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强化监管服务,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2019年6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公正监管,切实管出公平;要优化政府服务,努力服出便利。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广东省在优化监管和服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推进权责清单制度,权力运行日益规范化

从2014年起,广东省政府开始推进权责清单制度,组织开展省级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分别公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第一批)》《广东省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第二批)》。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已公布的部门权责清单进行梳理完善,更新并重新公布了权责清单内容。2020年1月,广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实施一批省级权责清单事项的决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70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实施一批省级权责清单事项的决定》,对权责清单再次进行了调整,决定取消和调整993项省级权责清单事项,其中取消206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市县就近实施787项。广州、深圳、汕头、韶关等地也及时地更新调整市级机构的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深圳前海也公布了《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行政管理事项目录》。

(二)强化公正监管,建设公平竞争环境

强化监管是建设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广东省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公正监管,建设公平竞争环境。

1.推行企业年报制度。2014年3月,广东省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要求企业按年度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2015年,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企业年度报告的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企业年报制度,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近年来,广东不断升级改造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推动年报事项“多报合一、信息共享”,加大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力度,成效明显。各地市也积极推动企业年报公示工作。东莞市充分发挥社会网格治理优势,利用全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的9889名网格员进行督促。云浮市通过凝聚“一条心”、构筑“一盘棋”、调动“一班人”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划区分片、任务到人,细化分解任务,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各地市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年报宣传。在2018年度企业年报公示工作中,广州市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年报培训共计278次,近5万家企业参训,并利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宣传。惠州市开展年报宣传“进窗口、进企业、进协会、进商场、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清远市采用邮寄专用信函的方式,向全市6000户尚未提交年报的企业邮寄《企业年报提醒函》。据统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发放宣传资料180多万份,群发短信逾千万条,印制张贴宣传海报2.8万份。

2.加强涉企收费监管。自2013年起,广东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印发了《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2019年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查处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广东不断规范第三方涉税服务企业价格行为,加强对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等涉税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以公告形式提醒告诫并逐一通知相关涉税服务企业。广东还加大交通运输服务及物流领域收费监管力度,印发《关于调整全省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公示有关内容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全省收费公路收费明码标价行为;加强进出口环节、铁路货运收费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公示工作的通知》《关于迅速开展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监督检查的通知》,部署全省开展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监督检查。

3.全面加强信用监管。发挥信用监管作用,是新时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自《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以来,广东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严格落实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从2019年起,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开始试行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实施失信记分措施,并在部分地市开展分类监管试点工作。2021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为切实解决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不落实、产品质量问题“屡治不愈”等问题,出台了《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规范》,提出正式实施产品质量违法失信记分制度,并依据产品质量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监管。目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已建立了采集全国产品质量监管大数据的工作机制,系统性采集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并将把监管数据转化为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初步建立了20627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信用档案,其中2230家企业产品因失信被记扣分。广东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大力推行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广州率先实施信用联合奖惩“一张单”管理,构建信用大数据,率先建立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将信用信息应用于招投标领域信用监管,让监督更加透明有效;汕头制定了《汕头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实施方案》《汕头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对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初步搭建起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框架;东莞打造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工程,信用信息查询和联合奖惩措施执行嵌入事中事后监管流程,建立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和科学监管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督各级各部门的监管工作。全面推行监管“双随机、一公开”。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之后,广东开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建立健全覆盖本辖区、与抽查事项相对应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细化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和实施指引,强化抽查检查结果公示运用。目前,广东省基本实现市场监管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为建设公平企业竞争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推行“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服务不断优化

优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增加便利,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广东统筹推进全省政务云和政务网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基本建成一体化的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围绕基层减负、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数字应用与数据管理、安全审计协同的“1+2”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数字政府数据安全体系框架;统筹集约的技术架构,建立以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为核心的公共基础支撑平台和体系,公共基础支撑平台不断优化;印发《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实施方案,完善应急响应联络与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2020年8月,为推进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为广东省公务员开发了集即时通讯、通讯录、工作台、个人信息四个版块为一体的全省统一的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遵循移动优先理念,将政务应用转移到“指尖”,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办文、办事、办会需求集约化,以减少资源内耗、提升沟通和办公效率;通过多部门联动、跨部门协作、一体化运行,实现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以促进政务工作协同化、体系化。截止到2021年6月,粤政易注册用户达183.5万人,服务超12.8万家组织机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04.3万,日均发送消息480多万条,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累计交换文电、材料768万余份,平台累计接入政务应用700多项,移动端应用累计访问量超7亿次。粤政易已经成为广东省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落实基层减负,以数字化激发行政效能活力,全面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2021年7月,广东发布了全国首份针对数字政府的省级专项规划和未来5年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总纲《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五级联动的省域治理体系,建立“一网统管”基础平台“粤治慧”,从而实现行业应用全覆盖。在夯实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广东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拓展“粤省事”移动平台服务广度与深度,积极推广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粤商通”。截止到2021年5月,“粤省事”注册用户突破1.2亿,累计已上线高频民生服务1750项,其中1256项服务实现了“零跑动”,业务量累计超过88.9亿件。截至2021年1月初,“粤商通”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市场主体注册量突破600万,上线涉企高频服务事项961项,集成158类电子证照,日均访问量保持在500万次,市场主体通过“粤商通”使用“新办企业”事项累计超过108.25万次、“企业年报”事项累计超过341.19万次。 各地市也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广州市积极建设“一卡、一号、一格、一网、一窗”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政企合作、信息化投融资模式 ;汕头着力打造“粤省事”汕头样板,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向“零跑动”转变;东莞大力推行“多证联办”改革,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机制;佛山禅城区积极推进“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落脚点,打造了“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改革“禅城模式”;珠海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建设“政企云”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企业,线上与线下全程互动;肇庆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市民办事至少可以少填数据项62.2%(少填2615项),材料提交减少49.5%(少报713份),办事少跑51.9%(少跑292次)。

总的而言,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广东有力地优化了广东省的政府服务,让服务更加便利快捷,基本打造出了“粤系列”政务服务品牌,办事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组织开展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估中,广东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名,广州市、深圳市都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的前列,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探索出广东样本。 e2QuqhA8qU866rw0wA58eLnw9OVpLSe9G9nLRtLKr1srkj5JcmtL/asDJSLb5A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