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注重多管齐下,生产要素获取日渐规范、便利

水电气、土地、人工、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的高低、获取的难易,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从而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近年来,广东在生产要素获取、集聚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多管齐下,推动企业生产要素获取便利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人才措施频出,人才聚集效应渐显

“人才是第一资源。”集聚人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广东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健全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人才聚集效应渐显。

1.人才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人才政策是吸引劳动力和人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动力来源。广东省近年来先后发布了《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政策》、《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2018)、《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来吸引人才。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为了吸引人才,也先后制定了《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2013)、《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2017)等。这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发布实施,使得广东省基本构建起了覆盖中高低、海内外、产学研、智力与技能等各类人才群体的政策体系,较为有效地吸引了各类人才聚集。

2.人才评价机制逐渐完善。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广东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和不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类别化优化评审标准,发布《广东省安全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广东省技术经纪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广东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等文件,大力推进人才评价科学化。

3.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健全。近年来,广东开创“一卡、一站、一网”服务新模式,人才服务不断优化。 广东开创“一卡通”,创新实施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制度,建立优粤卡人才信息库,为人才提供医疗、子女入学等14个方面服务,较好解决了交通不限行、粤港两地牌、绿色通道就医、贵宾通道出行等人才高度关注的难点问题,为在粤人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广东构建“一站式”网格化服务体系,以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为龙头,在全省设立34个分窗口,并在广州南沙区、江门市、佛山市挂牌设立首批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2020年,广东省省、市各级窗口累计服务高层次人才8.6万人次,服务办结率达99%。此外,广东打造“一张网”服务数字平台,通过“广东人才网”集成将高层次人才政策、项目、引进、服务等功能,打造办理事项“最简材料包”及“购物车式”量化办理功能,实现办事材料精简1/3以上,平均办理时间压缩30%以上,人才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各地市也纷纷推出各种措施优化人才服务。江门市建立并实施“政府+企业”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对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精准服务,打造“保姆式”的人才跟踪服务新模式。2020年,江门市人才服务专员共为重点企业提供各类服务近800次,有力促进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肇庆市建立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将人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企业用人一线,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落户、项目申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23项“一揽子”服务,打通了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

(二)供水、供电改革深化,企业水电获取更为便利

电力、水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在用电方面,广东省先后发布了《广东省供用电条例》(2017)、《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17)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同时,广东省加快落实“一小时行动方案”,优化综合停电管理流程,加强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依托信息系统供电可靠性模块的建设,积极推进配电自动化、无人机、带电作业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供电可靠性。此外,广东还大力压缩报装流程,从报装环节、时限、成本、供电可靠性等方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将高、低压客户报装的各5个环节,分别压减为3个和2个;推进互联网与用电业务相结合,全面将用电业务进驻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三大政务平台。截至2020年8月,广东已实现多项用电业务全部通过网上/掌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在线办理,线上用户注册数达到2321万,互联网业务办理比例高达99.7%。广东省各地也在不断推动企业获取电力便利化。广州大力建设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实现电水气外线工程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其中,“获得电力方面,高压电办理环节3个、用时15天,低压电办理环节2个、用时3天;电网公司投资至企业红线,企业接电零成本,近5年累计降低企业接电成本52亿元;城区平均停电时间小于1小时,其中8个高可靠性示范区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分钟”。 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小微企业“今天提申请、明天用上电”极速报装服务,全面推广低压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及高压报装“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目前,深圳实现了低压接电零成本接入、办理时间压缩至3天内,高压接电办理时间压缩至15天内,供电可靠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深圳积极应用“云大物移智”技术,实现智慧营业厅全市覆盖,业务办理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80%;率先推出办电全过程可视可评、停电过程可视可查、“电子合同+签章”、刷脸用电过户、刷脸缴电费等服务项目,打造便捷、透明服务体验。 在2018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电力可靠性指标中,佛山、深圳、广州、东莞分列1、3、6、7名。

在用水方面,广东省先后制定或修改了《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2018)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广东省大力缩短用水许可办理时限,减少办理环节和报装申请材料,极大便利了企业快速获取用水。省内各地级市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用水的便利程度。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2019)、《深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企业用户用水接入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精简用水报装申请材料,推出用水报装“四零”服务,实行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用水报装零申请、零跑腿、零材料、零投资,不断优化获得用水便利度改革,推进一站式线下办理和全程线上办理,将用水接入办理时间压缩为4—7个工作日。佛山在规范水电报装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佛山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佛府〔2018〕90号),以降低企业用电用水成本。汕头不断加快用水业务办理速度,最大限度压缩报装时限,实施用水接入工程简易程序施工,优化工单流转、签批、领料等内部流程环节,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用水保障,提高居民DN15、小微企业DN20-25水表用水接入工程施工时效性,实现报装当日办结。

