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巴基斯坦产业结构概况

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基础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基础,巴基斯坦农业只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服务业占比超过60%,批发和零售贸易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0% 。近年来,巴基斯坦的三产比例、产业内劳动力比重有所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迈进,但巴基斯坦产业结构演变也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行业门类不齐全是巴基斯坦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服务业方面,巴基斯坦以批发和零售贸易、运输和仓储为主,金融、保险、教育、科技、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较小。

一 三大产业结构演变

国内生产总值(GDP)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表Ⅰ-5-1显示了以2005—2006财年为基期数据的1999—2019年巴基斯坦的三大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情况。近20年来,巴基斯坦的名义GDP翻了2.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4.1%,2018—2019财年名义GDP为12.58万亿卢比,约为767.38亿美元(以2005—2006财年为基期的不变价)。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的经济规模整体上在微小波动中保持上升态势。巴基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之前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2008年之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巴基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下滑,但在危机过去之后,巴基斯坦积极调整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特别重视经济外交,尤其是与中国共建中巴经济走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同时发展与俄罗斯及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这一系列重要举措使巴基斯坦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率有较大波动,增速并不稳定。从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变动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4%,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4.2%,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4.8%,可见第二、三产业的增速是第一产业的近2倍。同时也发现,巴基斯坦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近两年出现了超过2%的降幅,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在2018—2019财年出现了近二十年发展中的首次下降情况,反映了巴基斯坦第二、三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产业发展缺乏内生支撑力。

图Ⅰ-5-1显示了巴基斯坦的三大产业结构情况。巴基斯坦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工业和农业的占比接近,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占比偏低。近二十年来,巴基斯坦的第二产业占比基本没有大的变动,维持在20%左右,在2004—2007年间略有上升,但随后又开始下降。第一产业占比明显下降,从1999年的27.1%降至2019年的19.3%,降幅近八个百分点,这部分比重基本上转移至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从1999年的53.6%上升至2019年的61.4%,从2016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稳定在60%以上。

表Ⅰ-5-1 1999—2019年巴基斯坦三大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图Ⅰ-5-1 1999—2019年巴基斯坦三大产业的GDP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整理。

二 三大产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尽管巴基斯坦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但目前巴基斯坦仍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收成的好坏,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贸易起决定性作用。巴基斯坦的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并且47%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部门,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近20%,国家外汇收入的约40%是通过农产品出口来实现的 。在2018—2019财年,巴基斯坦的农业增加值增长2.7%,而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都呈现负增长状态。可以说,农业是巴基斯坦经济的生命线。根据巴基斯坦2017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巴基斯坦人口正在以2.4%的年均增长率不断扩张 。人口的急速增长提升了巴基斯坦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为促进农业发展,巴基斯坦政府正采取包括促进农作物多样化、有效利用水资源、高价值作物推广、加强农业信贷以及增加农业政府补贴等措施,不断促进农业领域的发展。

巴基斯坦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水稻、小米、高粱、玉米、大麦等。巴基斯坦的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烟草等。表Ⅰ-5-1显示了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公布的农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从近二十年发展来看,巴基斯坦的农作物、林业和渔业呈现稳步发展状态,但轧棉业的增加值有所下降,而畜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19—2020财年畜牧业的增加值是1999—2000财年的2倍(表Ⅰ-5-2)。从2000年以后,畜牧业在巴基斯坦农业中的占比就达到了50%,开始超过农作物生产,随后差距逐步扩大,成为增加值占比最高的农业部门,目前占比已高达60.6%,而农作物增加值占比仅为35.3%,其中重要农作物、其他农作物和轧棉增加值分别占比21.7%、11.5%、2.0%,同时,林业和渔业增加值占比仅为2.1%(图Ⅰ-5-2)。

表Ⅰ-5-2 1999—2019年巴基斯坦三大产业增加值

续表

图Ⅰ-5-2 1999—2019年巴基斯坦农业细分行业GDP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整理。

