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 城镇化减缓

城镇化是影响生产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高质量的城镇化也是增加总需求的有效手段,城镇化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9年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 84843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2.70%,2020年达63.89%。过去10年来,中国城镇化率每年约提升1.5个百分点,中国规模城市总数达到世界首位。城镇化过程中,将带动住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进而带动传统行业的发展,如建筑、家具、装修等。新城市建设还会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环保、节能等。服务业也会在城市化过程中得到发展,如零售业、餐饮、娱乐、服装、医疗、教育、通信等。

图1-9-1 2010—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与城镇人口增长率

2017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见图1-9-1)。如何抓住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城镇化率超过60%以后,城镇化速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发生一些变化。过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向城镇大规模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驱动了生产效率提升和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城镇化推进速度放缓,要素集聚速度会下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将从供给端转向供给、需求双驱动。挖掘城镇人口的消费潜力,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等结构性失衡问题。而且,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有必要也有条件下更大力气去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推动城镇化的关键是解决户籍问题和土地问题。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新型城镇化扩容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允许人口向超大城市之外的大中型城市集聚,以充分利用集聚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很多研究表明,集聚效应能带来很显著的效率提升。也有研究表明中国除了超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规模还不到充分发挥集聚效应的水平。日本1950—1973年间高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早期日本开始实施“国有土地平衡增长政策”,对农村地区提供各种补助,减缓了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进程,随后经济增长速度就下了一个台阶。 nB2K/5rIJP26ei7os7Ao3nLKbyf9+Fyi5KLgFnDklBYy7mrFiBPK/6yudEkkCCM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