑的文献遗产保护管理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遗产领域的发酵,文献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引起关注。在文献遗产领域,有学者倾向于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文献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强调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等绿色发展理念。 [2] 除此之外,本书还倾向于从文献遗产以及文献遗产保护自身出发来理解其内涵,强调文献遗产自身的可持续性以及文献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而要实现文献遗产的可持续性以及文献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人、财、物等保护资源的持续投入,还要以文献遗产价值为核心,全面调查评估文献遗产的破损状况以及威胁文献遗产持续性的潜在风险因子,利用有限的保护资源实现文献遗产的精准保护。

国外记忆机构很早就认识到保护资源的有限性,一直在强调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部分价值较高、破损较重或风险较大的文献遗产得到优先治疗、修复与保护。为此,他们开发了各种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将调查数据与评估结果作为保护决策以及保存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国内由档案机构主导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旧馆改造与新馆建设的推进,保管保护设施设备与技术方法的更新换代,保管保护制度、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科学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基本实现档案文献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向常规化保护的过渡。但从保护方法来看,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形成的是一种比较粗放的被动式保护模式,倾向于档案文献遗产保存环境和条件的整体改善以及受损文献遗产的局部治疗和修复。这种保护模式对于短期内迅速提升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但单纯注重硬件改善、技术革新和破损修复的保护模式,从长远来看,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15年,国家档案局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总体规划》 [4] 在宣告我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基本完成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常规化、主动式的保护阶段。在常规化保护阶段,要实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从被动式保护向主动式保护的过渡 [5]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馆藏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构成与高低、破损状况与程度、潜在风险因子与影响程度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在调查数据与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实现档案文献遗产的精准保护 [6] ,从根本上提升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随着《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DA/T 64.1-2017)、《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DA/T 64.2-2017)、《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规范性指导文件的发布,如何将国家层面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顶层设计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促进精准保护的实现,是当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当中亟须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本书将引入国外遗产保护领域的“意义评估”“破损评估”“风险评估”等理论与方法,探索构建基于评估的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

二 研究意义

当前,在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生态当中,处于模拟态的传统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空间正在被新兴的数字态、数据态档案文献遗产挤压。模拟态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绿色档案馆着手,还要谋求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的方法和策略。本书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评估的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对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作为中国文献遗产保护领域最早建成的学科,档案保护学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我国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损坏原因及变化规律,科学制定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和标准 [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档案保护技术方法的研究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较国外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在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并未取得重大突破。本书着眼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模式的创新性研究,将具有以下理论和学术价值。

1.有利于拓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发现并深化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增长点。几十年来,模拟态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方法的研究已比较成熟,趋于饱和。国家档案局尽管在近年来相继发布了关于保存状况调查、安全风险评估的规范性文件,但如何更好地开展调查与评估工作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以基于评估的保护管理方法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文献遗产保护领域关于调查与评估的研究成果,探索一种适用于我国基层档案馆的评估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拓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引导学界对遗产意义评估、破损状况评估和馆藏风险评估等研究主题的进一步关注。

2.有助于发展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学科理论,充实和完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几十年来,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学者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如何解决保护实践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形成了很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学科特征,但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理论建设却相对滞后,鲜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原创性理论成果问世。本书提出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的理念与目标,探索构建了基于评估的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有助于发展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学科理论,弥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管理理论研究的不足,充实和完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体系。

3.有利于完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学科体系,形成技术与管理并重的保护学科知识体系。几十年来,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系是以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体系,材料模块、环境模块、技术模块占了很大比重,而管理模块相对较弱,这种学科体系在当前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高等教育当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书将遗产保护领域的意义评估、破损评估和风险评估等知识模板引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领域,探讨档案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模式实现背后的知识支撑,同时研究当中还涉及国外保存政策、保存规划、保存管理、风险管理等模板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完善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学科体系,形成技术与管理并重的保护学科知识体系。

(二)现实意义

经过几十年保管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保管装具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护技术方法的改进优化、保管保护制度规范的建设完善、抢救性修复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正从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的被动式保护模式过渡到依靠防治水平提升和管理效能提升的主动式保护模式。当前,实践当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保护模式的转变仍缺乏可操作的方案。因此,本书对精准保护模式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国家档案文献遗产调查评估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参考。近年来,国家档案局相继发布馆藏档案保存状况调查、破损分级的行业标准和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档案机构馆藏档案文献遗产调查与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但目前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调查评估工作开展还在摸索当中。本书在引入国外遗产领域意义评估、破损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档案机构的保管保护工作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馆藏档案文献遗产调查评估一体化集成评估流程和方法,由此获得的评估结果,对于明确档案文献遗产的意义及价值高低、破损现象及破损程度、潜在威胁因子及风险等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对于从整体上推进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促进档案机构的馆藏档案文献遗产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为档案机构探索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档案机构(尤其是地方档案机构)能够获取和支配的保护资源仍是极其有限的,实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的压力。本书提出的精准保护模式,强调以评估为基础,建立长效的保护管理机制,让本身有限的保护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助于促进地方档案机构馆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为档案机构提升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水平提供可操作的方案。当前,我国档案机构保护档案文献遗产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这种粗放、被动的保护工作模式不利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持续推进。本书提出并开发了利用保护数据库工具实现馆藏档案文献遗产的意义评估与价值分级、破损评估与破损分级、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的简易操作方案,为防治、修复与管理的精准介入和优先介入提供决策依据,依靠调查与评估提升决策能力和保护水平,实现粗放到精准、整体到个体的保护模式转变。 xbgXzZNVsWWxexwD3hfK9vg/naF1SCiokk0/Pr0PP2KGC21WHP0aRSjXtmSH8q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