具体从巴基斯坦各主要农产品市场情况进行分析:

在稻米市场方面,虽然大米不是巴基斯坦的主要食用粮食,但是仅次于纺织品的第二大出口产品。水稻是巴基斯坦仅次于小麦和棉花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巴斯马蒂大米(Basmati)是一种著名香稻品种,是巴基斯坦主要出口农作物之一。

在小麦市场方面,小麦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粮食作物,人均小麦消费量约124公斤,在世界上名列前茅。80%的农民种植小麦,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旁遮普省是小麦主产区,占全国小麦总产量近80%。2015—2016财年,巴基斯坦小麦产量约为2545万吨,同比小幅下降,小麦种植面积同比增加0.5%,为925万英亩。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小麦产量过剩,食品安全研究部要求进一步提高小麦进口调节税至50%,以防止小麦大量进口。巴基斯坦政府2016年1月出台政策鼓励小麦出口,为120万吨出口小麦提供补贴。

在棉花种植方面,棉花是巴基斯坦主要经济作物,是巴基斯坦农业的支柱产品,也是纺织业的基础和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巴基斯坦棉纺织品和原棉出口约占全部出口总值的2/3。近年来,巴基斯坦棉花产量稳定在1300万—1400万包。2016年春季,受病虫害、恶劣气候及劣质棉籽影响,巴基斯坦棉花产量共计972.7万包,同比大幅下降33.9%,导致巴基斯坦不得不从印度、巴西、美国等地进口约50万包。此外,国际棉花价格大幅下降、棉农种植积极性降低、棉纺企业生产成本高企等也是巴基斯坦棉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畜牧业方面,巴基斯坦的养殖业基础条件较好,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约占出口创汇额的20%。巴基斯坦的人均占有大牲畜比例在亚洲国家中名列前茅。

在林业方面,巴基斯坦森林资源比较匮乏,森林覆盖率仅为4.8%,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1%。由于乱砍滥伐比较严重,巴基斯坦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1992年,巴基斯坦政府制定了全国林业发展长期规划,加强对林业的管理、严惩乱砍滥伐行为、开展植树活动、改善灌溉系统,提高树苗成活率。

在渔业方面,巴基斯坦属于阿拉伯海沿岸的渔业产区,水产资源丰富,渔业比较发达,每年海产品产量为40万—45万吨,如果再加上内陆淡水养鱼,海产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左右。虽然渔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却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出口商品

2.工业概况

巴基斯坦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发电配气业、建筑业,其中制造业又可分为大规模制造、小规模制造和屠宰业三大类,大规模制造业包括根据1934年工厂法案注册或有资格注册的企业(拥有10名以上雇员),也涵盖了维修服务行业,小规模制造包括所有在大规模制造中没有统计在内的制造企业 。如图Ⅰ-5-3所示,巴基斯坦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增加值的工业占比在65%左右,但近年来略有下降;在制造业中,大规模制造业的增加值最高,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达到50%,而小规模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从1999年的5%上升至2019年的10%以上,屠宰业增加值占比一直稳定在5%左右;采矿业和建筑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相当,约为13%,但采矿业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建筑业占比略有上升;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占比9%,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图Ⅰ-5-3 1999—2019年巴基斯坦工业细分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整理。

从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看,如表Ⅰ-5-3所示,纺织业是巴基斯坦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食品和饮料业也占据重要地位。食品和饮料业及纺织业是巴基斯坦企业数量最多的两个制造业部门,根据2019年数据,分别有1861家和1328家,其次是化工和化工产品业、其他非金属矿产业、机械与设备业、服装业,企业数量都超过300家;纺织业是巴基斯坦固定资产总值最高的制造业部门,达到4274.90亿卢比,远高于其他制造业部门,其次是化工和化工产品业、其他非金属矿产业、食品和饮料业;同时,纺织业也是雇佣劳动力最多的制造业部门,达到43.87万人,其次是食品和饮料业,达到13.58万人,此外,化工和化工产品业、服装业也雇佣了超过5万人的劳动力;纺织业的工业产值也是最高的,达到7669.80亿卢比,食品和饮料业排名第二,达到6149.49亿卢比,其次是化工和化工产品业、焦化和石油业、机动车辆及挂车业;按基本价格计算,纺织业对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其次是食品和饮料业、化工和化工产品业、其他非金属矿产业、焦化和石油业、基础金属业、机动车辆及挂车业、服装业。

