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诞生

在意识形态的产生上,英国哲学家培根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观念,也为对柏拉图“无谬误的”理念世界作深刻的反思,在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这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意识形态产生的第一个先兆。培根认为基于人的生理、心理、所处环境、个人情感因素影响或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对语言的错误理解运用,导致人们观念中种种假相的产生。“那些占据着人的心灵并已根深蒂固的种种假相和错误观念,不仅使真理难以进入人心,而且即使进入了,只要我们事先不防止它们,仍有可能在科学复兴的时候来扰乱我们。” 要清除这些假相并形成系统而科学的观念必须依赖经验的归纳。之后的洛克也看到了人类认识上的错误,并将这种错误认识归结为四种尺度:一是我们认其为原则的各种命题,本身如果不确定,只是可疑的、虚妄的,则我们的尺度是错误的;二是传统的假设;三是强烈的情欲或心向;四是权威。 人们要获取正确认识还是要求助于经验,按照严密逻辑规则,通过准确使用语言文字,作出正确判断和推理。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传统观念尤其是经院哲学流传下来的种种“偏见”成为法国启蒙学者批判的对象,尤其是法国的孔狄亚克、爱尔维修、霍尔巴赫都坚持从彻底的感觉主义出发批判传统的偏见和神学迷信。人的感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精神活动方式如判断、推理都是依赖于感觉的准确与否,而一些虚假的判断或偏见之所以形成,是建立在感觉错误的基础上又受到主观情绪或错误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假相、偏见的形成和传播。而这为托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作了最充分的铺垫,托氏也是以感觉主义作为批判现实偏见的理论基础的。

“意识形态”一词的开创者正是法国启蒙学者、经济学家、哲学家德·托拉西。1797年他在其巨著《意识形态原理》中将“意识形态”界定为“观念的科学”,即观念学、概念学或意识学,其目的是为了把意识形态与经院哲学、宗教神学的种种谬误区分开,以便于研究认识的起源、认识的界限及认识的可靠性,进而去改造社会。 意识形态的法文词idéologie是由idéo加上logie构成的,idéo即“理念”或“观念”;logie直译为“逻各斯”,即“学说”,所以按照托拉西自己的理解,idéologie也就是“观念学”的意思。托拉西将感觉作为观念形成的基础,将人的精神活动划分为知觉、回忆、判断、意愿四种能力,这四种活动都可还原为感觉的不同类型,由此人的思想活动就是感觉创造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正如汉斯·巴尔特所评论的:“像孔狄亚克一样,托拉西从人性的基本能力——具有感觉出发,推导出一切观念。” 而错误的意识、观念归根到底是因其无法还原为人们的感觉,而托拉西创立的“意识形态的唯一的任务正是这种包罗万象的还原” 。通过观念向感觉的还原这种数学模式来避免错误观念的产生,显然意识形态学中的观念指的就是人从外部世界获取的感觉经验,但人的感觉器官在认识外部世界时也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所以感觉经验也未必就是正确无误的,这种经验论观点早已被证伪,但托拉西意图建立的在感觉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学(意识形态学)构成了社会的理论基础。即社会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状态,自我通过与他者、社会的交往形成基本感觉观念,只有坚持这种构建理路才能形成科学理路,才能建立起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的理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门基础性的哲学理论——观念学,并在感觉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念到感觉的还原批判传统中错误的权威偏见,重新阐发各门学科的基本观念。但这种简单化的感觉主义立场不可能科学解决认识的基础问题,单靠感觉经验也不可能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因而意识形态理论虽从一开始就反传统谬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陷入了理论上的误区,也正因为这一原因马克思从否定角度来认识意识形态学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认识。 /sao0bbc1Xj4Xpsp8y3P11yHztJ0TPrdzf/lb9cosz2f+HR/XGTyS97bOBvXLP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