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巴基斯坦教育有着悠久历史,可追溯到7世纪伊斯兰文化在印度次大陆的兴起。某种程度上讲,讲授伊斯兰《古兰经》的学校可以被理解为巴基斯坦最早的学校。18世纪早期,英国有效管控南亚次大陆后,巴基斯坦地区的相关教育政策实施则呈现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1947年独立后,巴基斯坦教育改革开始按照本国人民意愿推进。巴基斯坦于1971年制订了1972—1980年教育政策,1978年又通过文件特别强调了巴基斯坦教育应遵奉伊斯兰教的原则和民族文化传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 巴基斯坦建国前教育发展简况

巴基斯坦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该地后,传授《古兰经》的宗教学校逐渐建立,相关伊斯兰律法通过教育传播开来,并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社会各个领域,有着浓浓民俗又古朴的伊斯兰文化迹象随处可见。而巴基斯坦的近代教育可溯源到英国殖民时期。18世纪初印度次大陆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巴基斯坦相关教育就开始打上浓厚的殖民化烙印。此时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熟练掌握英语,精通人文学科的人才。在巴基斯坦建国前,巴基斯坦绝大多数人还是文盲,科技人才严重依赖国外。而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学校数量少,教学质量也低。农村学校多半校园环境不达标,教师收入与业务能力都比较差。大多学生从一年级或二年级中途退学,能继续升学的只有少数学生,不识字的人数甚至比识字的人数增长更快。

到印度分治时候,识字人数的百分比是12.2%,即在100个男子当中有18个人识字;在100个女子当中,有5个人识字。根据档案资料,如在孟加拉省,1922—1923学年进入男子学校一年级的100个儿童中,到1925—1926学年,在四年级学习的只剩下11人,而在能够进入女子学校的100个儿童中只剩下2人。在当时的孟加拉省,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非常多。孟加拉省共有小学52809所,其中单班小学就有40184所;在39000所学校里,每个学校只有三个年级。

二 巴基斯坦建国以来的教育发展进程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巴基斯坦建国后非常重视教育,每届政府都会通过下达各类文件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值得强调的是,巴基斯坦的教育体系有着一个较为庞大的组织架构,包含联邦教育部、省级教育部门、下至地区及联盟理事会和学校等多个层级。迄今为止,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共颁布了九份基本教育政策文件,分别为:1947年内政部教育司颁布的《全国教育大会纲领》,1959年全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国教育委员会报告》,1970年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颁布的《新教育政策》,197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1972—1980》,1979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及实施计划》,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1992》,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1998—2010》,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2009》,2017年教育与专业培训部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2017》。

1947年建国初期,巴基斯坦教育系统基本沿袭了英国和印度的做法。为摆脱殖民宗主国因素的影响,巴基斯坦人民试图将本国教育制度的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由此,政府于194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监督下在卡拉奇召开全巴基斯坦教育大会。此次会议的基本纲领由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提议而制定。在会议中,阿里·真纳在发言时谈道,“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类型不应被过分强调,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所给孩子的教育类型”。概括来看,1947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巴基斯坦教育会议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教育需要符合伊斯兰世界的价值观;二是巴基斯坦普遍实施义务教育;三是强调巴基斯坦的科技教育。这次会议在巴基斯坦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巴基斯坦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所提出的教育方针及政策顺应了巴基斯坦建国现实的需要,为此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大规模的移民及巴基斯坦政局的动荡,第一届全巴基斯坦教育会议所提出的政策并没有被完整地执行下去。

随后几年里,先后召开的1951年全国教育大会、1959年全国教育委员会、1964年学生问题及福利委员会、1969年全国人力及教育委员会屡次提出改革教育的方案,皆因政局动荡未能贯彻落实。值得肯定的是,也有一些阶段性成果可见。比如政府规划委员会在1955—196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巴基斯坦民族教育内容纳入到重点范围之内,并且宣称“普及初级教育势在必行”。此外,巴当局还力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将男女平等的义务初级阶段教育列入时间表,期望在20年后实现。并且当时规划提出大约在1975—1980年,向着计划增加4000多所新学校的目标迈进。

1972年3月,巴基斯坦布托总统宣布了1972—1980年教育政策。布托讲道:“从取得独立时起到今天,教育一直被忽视。长期以来通过培养少数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来建立有教养者阶级的陈旧思想仍是我们教育政策的基础。现在必须把受教育由一种特权变成大家都平等享有的机会。每一个公民不分种族、信仰、性别和出身,都应当获得受教育权利”。在1972—1976年,巴政府采取许多措施来实现教育制度公平化,其中加大了扫除文盲和修改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的力度。这里面最主要的措施是1972—1973年对男孩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根据197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识字率为人口总数的21.7%,男子识字率为男子总数的30.2%,女子识字率为女子总数的11.6%,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41.5%和14.3%。据统计,1976—1977学年有小学56357所,小学生达571万人,中学8698所,学生达200万人。 1979—1980年度,全民识字率为24%,比1972年提高2.3%,但仍然很低。

