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古代中国发明汉字、礼仪开化在先,官方正史向来有为周边民族或国家立传记史的传统,以辨华夷之别,天下之大。公元1 世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的“地理志·燕地”条记述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此19个字,即中国正史对日本的最早记述。200年后,陈寿的《魏志·东夷传》中有关日本记述的篇幅猛增百倍,内容之丰富、翔实,远超《汉书》,但因方位记述语焉不详,留下邪马台国在哪里的千古之谜。此后历朝中国正史的外国传皆列入东瀛,国号亦先后记作“倭”“倭国”“日本”等。但说到研究,却远远滞后。

至少到明代中期的成化至嘉靖年间,备受“北虏南倭”袭扰的明朝人,开始研究日本。直浙总督胡宗宪挂名主编的《筹海图编·倭国事略》,与军中幕僚郑若曾的《日本图纂》《日本国考》,以及南京守备李言恭等《日本考》、常州训导薛俊的《日本考略》、出使日本的郑舜功的《日本一鉴》等十余种图书问世,涉及日本的历史沿革、山川形势、语言习俗,其重点在探讨倭寇的缘起、兴衰,附议平定倭寇之策。万历朝鲜之役期间,明人再次关注丰臣秀吉治下的日本。可以说,自明代起,正史中的日本不再安分。国防安全也成为研究日本的新内容。

进入近代,伴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建,欧美列强西力东渐,东亚面临未曾有的大变局。日本开港后的幕末改革走在洋务运动的前头,一场明治维新更决定性地拉开中日两国近代发展的差距。明治年间,日本侵台湾,吞琉球,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吞并韩国,中日关系遭到彻底扭曲。大正年间的“二十一条”要求,昭和初期逐步升级的侵华战争,中国学人的日本研究,不得不直接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现实问题。故近代以来,除了学术性思考,更多的现实性需求,成为中国研究日本的思维方式。在近代的不同时期,日本政府或各类日本人游移于敌乎、友乎、师乎之间,陆离光怪,景象万千。在中国周边国家之中,能像日本这样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国家,屈指可数。清季至民国,有关日本研究的成果林林种种,不一而足。特别是戎马倥偬的抗战岁月,中国学者在艰苦卓绝之中坚持日本史研究,其治学与报国的精神令人钦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一良、吴廷璆、邹有恒先生等第一代学者筚路蓝缕,为日本研究奠基。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学术互动开创了有利条件。除1976年井上清教授来北京大学主持日本近现代史讲习班之外,日本史研究进展不大。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史研究进入学术史上的最好时期,在创新观点、成果积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前所未有地活跃兴旺。特别是日本史研究资料的大量获取与积累,结束了理论见长,但资料不足的失调。1990 年前后,日本六兴出版社推出多卷本的“东亚视野中的日本史”系列,标志着第二代中国日本史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得到日本学术界的承认;1997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将中日学者的合作研究推向新高峰。嘲笑中国日本史研究不过是“中小学生水平”的说法已是明日黄花,对等交流成为主流。

进入新世纪,学术研究群体在新老交替过程中,实现了年轻化、高学历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第三代、第四代学者成为中国日本史研究的中坚,日本史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他(她)们接过老一代学者的接力棒,开拓前进,再创新业绩。在此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人文学科,包括日本史研究的资金投入,如同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多卷本的“日本现代化研究”丛书、“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系列研究等力作陆续推出,展示了日本史教学科研的新成果和阵容。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草根史学”兴起,日本史研究不再一枝独秀于讲坛史学的象牙塔,网络化、社会化日新月异。中国的日本史研究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新时期的中国日本史研究业绩显著,也面临着新老问题与挑战。例如,日本史的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注如何协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如何配置,援引与创新如何兼顾,各断代史如何均衡发展,跨地区与跨国别研究如何推进,老一代治学风范和业绩如何发扬光大,国际接轨与争取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等等。

回顾古代中国正史外国据实记史的传统,点检近代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历程,基于东亚和平、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日博弈与共赢等现实问题的思考,愈加需要客观把握一个真实的日本。发现日本人身在列岛却未必能想得到、看得到并能认识清楚的日本问题,已经是新世纪中国研究日本的新课题。在日本史研究理论、视角、思路、资料运用等方面,展现中国学人的治学特色,进一步创建中国日本史研究体系,可谓任重道远。

因此,浙江工商大学推出“日本研究丛书”,可谓恰逢其时。按照分辑出版、每辑多部的节奏,推出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与东亚研究院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努力再现浙东学人精心治学、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学风,突出注重日本文化研究的特色。对此,应该点一大赞。作为希望,谨提两点:其一,此丛书力求学术研究不拘一格,精益求精,凸显新时期中国日本史学术研究的新面貌。其二,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学人互通声气,切磋学艺,再创佳绩。东西南北携手合作,共同扩展中国学人的日本史解释体系,为创建中国特色日本史研究体系添砖加瓦。盛举可期,可庆可贺!

是为序

宋成有
于北京海淀蓝旗营
2018年11月28日 j+S+YifIpp2vQ5iLrTqn90E4Yb10xakvgdbkNjTDJpkg1ZL5OlKZBCSnS/6Btb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