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

肩负“打通最后一公里”使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在建成有传播力、影响力的媒体这一基础上,扎根本土、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通过整合县域资源,探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提供社会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一)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围绕县政工作推进融媒“混响”

如何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发挥好基层舆论导向作用,让百姓愿意听、愿意看、愿意信,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主业”的重要方向。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在这方面颇下功夫,比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的献礼影片《星火连云》通过网络电影的形式讲述了1945—1949年尤溪县联合镇连云村贫农团领导广大农民开展抗丁、抗租、抗税斗争的故事,讲述本地历史,重现红色岁月;微纪录片《我的脱贫故事》则通过记录尤溪各乡镇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受帮扶情况,讲述了尤溪县一系列圆梦小康的动人故事,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

作为福建省县级“十佳电视新闻栏目”,创办至今已逾二十载的《尤溪新闻》由广播电视台的“当家节目”成为融媒体中心进行融合传播的重要部分。创作团队在《尤溪新闻》的内容构成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探索,以移动端融媒体新闻产品为重点,大量采用短视频、H5、动漫等形式,使新闻作品更有穿透力。在内容上,《尤溪新闻》在为县内外受众提供新闻资讯的同时,紧扣民生、把准热点,开设了“今日话题”“记者体验”“主播带你游”“曝光台”“媒体搜索”“小康来敲门”等带有尤溪泥土气息和人性温度的专栏,主攻民生版块,真实反映民情、民意。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融媒优势,开展了高密度、强频次的宣传报道。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心在广播、电视、网站、智慧尤溪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以及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频等平台发布疫情防控相关图文及视频内容11200多条,总浏览量突破2.3亿人次。同时,中心策划了三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汇集疫情最新动态、传播疫情防控知识,总计超过100万人通过全媒体平台同步收听观看。 [3] 此外,中心还策划拍摄了致敬尤溪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纪录片《破晓的阳光》,作为福建省2020年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向国家广电总局推荐。除了为本地疫情防控做好宣传服务的同时,尤溪县融媒体中心还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创作了大批面向全国的精品内容,宣传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其中,原创动漫作品《战“疫”日记》系列作品在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专栏,《战“疫”日记——方舱医院抗“疫”24小时之雨夜接诊》被中宣部全网推送;短视频《武汉记“疫”》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20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

图4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张敏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

不过,因为缺少广播电视发射台等硬件设备,尤溪县广播发射由文旅局直接负责,县级融媒体中心仅为广播提供日常新闻内容,而不直接进行内容传送及播控。此外,电视节目也由中心制编完成后传送给网络公司进行大屏播发。课题组认为,一方面,这使得尤溪县融媒体中心能够在内容制作环节更为聚焦,减少硬件维护及技术开发的人员、时间等成本,在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提升播出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融媒体中心对相应渠道播控的自主性受限。

此外,由于设备接入及使用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老年人以及部分乡村居民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平台(如两微一端等)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乡村广播等传统传播渠道的重要性再度显现出来。据了解,尤溪“村村响”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实现县、乡、村三级联播联控已逾7年,目前已覆盖全县15个乡镇、250个行政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课题组认为,在广播基础设施建成覆盖的基础上,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广播管理机构如何同其他多部门携手用好城乡农村广播系统,真正发挥其在宣传动员、引导教育、文化娱乐、基层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使响起来的“大喇叭”兼顾常态化与应急性。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还应聚焦如何让“融媒”“智慧”与传统广电渠道在新时代实现“混响”。

(二)“慧”聚资源,依托“智慧尤溪”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以“智慧尤溪”App为依托,开通了城市服务专栏,下设近50个市民常用的民生服务版块,满足民众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实行“融媒体+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内容模式,在App上开通“掌上政务”“预约挂号”“求职就业”“智慧旅游”“文明实践”“尤品铺子”“智慧食堂”“智慧城市建设”“扶贫专柜”等10多项服务功能,并与“直播带货”等活动结合运营。

作为第一个接入三明市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三明”的县级单位,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在“智慧尤溪”App上设置了“建言献策”“随手拍”“公益求助”等网民意见收集、互动版块,有力推进本地政务服务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掌上化、便捷化方向发展。

同时,“智慧尤溪”App上还开通了“智慧食堂”支付系统,为全县政府部门食堂提供智能化结算服务,职工伙食补助也通过该系统同步到职工个人。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向所有相关单位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并收取一定的平台费。此外,在“智慧食堂”稳定、优质用户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拓展服务领域,在县域主要商场以及部分便利店提供电子结算服务——开辟移动手机端的“支付交易”功能。

