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提起巴基斯坦,中国人的第一印象是“铁哥们”。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巴基斯坦始终是可以信赖的“铁杆”朋友,网民称为“巴铁”,这是中巴友谊的真实写照。 追溯历史也可看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进展顺利。目前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关系在近些年持续高水平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巴两国充分发扬了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两国友谊在抗疫合作中得到进一步升华。而随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加剧与世界形势的快速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能否有序推进以及如何更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共赢也是广大中巴人民的共同期待。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随着港口、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的展开,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参与到了当地建设中,但很多中国人关于最新巴基斯坦国情、世情和民俗等情况并非了解,对巴基斯坦建国后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与中国关系等的认知也只是停留于表象层面。作为旁观的“局外人”,笔者试图尝试以一本书的体量全面展示当前巴基斯坦现状和历史变迁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通过管窥这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若干特点,还是可以对巴基斯坦的国别深入研究上起到些许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关于巴基斯坦的历史。巴基斯坦在历史上曾是一个被迫经历过殖民统治的国家,生活在该土地上的人民经过努力于1947年建立了独立国家。成立初期的巴基斯坦有两种深深的烙印,一方面,由于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方面有着浓厚的英国殖民色彩。另一方面,伴随从13世纪到19世纪的伊斯兰文化浸润,也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文化因素体现。在今天,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一个由多民族、多元文化组成的群体。根据巴基斯坦人口统计数据,其国内穆斯林人口占比高达95%以上,此外还有基督徒、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锡克教徒等人口。

其次,巴基斯坦也是一个正在转型的南亚国家。当前巴基斯坦经济在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等带动下发展快速,一改前些年发展疲软状态。但目前巴国内经济发展中面临产业升级挑战,经济受地区动荡局势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对来自外部的援助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财政赤字率高,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考虑到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特殊,中国早已认定巴方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示范国家,并且中巴间长期来作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在涉及重大地区利益特别是包括经济安全在内的国家核心利益时保持了高度协调。目前,中巴两国政府已经确定了以重点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为主要抓手,具体围绕解决巴基斯坦就业和产业升级等展开深度合作,中国从资金贷款、产品销售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巴方全面支持。目前包括瓜达尔港建设和东北西南输电等能源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巴基斯坦国家经济运行来看,巴基斯坦对外经贸依赖度这些年在快速提高,外贸出口为巴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能,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巴方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一种价值回归。从进出口总额相关数据分析来看,巴基斯坦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并且其逆差额也呈现逐年扩大态势。作为净进口国来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巴基斯坦,但也要注意部分低廉外来工业品也在挤占其国内产品市场。从出口产品品种看,多以原材料类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其中,巴基斯坦出口商品占比排名前三的都属纺织类,该类占到了总出口额的一半。此外,谷物、石料等也是主要出口商品。这些出口商品由于附加值低,对百姓就业等方面效用不明显。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从出口目的地来分析,巴基斯坦主要出口对象国是美国、中国、德国等。

自冷战结束以来,巴基斯坦一度处于非常糟糕的地区安全局势中。近几年得到明显改善,这得益于一系列打击驻扎在阿富汗边境附近的基地组织和叛乱团体军事行动。由于2014年以来巴政府采取了强烈反恐攻势,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暴力活动大幅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灭了许多恐怖分子,但推动和滋生好战分子的仇恨意识形态仍然根深蒂固。巴阿边境地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信息源(从一些有着宗教极端思想的神职人员和电视新闻主持人到公立学校教科书)仍然在传播极端主义和宣扬暴力。

关于巴基斯坦内政经济方面,由于目前巴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问题比较严峻,该国面临的金融压力不容小觑。而在巴基斯坦,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来都不是受欢迎的政治举动。2018年正义运动党领导人伊姆兰·汗赢得巴基斯坦大选后,在中国当年举办进口博览会之际访问了中国。中巴双方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签署)确立的原则,将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通过推动务实性合作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打造新时代更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中巴双方认为,今后双边合作应聚焦巴方产业升级需要和要素优势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升中巴双方经济合作的质量,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巴基斯坦自身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国家综合实力。中国方面为支持巴基斯坦发展,愿意通过加大农产品采购以及初级工业品通关便利化措施等具体方案,来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此处值得强调的是,中巴双方已原则上同意尽快完成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再次,巴基斯坦还是一个对伊斯兰世界颇有影响力的国家。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巴基斯坦,中国可以把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引向纵深,比如直接与一些伊斯兰部落酋长接触、对话、沟通、协作等。须知许多伊斯兰国家多是部落组合,国家政权机器的实效甚至不如部落长老所发挥的作用。而关于具体合作示范领域,如中巴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可以加深协调。在面对跨国恐怖主义威胁方面,巴基斯坦与中国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对美国撤军阿富汗带来的权力真空前景和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带来的共同压力,中巴两国也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维护各自国家主权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此外,针对“东伊运”组织(ETIM)以及其他各类恐怖组织等潜在威胁共同应对方面,中巴也有合作的空间。值得肯定的是,如果问在广泛的国际舞台上谁是中国无条件的支持者,回答的首个国家可能非巴基斯坦不可。当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联合国大会上只有巴基斯坦投了中国的赞成票;当年中美发生撞机事件,巴基斯坦的代表在瑞士召开的会议上为中国鸣不平;等等,今后的巴基斯坦大概率还将这样。