(三)用地问题多措并举,用地难题基本解决

土地资源是支撑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广东大力推行改革,多措并举解决用地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源头解决土地供需关系紧张、企业用地难的问题。针对土地供需关系紧张、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广东通过“优化计划用地指标”与“三旧改造”两个方面从源头解决问题:(1)广东省坚持差别化供地政策,修订了《广东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对省级重要基础设施、12类重点民生项目实行核销制,对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重大产业项目工地实施奖励制,对农村拆旧复垦实行挂钩制,对粤东西北地区及珠三角欠发达9个县(市)实行扶持制,实现土地资源精准配置。(2)广东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突破性地从“一放宽”“两创新”“三支持”“四强化”,即放宽“三旧”改造用地的认定时间界限;创新规划管理制度和审查报批机制;支持整体连片改造、支持降低用地成本、支持优化利益分配;强化倒逼促改措施、强化行政司法保障、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强化协同推进合力等方面,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有效解决我省发展面临的土地供需关系紧张的问题。

2.努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针对企业用地贵问题,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2019年,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用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模式,推行了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赁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出台《关于明确工业物业产权分割及分割转让不动产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宽工业用地需按宗地转让限制条件,立足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所需厂房规模较小和较大投融资需求的现实,允许制造业企业的工业物业产权按幢按层分割转让并按程序办理不动产登记和抵押融资;出台《关于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提升土地利用质量效益的若干意见》,为企业盘活闲置土地降低门槛、创造条件,允许通过依法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或以货币补齐闲置土地置换差价等多途径、多方式盘活园区闲置工业用地。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2017年以来,广东全省共有697宗、3165.5公顷工业用地享受到地价优惠,为企业节省用地初始成本799.5亿元。”

3.大力提升土地资源供给效率。针对土地资源供给效率低的问题,广东不断深化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委托下放省级行政职权,将用地报批等省级行政职权委托调整给21个地级以上市实施,“三旧”改造实现“零审批”,用地审批效率总体提速30%以上。此外,广东还推进审批环节“四合一”改革,建立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清单,对省级特别重大项目采用“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的“四个一”服务保障模式,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对于用地问题,各地级市也纷纷采取措施。2019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从适用范围、实施路径、地价标准、审批机制等方面对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事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规定。深圳通过对农村拆旧复垦实行挂钩制,大力改革用地计划指标管理模式,全面执行“放活工业用地供地方式、放宽工业物业分割登记条件,放低企业闲置土地盘活门槛”等政策,通过降低用地成本和精简审批程序等措施,实现了土地资源精准配置,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市场主体分享“放管服”改革的红利,用地难题基本解决。为推动企业用地规范化,东莞也规范和完善了用地审批制度和审查标准,建立并上线了“东莞市土地二级市场网”、土地二级市场业务管理系统,以大力推进产业用地盘活整合、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此外,东莞市允许符合产业发展的项目盘活、整合土地资源,并进一步明晰了转让与变更、股权换让与土地转让、转让与规划的关系,促进企业盘活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融资担保不断健全,融资环境日渐改善

企业融资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针对广东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加大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支持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其中,《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22条解决政策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2020年,广东省正式上线发布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融资对接、增信、产业金融服务等一体化线上智能金融服务,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率先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企业融资的便利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小融”平台已申请接入34个部门250项数据,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70家,发布金融产品1000余款,发布惠企政策200多条,累计实现融资逾288亿元。 广东省各地也采取一定措施,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韶关市创新改革措施,推广政银企融资服务平台,拓宽应收账款融资的渠道,加强信用信息信贷应用,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珠海市建设“四位一体”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省、市财政出资设立信贷风险补偿与转贷引导两个资金池,对各项贷款项目给予贷款利息和担保费两类补贴,有效地缓解了珠海市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广东省及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广东省融资担保体系逐渐健全,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21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普惠小微贷款实现“增量、扩面、质优、价降”。2020年末,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4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民营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比重55.1%,与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份额基本相当;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9.1%,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10.7%,普惠小微贷款户数188.93万个,比2019年末增加22.95万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017亿元,同比增长132.2%,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25.7%。 OwD0JeG616jlAUbfKuQyFEljw8D1CnhYe3fY/sSb7gc7Zss5zKpwMEDjcnlqdW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