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内容

本书将在教育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机制,探讨为何在国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资源投入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乡村学生流动到城镇就读,从而导致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笔者采用结构分析方法从教育基础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以此探寻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改善的可能路径。本书超越制度取向和资源取向,强调结构内部不同主体的互动作用与主体能力的发挥,注重不同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具体来讲,本书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是从教育要素分配和流动的角度清晰界定何为教育城镇化,并分析教育城镇化的双重动力。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教师和物质资源,三者的位次不可发生改变,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生源、师资和物质资源等要素的分配和流动趋向发生变化,分配方向与流动方向出现相反的趋势。国家为了强化乡村教育,按照学区制划定生源就学范围,向乡村学校倾斜分配教师和项目资源,但三者却均一致流向城镇。在本书第二章中,笔者将会对教育城镇化进行清晰界定,并从地方政府动力和农民家庭动力的角度分析教育资源要素分配与流动出现悖论的原因。

二是分析教育城镇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学校的资源结构和运行状况,通过对比研究呈现和分析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局面。学校的实际运行和发展状态关键由学校内部的资源结构所决定,资源结构形塑了学校管理模式、师生关系性质和家校关系性质,进而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状态。通过对城区、农村和乡镇三类学校内部运转结构的分析,弄清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和乡镇学校发展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观察和分析教育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村学生在城镇学校的适应问题和乡村学校中农村学生的发展处境。本书第三、四、五章将重点分析三类学校资源结构对于学校运转结构的影响和教育性质的形塑,从而呈现和分析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局面和原因。

三是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学校教育发展所形成的梯度结构及其发展问题,进一步反思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层根源所在。教育城镇化重新分配教育资源要素所形成的资源结构,使得城乡不同学校发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格局,从总体上改变了教育机会的分配规则和教育竞争的主体内容,从而形成教育权利的阶层排斥。因此,需要分析问题背后的内在根源,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内涵和教育资源的认知存在偏差,通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辨析和教育资源的认知纠偏,重新确立教育发展的实质权利,重新构造教育发展的竞争动员体系,从而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模型。第六章将深入分析教育城镇化的后果,反思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动因,进而提出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改善的方向。

四是探讨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实际操作办法,提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之道。在已有的改善路径中,国家所采取的是向乡村学校倾斜和“撒胡椒面”的资源投入方式,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改善效果有限。笔者根据对城乡三个层次学校的分析和反思发现,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支持不同学校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发挥自身的内在比较优势,以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从教育中受益。基于此,笔者提出相应的教育公平改善方案,一方面确立国家资源投入的层次,解决资源分散投入的低效率问题;另一方面明确国家资源投入和政策实施的方向,保障不同学校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本书的第七章将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善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二 概念界定

(一)教育城镇化

教育城镇化是乡村学校中教育资源要素向城镇学校流动的过程与状态,乡村学生向城镇学校转移,乡村教师向城镇学校集中,乡村教育资源向城镇学校分配,三者共同形塑了城镇学校教育要素集聚和乡村学校教育要素分散的格局。在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中,城区学校是资源流入地,农村学校是资源流出地,乡镇学校既是资源流入地也是资源流出地。

(二)义务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公平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所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教育权利和教育结果的状态,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过程公平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结果公平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义务教育公平中的结果公平是目标状态,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是资源配置和教育实践状态。

(三)教育资源供给

教育资源供给是由教育相关主体投入教育所需资源的过程,教育相关主体包括政府、家庭、市场和社会。政府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的主要主体,家庭、市场和社会是教育资源供给的辅助主体,市场教育供给能力由家庭购买能力所决定。教育资源配置和供给状态影响义务教育公平的发展状态。

(四)学校结构均衡

结构均衡是指结构内部各要素的比例均衡,不同要素之间的协调能够保障结构本身处于稳定状态。在本书中,学校结构均衡具体是指学校内部教育人力资源要素和物质资源要素配置均衡,使学校能够依靠稳定的资源结构保持自身活力,并发展出与其他学校进行公平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五)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最初源于经济学,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延伸来讲,比较优势就是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乡镇学校的比较优势是其相比于城区学校而言所具有的时间充沛和学生勤奋等教育条件。 mvnVCqGPJ0Iobu5NEaYmC86Mchi4+LoKNpvUSdnaJniDKDVnu9JCHwmXcxKhM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