表Ⅰ-5-3 2019年巴基斯坦制造业细分行业情况

续表

在1947年独立时,巴基斯坦只继承了印度次大陆地区921个工业单位中的34个,涉及行业有纺织业、卷烟业、制糖业、砻谷业、轧棉业和面粉加工厂,而上述行业总共只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雇用了26000多名员工,可见独立初期,巴基斯坦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从独立至今,巴基斯坦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阶段一是1947—1957年。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刚刚诞生,政治上还不成熟,由于政权交替过于频繁导致没有很好地推行工业发展政策。在此期间,巴基斯坦的工业发展政策的重点是进口替代。政府设立了一个专业委员会来制定工业发展政策,该委员会强调制造业发展、减少进口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巴基斯坦工业金融公司(Pakistan Industrial Finance Corporation,PIFC)、巴基斯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Pakistan Industrial Credit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PICIC)成立于1948年,就是为了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同时,为了培养熟练工人和提供技术支撑,瑞典—巴基斯坦理工学院(Swedish-Pa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1955年成立,巴基斯坦工业技术援助中心(Pakistan Industrial Technical Assistance Centre,PITAC)于1956年成立。

阶段二是1958—1977年。1958年,阿尤布的军政府在巴基斯坦掌权,并在1959年宣布了一项新的工业发展政策。这个阶段见证了巴基斯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这项工业发展政策强调发展私营部门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在此期间,政府侧重于发展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即电气、化工、机床等,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产业基金来促进国家的工业发展。

第三阶段是1973—1977年。在此期间,布托的新民主政府上台,并采取混合经济的原则。政府将属于下列行业的34个工业企业国有化:菜油工业(包括26个工业企业)、海运业、钢铁工业、基础金属业、重工业、汽车装配和制造业、拖拉机生产业、化工产品业、石化工业、水泥业、公用事业(包括电力、天然气和石油工业)。政府将这些国有企业交由工业管理委员会(Board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BIM)管理,同时巴基斯坦工业发展公司(Pakist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PIDC)成立。巴基斯坦政府还制定了劳工改革、取消奖券制度、降低进口商品的销售税、修订进口政策、在欠发达/农村地区设立工业企业等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第四阶段是1977—1988年。由齐亚领导的戒严政府于1977年上台。1977年,新的军政府宣布推翻前政府的国有化政策,并推出了新的工业发展政策。根据1978年的经济改革令,巴基斯坦政府提出将国有化工业的股份转让给它们国有化之前的所有者,从而为工业的非国有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政府宣布设定免税期和修订进口政策,为促进私营工业发展,采取了以下措施:银行可将所有固定投资的利息降低至12.5%;免除发行股票和获取股息的税项;规定额外17项商品消费税的退税标准。

第五阶段是1988—2008年。在这一阶段的前半段,即1988—1999年,巴基斯坦面临该国历史上最恶劣的政治环境。贝娜齐尔和纳瓦兹两个政府曾先后上台,但执政时间都没有超过三年。因此,推动工业发展并不是该阶段政府的首要任务。然而,纳瓦兹比较强调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因1999年穆沙拉夫发动的不流血政变而中断。虽然纳瓦兹采取了相当多的经济政策,即删除政策、解除管制政策和私有化政策,继任政府也采取了这些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后半段,即2000—2008年,巴基斯坦的工业面临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进口的廉价商品的更大影响。本阶段工业发展政策重点如下:一是删除政策,该政策自1987年开始一直被政府推行,目标是在工程部门实现自力更生;二是解除管制政策,除涉及武器和弹药、安全印刷和造币、烈性炸药、放射性物质生产情况外,几乎整个工业部门都免除了政府的制裁要求;三是私营化政策,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减少资源闲置,政府继续执行了私营化政策,私有化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国有工业的总体业绩和促进健康的行业竞争环境。