在农村服务方面,为对接尤溪各地滞销农产品需求,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助农公益服务。一方面,由商务局向该中心提供贫困户名单及联系方式;另一方面,“智慧尤溪”App及微信公众号“福建微尤溪”上都开设了相应的“公益求助”(“公益助农”)入口,面向全县征集滞销农产品信息,并到当地进行核实。

在此基础上,采取图文、短视频、H5、网络直播等融媒体形式,为滞销农产品“带货”。在协助遭遇滞销的尤溪农户对接平台消费者、切实帮助他们脱贫增收的同时,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重点工作,引导社会对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切实服务三农工作,扩大宣传影响力,提升媒体公信力。除“公益助农”外,该中心还在App内开设线上商城“尤品铺子”推广尤溪本土特产,通过“以卖促宣”的方式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尤溪特色农产品购买热情,充分调动用户活跃度,也使该中心获得一定营收。据了解,线上商城日均收益可达万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直播带货”与近年来商业行为意义上的网红经济、电商消费不同,它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公共服务落地的创新手段。也正因为如此,这对中心自身以及相关部门在信息核实、产品监管、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题组认为,上述各项服务功能的开通与上线,使得“智慧尤溪”App能为该中心带来一定营收,“一个能赚钱的App”——这在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移动客户端中还不多见。其对“交叉补贴路径”的创新探索和“平台造血功能”的深度激活,构成了“尤溪模式”的核心亮点。但如何将基于公共利益的“造血”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区分开来,是所有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长期坚守和探索的课题。

(三)深入基层,探索县域治理现代化路径

县域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打造新型县域智慧城市、智慧乡村,需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支撑,而作为主流传播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于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具有天然优势。

2018年尤溪县融媒体中心重组挂牌后,尤溪县委县政府就明确了其优先参与全县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建设任务。近三年来,尤溪县融媒体中心通过下属的福建省朱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传媒公司”)参与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中心承接了尤溪新型智慧城市多功能数据中心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尤溪县多功能会议基础性改造工程、多功能数据中心建造工程,以及线外工程、智慧文旅和智慧医疗建设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4] 。据介绍,在具体参与形式上,传媒公司通过牵头协调县域资源、集纳社会资本,承接相应建设工程的招标、投建工作,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项目利润,而并非直接通过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方式进行建设。资料显示,尤溪县发改局已于2020年4月批复了传媒公司报送的关于尤溪新型智慧城市多功能数据中心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截至调研之日,项目正在设计规划中。

在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两个中心”如何相互借力、相互促进的途径方法上,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也颇具特色。中心整合成立后,便成立了“融媒体宣传服务队”,结合志愿服务,持续开展进乡村、社区、学校专场活动。走基层、进乡村,服务队通过文艺宣传、融媒体产品展示等便民服务,为当地群众提供融媒体综合服务,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该中心品牌节目“乡村大舞台”,将文化舞台搭建到村头,专业制编团队进基层、群众自主编排节目参演,配合融媒体平台播发,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值得注意的是,“乡村大舞台”的推出凸显了“参与式”文化的重要特征,而这样的参与是有别于诸如“抖音”“快手”等商业媒体平台以模板化、视觉化、标签化、城市化的呈现。以“百姓风采展示”为初衷,在“乡村大舞台”上呈现的节目不仅有舞龙、舞狮这样的传统乡村节目,还有《幸福小康新溪尾》《沧桑巨变八字桥》《我们的田野》等歌舞表演及展现脱贫成果、体现当地特色的音乐快板、原创小品等,更有当地乡村“名优特产推介”的环节,不仅使得带着“泥巴味”与“乡土气”的乡村文化在本土展现生机,还以群众文化的呈现方式回应了关于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新时代的重要命题。

此外,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从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分批选定100余名通讯员,培养通讯员队伍,并通过搭建专门发稿平台、建立发稿奖励机制等提升通讯员报道参与的积极性。2020年5月1日,“智慧尤溪”App为全县各单位、各乡镇第一批80余名通讯员开通了专用账号,能够在App内“快讯功能”进行专稿发布。截至2021年11月底,通讯员队伍在App上共计发稿3500余条,发布各类信息2135条。与专业记者不同的是,基层通讯员生活在一线、深耕在一线,他们既是基层岗位的参与者与实践者,也是基层社会的记录者与见证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在有效补足采编人员缺口,打通新闻信息渠道,了解群众呼声,提升新闻“时效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在日常实践中及时发现身边人亟须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并为之发声,作为“上传下达”的核心节点,因此,培养基层通讯员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及社会服务下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新闻采访、新闻摄影、新闻写作、新闻价值判断等相关业务培训,实现了通讯员这个非专职记者队伍在新闻内容采写方面技能的掌握,从而形成了扎根本土、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11LN9w5NimefBz40+SA1fVbBxGyQhYqoDtvHnPua8yWDDh1SE0goZ6gw5reb/n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