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摘要

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活动的集聚地,一方面是消耗资源的集中地;另一方面是社会转型、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发生地,能带来节能减排技术。那么城市化究竟是会驱动碳排放还是会抑制碳排放?从目前研究来看,学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鉴于此,本书就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机理、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区域分异以及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得出较为全面和客观的结论,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化战略与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书在梳理和归纳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传导机制、空间效应和城市化不同阶段对碳排放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其次,在分析城市化与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用分步回归法验证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传导渠道;再次,在分析城市化与碳排放区域差异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三个区域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传导渠道;最后,为了找寻城市化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碳排放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中间变量间接传导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空间效应和城市化的阶段都会影响城市化对碳排放作用的方向和强度。具体来看,城市化主要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等中间变量进而影响碳排放。考虑空间效应可知,本地区的碳排放不但受到本地区相关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相邻地区碳排放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影响会有差异,因而导致了城市化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会有所不同。

第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持续的驱动作用。城市化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但碳排放并不是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

第三,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城市化及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就城市化水平来看,城市化在省域层面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但地区差异在逐渐缩小。从三大区域内差异及演变趋势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内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内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变化并不明显。从碳排放来看,中国省域层面碳排放的基尼系数说明,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变化不大。就三大区域内部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但中部地区各省之间的碳排放差异在逐渐缩小。

第四,在全国层面上,城市化驱动了碳排放,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从传导渠道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带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的增加,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驱动了碳排放。

第五,在区域层面上,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显著地抑制碳排放,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则增加了碳排放。从传导渠道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会带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的增加,但城市化对各个中间变量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强度有所不同。从中间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驱动强度不大,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很明显,因此总体上城市化抑制碳排放;中部地区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小于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因此最终城市化还是会增加碳排放;西部地区除了技术创新能抑制碳排放外,其他中间变量均会增加碳排放,因此城市化水平会增加碳排放。

第六,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城市化水平小于一定的门槛值时,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而当城市化水平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城市化则会抑制碳排放。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书认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非一直表现为驱动作用或抑制作用,而是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城市化水平不同,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导致中间变量对碳排放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书提出要从促进城市化均衡发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有利于城市化降低碳排放的环境。

关键词: 城市化;碳排放;传导机制;区域差异;门槛效应 SkHvKGHN7HuHnvCWRjpbbCszXUS1p8NtxV6nTDfRuKC6wHjtUi+M2P632eyjQj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