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巴基斯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位于其信德省和旁遮普省所在的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公元前2500—前1750年,举世闻名的哈拉巴文化业已进入文明时期,既有较大规模的城市,也有大量青铜工具和武器,还有雕刻在石板和陶器上的文字,只是迄今尚未成功解读。

巴基斯坦北枕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南濒阿拉伯海,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南部,位居连接东西方以及贯通海陆的十字路口,因而在古代即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之一。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巴基斯坦有望将中国西部、南亚、中亚、西亚和印度洋地区历史性地联结在一起。

巴基斯坦人口目前达2.08亿,位居伊斯兰国家第二,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它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在伊斯兰世界中享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阿富汗重建、南亚区域合作与地区安全、中西亚地区10国经济合作、亚洲和平与发展、国际反恐合作、联合国改革等领域,巴基斯坦均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中国和巴基斯坦山水相连,且均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双方民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基斯坦于1951年5月与中国正式建交,从此中巴睦邻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巴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不仅成为和睦共处的好邻居、鼎力相助的好朋友、互利合作的好伙伴和休戚与共的好兄弟,而且建立了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巴关系经受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间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巴两国命运更为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其中,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不仅具有重要象征性意义,而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首先是引领作用。2013年5月,中巴双方签署《关于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实际上是有关“一带一路”建设中第一个正式签署的合作文件,也反映了中巴双方当时已考虑到经济走廊建设将经历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早期和中长期建设。同年8月,双方设立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正式启动联合工作机制,以规划、协调和推进经济走廊的建设。时隔19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相关部分的指导性要求基本按照了上述做法,如“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等,无不显示中巴经济走廊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

其次是示范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原涉及60多个国家,而中巴经济走廊目前具有双边合作性质,与《巴基斯坦2025愿景》这一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根据巴基斯坦的国情和发展需求的轻重缓急,中巴双方于2015年4月正式确定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的合作格局。特别是针对巴基斯坦缺电严重状况,双方启动了一批水电、煤电、光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近年来,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推进,诸多重要早期收获项目相继竣工。总体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起步最早,进展最快,效率最高,合作最顺,而且早期和中长期发展紧密结合,已成为共商、共建、共享和共赢的标志性样板工程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其合作与建设经验完全可供学习或借鉴。

第三是枢纽作用。由于巴基斯坦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巴经济走廊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并且还实现了海陆贯通,因而有望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中成为南来北往、东连西接的战略枢纽。其中,瓜达尔港位于波斯湾出口北翼,濒临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靠近波斯湾通往东亚、非洲和红海—欧洲等数条重要海运航线,特别是还包括世界海上石油“生命线”。这一港口处于亚洲大陆和印度洋交汇点上,既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或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2013年2月,根据巴基斯坦政府批准的协议,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取得瓜达尔港口及自由区运营权,成为其建设运营方。今后,瓜达尔港有望借助其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扮演海陆之间的桥头堡角色,支撑起南亚—印度洋地区互联互通的网络,从而发挥“一路一带”战略支点的功能和作用。

最后是辐射作用。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仍为双边性质。但由于其连接南北、贯通海陆的地理位置及其拥有的区位优势,并且基于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中巴经济走廊有望向周边腹地延伸拓展,成为面向南亚、中亚、西亚和印度洋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并进而提升为相关地区间的国际经济走廊。2017年3月,由南亚、中亚和西亚10国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ECO)第13届峰会明确表示欢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认为它将起到推动整个地区发展的作用。伊朗、沙特、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邻近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希望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合作框架。从长远看,这将促进相邻地区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弥补当地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短板,从而带动中国中西部、巴基斯坦以及周边地区发展。因此,巴基斯坦领导人一再强调: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使中巴两国受益,而且为整个地区带来发展与繁荣,从而惠及30亿人民。

综上所述,巴基斯坦在南亚、亚洲和国际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国家,是我国全天候和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并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势将与我国率先建成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研究巴基斯坦方面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少,研究人才不足,研究成果的质和量均有待提升。这一状况与巴基斯坦的重要性、中巴独一无二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等,实在不成比例,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在当今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背景下,加强对巴基斯坦的研究,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版了若干有关巴基斯坦的著作,但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巴基斯坦的专著甚少。由上海社科院刘锦前助理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并主编的《“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巴基斯坦卷》,正是这样一部较有分量的著述,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与同类型著作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新性,将巴中长期发展战略、重要城市及其区域影响力、巴阿边境恐怖组织与犯罪集团活动、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走向及其宗教文化因素等10个重要问题列为重大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视角、内容和方式上具有相当新意和深度,在部分领域填补了研究空白。二是及时性,根据巴基斯坦国内最新发展变化,并采用最新资料和统计数据,论述巴基斯坦的营商环境、农业发展、妇女地位、毒品等问题,分析巴主要政治力量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关系、社会舆情与民众的中国观等,有助于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及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三是全面性,在巴基斯坦基本国情方面,对综合国力评估、人口结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治生态、民族与宗教、教育状况、对外关系等,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在中巴双边关系方面,不仅涵盖了经贸、文化、金融、安全、旅游、智库等交流与合作,还探讨了当前中巴关系发展的背景与动力、继续推动中巴关系高水平发展的优势与障碍等问题。四是协作性。本书属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项目,从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智库邀集近30位专家学者,专门组建课题组,以共襄盛举。他们在巴基斯坦研究领域各有所长,是颇有建树的业界翘楚或青年才俊。本书经统筹规划和多方协调,作者们积极发挥各自研究专长撰写而成。因此,本书可谓是“博采众长”,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成果。

2021年适逢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处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担纲的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别研究报告”的第二批系列成果之一,犹如是庆祝和纪念中巴建交70周年的特别献礼,自当反映和体现不同一般的更高学术水准。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国情相当复杂,目前又处于转型期,同时南亚地区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教育、卫生等方方面面,从中揭示其内政、外交等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准确认识和把握其未来走向,难度颇大。

总体看,本书对于深入开展巴基斯坦内政和外交、中巴双边关系等研究,具有相当借鉴作用和学术价值,对于促进中巴关系发展和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我们对巴基斯坦事务、南亚—印度洋地区、国际关系和区域安全等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我相信,本书对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国际问题研究学者、高校师生、南亚地区中资企业以及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读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本书的出版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南亚研究事业。

杜幼康
复旦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21年2月12日于上海 psRyuKQ024+Z9qyvL/blEgyNMf2TB7u1sodQ2i/VNwBr0Bg3KP7XgSuooA8Xl/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