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自2007年始,本人借助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2005年开启的国家第一批重大招标项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2010年主持的第二个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与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道德发展智库、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的同仁一道,进行了持续十多年的中国伦理道德国情大调查。整个调查跨越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以中共十七、十八大、十九大为时间节点,先后进行了3轮全国调查,6轮江苏调查,建立了7卷12册的《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本书是对十多年调查所获得的鲜活信息进行持续研究的集中呈现,试图追踪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揭示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是关于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轨迹与规律的精神哲学研究。

全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展开。历史维度是从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持续推进的国情调查所呈现的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历史与逻辑的结合点是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状况、文化轨迹、共识差异、中国问题和文化战略。它以“精神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三个历史节点和五个逻辑维度的交错互释中揭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和精神哲学规律。书名中的“现代中国”,特指改革开放40年;“伦理道德”并列,隐喻伦理与道德是相互区分和辩证互动的精神体系;“精神哲学”的要义是将伦理道德回归于“精神”的家园,在个体精神、社会精神、民族精神发展的辩证过程和有机体系中,考察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哲学规律。“精神哲学”是精神发展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形态,“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是以伦理道德为两大基本因子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哲学规律,也是伦理道德与精神世界、生活世界辩证互动的规律。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是什么?调查发现,经历了“多元多样多变—二元体质—核心价值观引领—共识生成”的发展轨迹。2007年改革开放30年,全国调查发现,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发展已经从改革开放前期的多元多样多变进入“二元聚集”的“三十而立”,其特点既不是简单的“多”与“变”,“一”与“不变”也未生成,而是两种相反的认知判断势均力敌,形成所谓“二元体质”。“二元聚集”既是一种高度的共识,也是一种截然的对峙,标志伦理道德发展和意识形态战略进入重大敏感期和机遇期。值此之际,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历史任务,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和战略部署。对2007—2013年三次调查信息的哲学分析表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遵循伦理型文化规律,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共识的凝聚有三大文化期待:期待一次“伦理觉悟”;期待一场“精神”洗礼;期待一个“还家”即回归中国优秀传统的努力。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改革开放40年,调查发现,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发展已经形成三大文化共识:认同回归共识;转型共识;发展共识,标志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发展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已经从“三十而立”进入“四十而不惑”的“不惑”之境。

从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三大里程碑、三大进程、三大共识,三次大调查呈现中国社会大众的伦理道德从“二元聚集”到“文化共识”的发展轨迹,在此过程中发出三次重要文化预警。2007年第一轮全国调查,发出经过30年改革开放激荡,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形成“二元体质”,走到十字路口,邂逅伦理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最佳干预期的文化预警;2013年第二轮全国调查,发出关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必须遵循伦理型文化规律、社会大众关于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共识的凝聚有三大精神哲学期待的文化预警;2017年第三轮全国调查,发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大众已经生成关于伦理道德发展的“认同—转型—发展”的三大文化共识,进入“不惑”之境,必须推进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伦理对话的预警。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是什么?一言蔽之,伦理型文化的规律。中国文化历史上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调查表明,现代中国文化依然是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发展遵循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哲学规律。“伦理型文化的精神规律”的精髓是什么?一言概之,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这是中国伦理型文化背景下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也是中国文化之为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之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的秘密所在。

全书展开为五编十七章,外加一个绪论和结语。五编是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五个重大精神哲学问题;五编之内是历史的维度,以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的历史发展以及我们调查研究的推进为线索,呈现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绪论提出一个哲学追问:“伦理道德,如何才是发展?”试图突破两个问题。1)到底以何种理念对待伦理道德?“发展”理念凸显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本性,凸显人的精神世界的自我成长和辩证运动。2)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结构体系是什么?根据“大学之道”的中国传统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将“发展”设定为由七大主体构成的道德主体和伦理实体的辩证体系:公民、家庭、集团、社会、政府、生态、文化;与之分别对应的是“七力”:道德自主力,伦理承载力,伦理建构力,伦理凝聚力,伦理公信力,伦理亲和力,伦理兼容力。“七力”分别对应七大主体在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中的七个前沿性课题,它们的辩证互动构成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体系。

第一编“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状况及其精神哲学规律”共两章,探讨两大问题。一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它是基于2007年的全国性大调查所做的研究,揭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由多元多样多变到二元聚集的演进轨迹,发出“十字路口”的文化预警:二是关于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这是基于2007年、2013年两轮全国大调查所做的综合研究,揭示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三大规律,即伦理律,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律,精神律。三大规律的要义是伦理型文化的规律。

第二编“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轨迹”共三章,基于2007年和2013年的调查,分别揭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转型轨迹,问题轨迹,以及作为前沿性课题的社会大众信任危机的伦理型文化轨迹。转型轨迹发现,现代中国伦理与道德的发展“同行异情”——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进入“后伦理型文化时代”。问题轨迹发现,现代中国伦理道德问题的基本走向,是道德问题转化为伦理问题,伦理问题演绎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问题轨迹的精神节点在伦理,呈现伦理型文化的问题式。在两大轨迹的基础上,以大众信任危机为前沿课题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大众信任危机无论在发生学还是文化战略的突破口方面,都聚焦于伦理,遵循伦理型文化的规律。

第三编“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共识的精神哲学期待”,是由四章构成的跟踪研究。基于2007年的调查信息,分析诸社会群体伦理道德的价值共识与文化冲突。基于2007年和2013年的调查信息,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大众价值共识生成的意识形态期待,即三大期待:“伦理”觉悟;“精神”洗礼;传统回归。三大期待的核心是“伦理精神”期待,是“伦理型文化”回归的期待。基于2007—2017 年十年调查的数据,整体性探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大众在伦理道德领域所形成的文化共识及其群体差异。

第四编“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共四章,探讨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三大前沿性问题:“小康瓶颈”,道德信用与伦理信任,公共物品与社会至善,三大问题聚焦于一点:“伦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诊断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两大“中国问题”:“无伦理”,“没精神”;概括“中国经验”:“人之有道—教以人伦”的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中国经验;提出中国理论形态:“伦理精神形态”。

第五编“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战略”共四章,探讨四个问题:改革开放所形成的“新传统”及其与大众意识形态的辩证互动关系;“后意识形态时代”精神世界的中国问题;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迈入“不惑”之境。

结语“新中国70年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与精神哲学规律”,将改革开放40年还原于新中国70年的文明史历程,发现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是由三大历史阶段构成的精神哲学的辩证运动:前20年高昂政治热情推动下直接同一的伦理精神;“文革”10年伦理精神的异化:改革开放40年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相互承认”的伦理精神。新中国70年伦理道德发展呈现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哲学轨迹和精神哲学规律,演绎伦理型文化的中国气质和中国气派。 wRPhbu5vQaAHtfG0TB9XpByQmKn9FmBlHbQDe0nnPqiXRbx6rjlvTRT3XFsJbFp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