根据巴基斯坦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务实性的教育改革对巴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1971年孟加拉国建立后,南亚政治形势变化对巴基斯坦的教育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1972年3月,巴基斯坦政府颁布了《国家教育政策:1972—1980》。这项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巴基斯坦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可、居民能够获得个性发展和享受教育平等。同时宣布,从一年级到十年级为所有男生和女生提供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开始于1972年10月,所有的公立和私立学校为一至八年级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第二阶段开始于1974年,免费教育扩展至十年级。1978年,巴基斯坦再次明确提出了教育要符合伊斯兰教和民族文化的传统,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的需要和要求。1979年全巴基斯坦教育会议重新修订了教育政策,明确提出培养对伊斯兰教伊斯兰世界的忠诚和尽力使得科技教育机会公平,并在会议期间提出了如下战略目标:课程修订;融合穆斯林高等教育机构和传统教育;乌尔都语作为教育媒介;社区有效参与扫盲计划;科学技术教育相结合;为男性和女性分开设置。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可行规划和财政的支持,该项政策依旧没有贯彻下去。

1991年4月,在巴联邦教育部长主持下,于伊斯兰堡举行了一次全国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作家、报纸编辑、科学家、教师和律师等提出了各种制定教育政策的建议。 教育部长、教育委员会参议员和教育委员会讨论了政策框架。1992年12月,《国家教育政策:1992》正式宣布。民族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在教育中提升伊斯兰教的价值观,完善妇女教育,明确中学普通技术教育的范围,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延长毕业和毕业之后的时间跨度,运用影音辅助推动私营机构参与提高识字率。然而该项政策由于执政党的不断更替也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1998年1月,巴基斯坦教育部长在总理建议下修订了新的教育政策。第一份修订草案成形于1998年2月18日,1998年3月正式公布。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将古兰经的原则与伊斯兰教的实践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初等教育;满足公民基本教育需求;扩大基础教育;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强调多样化;使课程开发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推行在职培训来完善教育。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又提出以下补充建议:扩大和重视科技教育;提升宗教学校的质量;教师入职前和在职培训计划;介绍各种教材的教育理念;发展国家考试制度;采用综合监控系统。

2009年巴基斯坦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2009年11月新的《国家教育政策》颁布。这份政策实质上是对1998年国家教育政策的修订,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改革的重点内容有:免费普及初等教育;免费发放教材;平等的学习机会;全面提升素质教育;采用全新的教育课程;研发培训学习材料和资料;为私立教育机构提供奖励机制;引进各级别的计算机课程;强化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拨款给宗教学校机构等。力争到2015年教育拨款要占全国7%,全国识字率将提高到86%,此外,教育学士学位将是对小学教师学历的最低要求。到2018年,中等和高等学校的教师均要求达到教育硕士学历。

《国家教育政策:2017》是面向2017—2025年8年教育发展的综合性指导政策和规划。该政策设定了8个方面的教育目标:①品格培养;②满足学习的需要:知识、技能与价值观;③巴基斯坦国家意识与民族融合;④教育权共享:提高入学率;⑤教育质量与制度建设;⑥扩大教育投入;⑦推动科学技术发展;⑧课程与标准的统一。为达到这些目标,巴基斯坦从17个方面对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划:①伊斯兰教育;②幼儿保育和教育;③扫盲和非正规基础教育;④小学教育;⑤中学教育;⑥教师培养;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⑧高等教育;⑨信息技术;⑩图书馆和文献服务;⑪体育、健康和运动教育;⑫私立教育;⑬特殊教育和全纳教育;⑭宗教学校;⑮评价及考核制度;⑯指导、咨询和品格培养,童子军、女童军和国家青年军团;⑰教育经费。

总体来看,独立以来的巴基斯坦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四个特征:①教育定位主要围绕朝向伊斯兰文化传承与品格培养;②普及初等教育,全面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素养;③逐步向科学和技术研发人才培育迈进;④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以减少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为重点考察。其中,一是强调教育要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巴基斯坦立国基础伊斯兰教的意识形态;二是强调发展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 而且巴基斯坦宪法将教育视为社会改革过程中的最佳途径,宪法确定了联邦教育部的职责范围。其中联邦教育部设有总务、学校、计划、研究和课程五司,联邦与各省教育厅团结合作共同执行国家教育政策。省教育厅设有总务、计划和课程(包括师范教育)三处。地方学校的行政和管理,基本由各省的教育厅负责。为确保各项教育计划符合国家的发展需要,联邦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时与政府其他各部也有密切协作,如国家财政部等。 fekh+cvhkbbCNuUiHbXYZ1+6zstPxCRWV054sS+cVFJhx+W6fsko2zB8ZK+ja2z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