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任务,也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目前学界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化会增加碳排放,而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化会抑制碳排放。关于研究结论的分歧,本书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第一,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结论更多依赖经验估计结果,样本数据的选取、构建的计量模型以及采用的估计方法都会影响经验估计结果,众多经验研究未取得一致结论可能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第二,现有研究中缺乏对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机理研究,因此无法科学地回答城市化通过哪些途径影响碳排放、不同中间传导变量是如何影响碳排放的。第三,多数研究认为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是线性单调的,因此对城市化究竟是提高碳排放还是抑制碳排放这一问题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鉴于目前学界就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争议,本书的研究将以下述问题为导向。第一,城市化是如何影响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是什么?第二,城市化是如何影响区域碳排放的?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分异?第三,如果不同区域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不同,那么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为了探寻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本书拟从中国区域非均衡的现状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门槛模型,探讨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期全面揭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 研究意义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历史时期,作为碳排放大国,国际社会对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承担国际事务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据预测中国城市化率将于2030年达到60%—70%,会有10亿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化过程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紧密相关。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研究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什么?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机制是什么?城市化是如何影响区域碳排放的?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分异?如果存在区域分异,那么是否意味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系统地分析上述问题,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节能减排同时并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第一,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能更为清晰直观地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城市化与环境问题学术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从现有研究看,对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多为实证分析,对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鲜见。本书在借鉴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城市化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四个传导渠道间接影响碳排放,从而更加清晰地揭示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协调城市化与节能减排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本书对城市化促进碳排放与城市化抑制碳排放并存的事实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学术界目前对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现有研究要么认为城市化会驱动碳排放;要么支持城市化能够抑制碳排放,但是极少把这两种相悖的现象纳入同一框架中进行分析。本书尝试将上述两种现象纳入同一理论框架中进行考察,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框架上的参考。

(二)现实意义

第一,为各地区根据自身不同发展阶段及差异化制定城市化路径和目标提供决策参考。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城市化差距显著,如何根据自身实际,确保城市发展与节能减排并行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因此城市化会抑制碳排放。中西部地区相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承接了部分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因此城市化提升会增加碳排放。深入研究不同区域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为各个地区根据现状制定全面的、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政策依据。

第二,为缩小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目前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及碳排放差距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东部地区如何带动中西部城市发展以及如何推进中西部城市化进程与节能减排同时并举,进而进一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本书研究的重点。这对于平衡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eOq4fciytyKm5GCg5AR5JNa5EZsP3LjeJ1953jhtcNfmtSx+AoK/hQL3cEbxJu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