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资源型区域是以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为主的能源保障基地,在以往的发展中为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其历史地位和现实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工业4.0”革命的兴起,资源型区域“高强度开发、低水平利用”的传统模式已不再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新旧矛盾交织使资源型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长期重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富集区的产业经济水平较低,缺乏科技含量高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支撑,导致区域经济产业链条短和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最终不得不经历由初期资源高强度开发到资源枯竭期的“资源陷阱”,由此引发严重的经济增速放缓、环境破坏和失业等问题。

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资源型区域转型路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资源开发与补偿、资源产业衰退与援助、新旧产业续接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关键性矛盾。所以,在当前资源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负效应迟早会引发资源型区域经济衰退,资源型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失调。因此,基于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路径创新,是促进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实现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路径创新研究,既是社会关注热点,又是实践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本书使用的产业路径锁定度量公式适用性较广,对数据要求较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文献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丰富了路径锁定的定量研究手段。本书构建的路径锁定机制研究框架涵盖要素较为完整、体系性较强,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完善。

(2)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效果和环保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转型政策和环保政策,可以为资源型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客观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有利于资源型区域形成功能优化、良性互补和合作分工的发展格局,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

(3)从矿业寻租角度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的租值耗散和治理难题,从利益博弈视角探讨自然资源利用中主体和要素变迁博弈,分析资源型地区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构建资源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资源型区域实现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提出了动态补偿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从分析资源型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生态补偿实施难点、区域分工和生态公平等角度探讨资源型生态补偿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构成,从而引出动态补偿的构思,为资源型区域的生态补偿提供新思路。

(5)加快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需要调整发展力度、强度和持续度,希冀推进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可以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丰富和完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二)现实意义

(1)本书测度44个地级市资源型产业路径依赖程度,可以为经济政策调整、产业布局规划提供较为翔实的数据支持。本书构建的路径锁定机制研究框架可为产业路径选择、产业路径解锁提供思考方向和政策思路;提出的资源型区域产业路径依赖解锁条件对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2)本书依据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型区域功能定位,通过制度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互动协调,多层次、有针对性地推动资源型区域转型升级。推进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资源型区域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结构性改革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3)在生态补偿标准方面所采用的动态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生态补偿标准是补偿机制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本书认为生态补偿标准应该包含因资源开采所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减少量和资源开采的经济损失等,使用仿真模拟现实资源开采并进行模型验证,使补偿标准的确定具有现实意义,并为其他领域的生态补偿研究拓展思路。 NM/Igz60etU5E8U6Iwjau8armiKrzVd82LmxZImOMgL9VGUk4xyxaDcPYdfCM6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