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国际来看,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俄乌冲突等,使得我国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从国内来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深刻调整变化,各种风险挑战会更加复杂多变,其中社会领域的风险挑战自然会随之增多。社会领域的风险有的来自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领域,有的来自社会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有的来自社会诸多因缘的相互作用;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内外因素皆有。与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风险相比,社会风险直接影响和威胁社会自身的有序运转和良性发展,严重的可能造成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民生困难、社会失序。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来重视风险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大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三大攻坚战中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提出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从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队伍建设、资源保障和科技支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有效化解、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作为专门从事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研究的学者,我一直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尝试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在诸多理论和方法中,我感觉社会建设既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概念工具,尤其对于理解和应对社会风险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有的概念,由孙中山先生最先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苦于中国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提出要在推翻专制统治之后建立民国,建立民国的关键在于行民权。开展“社会建设”是“以教国民行民权之第一步也”。他所提的“社会建设”主要是教人如何开会,涉及小到一般性会议大到正式的各级议会的程序、权利、决议等。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家孙本文教授在其《社会学原理》著作中单辟“社会建设与社会指导”一节,还写过关于“社会建设”的专题文章;并在1944年联合中国社会学社和社会部合办《社会建设》月刊,自任主编,出过十余期。孙本文认为,“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谓之社会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人们很少使用社会建设一词。

21世纪之初,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领域的问题却不断积累起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实践推动着党的理论不断创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的概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拓展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两个方面。

国际上虽然没有“社会建设”这一概念,但不等于国外没有社会建设事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社会建设是伴随工业化特别是工业革命而来的。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对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社会运行方式和社会保护模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为了应对新兴的社会风险,例如,失业、工伤、疾病、贫困、年老、社会治安恶化以及社会失序等风险,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社会运行和社会保护规则、制度和模式。于是,各种新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保护、社会发展制度应运而生,其实质是社会建设。因此,可以认为社会建设的本质是通过社会重组和社会重建,应对现代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现代化发展越快,社会风险越大,社会建设越重要。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作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把近几年自己和我的博士研究生关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编著出版,集结为“社会风险与社会建设丛书”,不断吸纳相关研究成果,是推进社会领域现代化的使命所在。同时,也是为青年研究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平台,支持他们扎根中国社会,不断地提出新概念、提炼新范式、构建新理论,在学术道路上更快成长,这也是作为博士生导师的心愿。

龚维斌 xjNvIBe3LTLgDSoafgHLVU57+/Ad6OSm6ommye7vjAseliUuodagUL6d5uggWX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