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小结

锡林郭勒处在欧亚草原的东端,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部、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草场类型齐全、区系群落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具备人类文化发生的环境条件。起源于欧亚草原、本质属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农牧交错带 [6] ,从锡林郭勒高原中部纵向穿过。这条交错带是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湿润区与干旱区、农业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大致与文化上所讲的中国北方长城地带 [7] 重合,自古就是人类东西文化接触、交往频繁地带。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与华夏族居民在文化带两侧杂糅共处,繁衍生息,北狄、匈奴、蒙古等游牧人群就曾接连在这个舞台叱咤风云。金斯太洞穴 [8] 的考古研究表明,锡林郭勒是欧亚草原人群及文化移动、交流的重要舞台和通道,而且,这种文化的交融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1] 石蕴琮、石应蕙、白征夫等编:《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 我国可分为三大基本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区,参见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6页。

[3]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8—49页。

[4] 孙儒泳、王德华等主编:《动物生态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96页。

[5] Thomas,C.,Jean-Christophe,A.,Jean-Denis,V.,“On the Origin of the House Mouse Synanthropy and Dispersal in the Near East and Europe:Zooarchaeological Review and Perspectives”,2012,转引自王运辅《啮齿类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探索》,《南方文物》2016年第2期。

[6] 李世奎、王石立:《中国北部半干旱地区农牧气候界线探讨》,中国自然资源协会等编《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资源研究》,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8—123页;李博、雍世鹏、曾泗弟、崔海亭:《生态分区的原则、方法与应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分区图说明》,《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第1期。

[7] 韩嘉谷:《花边鬲寻踪——谈我国北方长城文化带的形成》,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第41—52页。

[8] 王晓琨、魏坚、陈全家、汤卓炜、王春雪:《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人类学学报》2010年第29卷第1期。 XDbo9L9Sh44vedT1I3jM7oFSJ/KQlUn7SFCcAEEnQ5usfnkyjTC1d1FjdbkA05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