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冀商商帮的形成

在河北境内,原本就是商贸繁荣的地方,如天津,自古以来“九河下梢”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湾,使其可尽享河海航运之便,一直是华北地区特别是直隶的贸易中心,也是最早演变为近代商埠的城市之一。保定处于京畿重地,是北京的南大门,丰厚的文化底蕴兼有丰富的矿藏和农副产品,继续保持着商贾辐辏的商贸优势。张家口在对俄、对外蒙古地区贸易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他新兴城市如唐山,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势崛起。此外,秦皇岛、石家庄、邯郸等也都逐渐成为商业繁荣的地区性贸易中心。

城市中除了传统的市集,还出现了新式的大中型百货商店,如保定的“保阳第一楼”“天华市场”,唐山的“大千世界”,天津的河北省立国货第一商场等。城市商业得到发展,各县域市集也持续活跃,尤其是专业市集增多,如著名的安国药材市场,还有高阳布匹市场、辛集皮毛市场、石家庄棉花市场、张北马桥牲畜市场等。据统计,1930年河北省内商业包含杂货业、粮食业、油业、布匹业等53个行业,店铺66465家,分布在各县城和乡镇。同时,商业组织逐渐增多,1930年除省商会外,全省有89个县建立了新式商会,还有39个县建立了各种行业工会共计206个。 [1] 一些较大的商贸中心都形成了按籍贯组织起来的帮会。

而伴随着国内商业的活跃,当时的冀商逐渐形成了“老呔帮”“张库帮”“冀州帮”“武安帮”“冀中帮”等具代表性的全国知名商帮,涌现出众多优秀商人、实业家,发展了以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为基本形式的民族企业,创造了众多知名老字号,并几乎垄断了全国的药业和皮毛业,其贡献之巨大、成就之辉煌,与晋商、徽商、浙商相比毫不逊色,同样是中国近现代工商业的中流砥柱。

“老呔帮”主要以冀东唐山乐亭县籍的商人为主,“老呔”一名,是东北人对在当地经商的河北商人的称呼。前文提到,乐亭人经商的历史由来已久,到清初,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乐亭人开始“闯关东”,规模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据不完全统计,从光绪年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他们先后在东北、华北、华东开设的商铺和加工制造等企业达1000余家,主店之外一般还设有分号,少则几处,多则百余处,保守估计拥有资金近3亿银元,年创利润5000余万银元,每年向家乡汇款达2000万银元。 [2] 他们称雄东北商界,仅在东北经商、习商人数就达10万之众,兴办了东三省规模最大的大车店、最大的商场,甚至奠立了中国金融业的雏形,在黑土地上演绎着“无商不乐亭”的传奇。

“张库帮”大多活跃于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国际商贸之路,也就是所谓“张库大道”上,这条古商道因清顺治元年修筑大境门对蒙贸易开放而走向繁荣。严格来说,“张库帮”在当时其实是个统称或者说泛称,其人员构成复杂多元而且差异很大,其中有被清廷御赐的皇商“山西帮”,有满族旗人主掌的“京帮”,有集资合伙的束鹿、深州、饶阳、南宫等地商人组成的“直隶帮”,还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万全、涿鹿等“本地帮”。这大大小小的商帮最终集结于东口,载运商品走向草原腹地,直抵库伦、恰克图,甚至更远的欧洲地区。虽然“直隶帮”和“本地帮”较晋商资本并不雄厚,但从业人数却众,他们积极抱团,每次出发必是成帮结伙,平安抵达目的地后再各自分开经营。据说仅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河北商户,清初有80家,道光年间达260家,同治年增至1027家;到了民国初年,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有1500多家,最高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

“冀州帮”,冀州除冀县外,自清朝以来还包括新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五县。冀州一带人多地少,很早就形成了经商的传统,民国《河北通志稿》说:“河北诸县,惟冀人为善经商,通计中国土地之广,无一处无冀人坐贾其间。” [3] 清朝中晚期,由于地域的关系,冀州帮已经广布天下,“其人类能远出求富于他郡邑,自京师、行省,北至塞上,富商巨贾往往多冀衡之民” [4] ;“在外营商者颇多,近者京津保,远者江苏、奉天、库伦,几于全国二十二行省,无一处无冀人之行踪” [5] ;并且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无处不有其足迹。1942年,冀县26.4323万人口中有4.0289万人在外地谋生,约占居民总数的1/6。 [6] 可以说,冀州商人遍及全国各地,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天津和保定,并发祥了文墨飘香的北京琉璃厂。

“武安帮”,史志里关于武安商帮的最早记载,见于明嘉靖年间编纂的《彰德府志》,称“武安最多商贾,厢坊村虚罔不居货”。据民国《武安县志》记载,“迨光绪季年,火车告成,交通便利,关外贸易近若门庭。继入民国,益形发达。……各家所经理之业务,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大小营业约千数百家,贸易人数约二万有余,其独立经营蔚成巨业者,所在多有” [7] 。民国二十四年,武安在外经商的多达1950余家,从业人员2.5万人,再加上在本县经商的370家,总计2320家。鼎盛时期的武安商家,所设商号遍布于全国18个省,遍及关东、冀晋豫、热察绥、山陕甘和苏浙皖诸地域,其影响力在中国传统商业发展史上不容小觑。

除这四个商帮之外,冀商的著名商帮还有“冀中帮”,其以保定商家为主,他们依靠河北境内众多的名优特产,专营保定酱菜、高阳棉布、安平罗网、顺平肠衣等,将这些优质商品运销全国各地;还有以药都安国药材经营为代表的药商,支撑了全国80%左右的药业;再有束鹿皮毛商,明清以来束鹿(今河北辛集)人贸迁有道,因此与晋商并称,“钻天的束鹿,遍地的老西”的俗谚当可视作对他们勇于开拓商品市场、商业活动区域广阔的赞叹,清代以来的束鹿,承载着全国90%的皮毛业,此外他们还在长江沿岸从事酿酒业,首创用玻璃瓶装酒以方便保存和携带,所酿造的“汉汾酒”还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传统老字号也都是冀商所创建,如沧州丁德山三兄弟创建的“东来顺”,冀州杨德山创建的“全聚德”,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其始创者高贵友、刘万春、范桂林都是河北人;还有武清人赵廷创办的“内联升”,冀州傅秀山研制的“金鸡鞋油”,定州马应龙研制的“马应龙眼药”,献县孙玉琦开办的天津“利生体育用品”等。

总之,顺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和发展的潮流,冀商空前活跃于历史舞台,他们以不能“任中国商业落于洋商之后”为己任,凭借自身的辛勤努力和卓越的商业智慧,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们的商业经营实践活动,不仅在史志文献上、口耳相传间留下了宝贵的记载,同时,一些弥足珍贵的老发票也代代相承保存至今,通过这些史志和实物资料,本书将力图管窥百年冀商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商业经营之道和经营管理理念。 QiDxBrjD90WHqLevXyz5x/ye+0GBxD4x4WaIn20oc3u9WrZVhEDUku8kmLoXDj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