第六阶段是2008年至今。巴基斯坦工业发展进步甚微,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占比有所下降,而且制造业增速远低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巴基斯坦工业表现长期疲软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税收不合理导致工业部门税负过重,尤其是针对再投资的高税率严重限制了工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升级产能的积极性;其次,关税政策对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区分混乱,导致生产成本降低的红利无从体现,反而是本国生产被进口制成品强势挤出;第三,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支持方式单一且规模过小,高度复杂化的出口退税机制也对中小型企业不友好,造成后者经营初期生存压力大、遭淘汰的风险高。但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政府执政以来高度重视本国工业发展,尤其是着眼长远地推出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贸易协定方面,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与中国、印尼等国自由贸易、特惠贸易协定内容修订,使修订后的协定更有利于巴基斯坦企业成长和出口创汇;在财税政策方面,巴基斯坦政府在预算文件中调低了超过1600种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同阶段单独征税格局已粗具雏形;在基础设施方面,巴基斯坦政府持续扩大发电总量,减少限电时长,并对输电设施进口单独给予关税优惠,目前已将巴基斯坦五大主要出口工业部门的生产用电成本降至地区平均水平;在鼓励借贷方面,巴基斯坦政府一方面提高了对银行从政府债券所获收益的征收税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对其向中小企业贷款所获收益的征收税率,通过一紧一松的税负差别鼓励银行多向私营部门,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近期,巴基斯坦商业理事会发布《巴基斯坦本土制造的成果回顾》报告预计,上述政策的积极效果有望在未来数年内陆续体现

3.服务业概况

在大多数国家,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为经济增长和繁荣提供投入和公共服务。一方面,服务贸易可以改善国家经济状况,提供一系列传统的和最新的出口机会;另一方面,教育、保健、供水和卫生等许多服务部门也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直接相关。

2000年以来,巴基斯坦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同时增长速度快于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巴基斯坦服务业可划分为六个子部门:运输、仓储和通信业、一般政府服务(公共管理和国防)、批发及零售业、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私人服务(社会服务)。根据上文测算,2018—2019财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在1999—2018年,服务业的增长表现优于其他商品生产部门,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8%,而大宗商品生产行业近二十年来年均增长率为4.2%。但在2019—2020财年,巴基斯坦服务业增加值出现了近二十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0.6%

如图Ⅰ-5-4所示,巴基斯坦服务业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增加值占比常年在30%以上,运输、仓储和通信业的增加值占比也较高,达到20%以上,但近年来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升,从1999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近20%。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也出现逐步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13.6%下降至2019年的10%左右。政府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10%上升至2019年的14%左右。金融和保险业增加值占比最低,长年在5%—6%波动。

图Ⅰ-5-4 1999—2019年巴基斯坦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整理。

从服务业中各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占比来看,如图Ⅰ-5-5所示,巴基斯坦的批发零售与车辆维修业吸纳了最多的劳动力人口,占比近15%,其次是交通与仓储业、教育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虽然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年提升,但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仍相对较低,同时期农业的劳动力占比为38.5%,制造业的劳动力占比为16.1%,建筑业的劳动力占比为7.6% 。从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分布情况还可看出,巴基斯坦的服务业在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科学与技术开发、信息与通信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在服务业总劳动力中的占比都不到1%。

图Ⅰ-5-5 2017—2018财年巴基斯坦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巴基斯坦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整理。 zfibM9q2Xp6oSM7re2ZbC2QxYU3cqA0PDJH93DKQBVlkQJE8npjhZZSvR8lx0c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