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编
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轨迹

本部分根据2007—2015年在全国和江苏进行的持续调查的数据,跟踪和描述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尤其是具有集体记忆和精神史意义的转型轨迹和问题轨迹,在两大轨迹的交叉重叠中复原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的演进轨迹。

持续八年的不同时间、不同方法、不同对象、不同地区的伦理道德国情调查的海量数据表明,经过30年多来改革开放的激荡,沉积于现代中国社会深层的依然是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密码,具体表现有三:“有伦理,不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调节方式;以对伦理道德状况基本满意但高度忧患的悖论方式呈现的终极价值与终极忧患;家庭本位但在文化上超载的伦理道德根基。以“新五伦”和“新五常”为纵横坐标的伦理道德现代转型的文化轨迹,呈现反向运动——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生成伦理与道德“同行异行”的精神图像,演绎“后伦理型文化”的形态特征。

中国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期待“问题意识的革命”,其要义是由精神世界中“道德的独舞”,进入对伦理道德“问题轨迹”的哲学诊断及其精神形态的追究。调查显示,当今中国社会出现“道德问题—社会信任—伦理分化”的“问题轨迹”。个体道德问题向群体道德问题积聚,群体道德问题演化为伦理存在和伦理认同危机,伦理存在和伦理认同危机演化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是“问题轨迹”的三个精神节点。现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不是西方式的伦理形态或道德形态,而是伦理与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伦理—道德形态”,它是与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中国形态”。因此,必须将“道德问题意识”推进为“伦理问题意识”,建立“伦理—道德的问题意识”,达到伦理道德一体的精神哲学形态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建构。

转型轨迹与问题轨迹交错所形成的“伦理—道德纠结”在“扶老人难题”中典型体现。自2006年发生于南京市的彭宇扶徐老太案至2015年,“扶老太难题”在10年持续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大众信任危机的信号,其中依次递进的三大焦点表征伦理型文化背景下信任危机的特殊轨迹:“撞,还是没撞”的道德信用问题;“信,还是不信”的伦理信任问题;“扶,还是不扶”的社会信心与文化信念问题。“道德信用危机—伦理信任危机—社会信心和文化信念危机”,就是伦理型文化背景下信任危机的病理图谱。伦理信任是文明社会及其个体的文明资格和文明能力,开启伦理信任的“破冰之旅”必须走出三大理念和理论误区:走出“市民社会陷阱”;走出信任的“伦理半径”;走出“农夫与蛇”和“宠物心态”的两极。 cPj2ojimzX1a91IKCXNJBNRtvdhZZ5dCyGkW2LiqPWu5qe2gtXqrFUk06h2T3Z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