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红山文化在锡林郭勒的发现

距今7000—5000年的红山文化,以分布范围广、影响范围大而著称,以西辽河上游及其支流为核心区,以往的研究最西端到克什克腾旗的永明、天宝同、河套 [43] 等遗址,向北跨越松辽分水岭到达霍林河流域。在阿巴嘎旗丹仑土仑遗址 [44] 发现的磨盘、磨棒、舌形石斧、石耜、敛口红碗钵残片等,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这将红山文化向西北推进了至少300千米。在紧邻锡林郭勒南缘的商都县章毛乌素遗址,地表形态也是“芒哈”,考古发现了以筒形罐和之字纹为代表的兴隆洼—红山文化因素 [45] 。这是红山文化因素最西的发现之一。章毛乌素F1(图3-12)出土的夹砂灰陶侈口罐、泥质红陶钵、泥质红陶曲腹盆等一组陶器表明,在仰韶文化早中期阶段,以弦纹夹砂罐、彩陶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化,越过阴山东段,一直推进到北纬42°线以北的锡林郭勒草原,黄河流域和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文化交流在这里交融碰撞。

图3-12 章毛乌素F1出土彩陶

红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玉器,在中国用玉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往的研究曾注意到: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红山玉器的分布势头仍然不减,有沿着乌尔吉木伦河继续向蒙古草原深入的趋势 [46] 。贝加尔湖沿岸的基多伊文化,有大量的斧、锛、凿、刀等玉质工具,与红山文化的玉器非常接近,考虑到红山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有学者认为基多伊文化的玉器可能来源于红山文化 [47] 。从二者的位置判断,锡林郭勒高原扮演了红山玉器向西传播的交通枢纽。 KtSry2k7N5AflhsFVNQynl8ufK/2TAoFkJVePEhWLX5MVJScHrUigrXU5ftBr/b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