最后,巴基斯坦是一个与中国有着特殊情感的国家。中国在国际层面推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已经启动,相关中国段项目进展顺利。随着中巴陆路交通设施的改善,跨喜马拉雅区域中巴经贸往来关系将得到重大改观,改变过去那种高度依赖船舶贸易和初级品货物贸易的状况。而考察21世纪以来的彼此间经贸关系可以看出,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双边贸易虽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不断发展态势,但双边贸易总额并非呈现持续上涨态势。由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影响,中巴两国间贸易增长幅度在2009年开始曾一度出现负增长,这说明中巴贸易之间关系有一定脆弱性,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明显。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中巴除了商业层面的正常经贸往来外,中国对巴提供经济发展援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援助不仅包括普通经济援助,还包括项目培训援助以及人道主义紧急援助等。如2013年巴基斯坦发生强地震后,中国及时派出搜救力量与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当地救助活动,帮助巴基斯坦渡过困难。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担纲的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别研究报告”的第二批系列成果之一。本书由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警官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前沿信息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宗教和城市研究的近30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分章撰写而成。全书分为基本国情研究、重大专题研究和双边关系研究三大部分,对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汇处的南亚国家巴基斯坦进行全面的介绍和系统的研究。

基本国情研究部分,依据由课题组自创的综合国力评估指标体系,从人口结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治生态、民族与宗教、教育状况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展开梳理,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巴基斯坦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的第一手数据、官方政策文件和研究报告等,做出了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位居前列的总体判断,从而为进一步发展中国巴基斯坦关系,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务实合作提供一个客观合理的参照标准。

重大专题研究部分,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状,自上而下地关注和分析了当前巴基斯坦发展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第一,聚焦于伊姆兰·汗政府在国家层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一系列宏观政策和当前的投资营商环境的变化。第二,介绍了巴基斯坦在卡拉奇、伊斯兰堡等主要城市、工业和技术园区、科技创新等中微观领域,采取的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各种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效果。第三,探讨了巴基斯坦深受困扰的恐怖主义问题和巴阿边境新安全态势、毒品犯罪以及最新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背后的深层次宗教文化因素,并对巴基斯坦重点城市发展、妇女问题、医疗卫生、社会生态等进行了述评,以期能较为客观展现当前巴基斯坦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因素。

双边关系研究部分,从系统回顾中巴两国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着手。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自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巴基斯坦的精英、公众和媒体对中国的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巴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发展前景展望。通过对中巴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定量分析,解释了当前巴基斯坦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社会舆情以及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依存问题。与此同时,也对中巴金融合作中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围绕地区安全合作,特别是在美国撤军阿富汗新历史背景下,中巴如何共同合作以促进地区和平,有哪些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合作空间等也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中巴人文交流也进行了回顾,对未来加强中巴地方民心相通工作包括具体旅游合作、智库合作等路径、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言。

本书各章的写作立足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要,力图做到客观、准确地呈现巴基斯坦方方面面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并尝试为推进国别研究建立一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本书既可为广大普通读者加深对巴基斯坦的认知提供助益,也可为专业人士深化巴基斯坦的国别研究提供参考。本书的问世首先有赖于课题组各位专家学者的精诚合作,不少素昧平生的专家学者欣然应允课题组的约稿,充分表明了加强国别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要感谢首席专家王振副院长对我本人负责本书编写工作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感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江亦丽老师和复旦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老师对本书撰写给出的宝贵意见。也要感谢我所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副所长余建华研究员、副所长李开盛研究员为课题的顺利推进所做的大量细致周到的协调工作。最后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赵丽副编审在出版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但限于时间、资料和本人的学术积累,书中难免存在挂一漏万和疏忽纰漏之处,欢迎广大学界同行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刘锦前
2021年1月28日于上海 QtnrrGJoc8jN6QJVVLqATwUC2cUFlzUXPmLv4K+rIgV2PzE2mBhpF0E08CIsyk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