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广播剧振兴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体论的观点

对近些年广播剧振兴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这些年振兴广播剧行动和结果的反思。无论是要努力开拓广播剧的市场化道路,还是想借新兴媒体重新起飞,或是希望依靠政府的扶持起死回生,无情的事实是,传统广播剧还是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向寂寞、走向孤独、走向没落,甚至是走向死亡。越来越多的听众不再收听传统广播剧,不知道在哪儿收听传统广播剧;广播剧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甚至是陌生的概念。198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了一次文艺节目收听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上海本地听众中,广播剧收听率为57%,排在所有文艺节目中的第四位;外地听众中,广播剧收听率为60%,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说说唱唱》和《星期广播音乐会》,收听率分别为64%和67%,相差仅为7个百分点。 [1] 在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展的全国性的一次广播节目收听情况调查中,收听率超过50%的节目共有24个,中央电台的《广播剧》栏目排在文艺栏目《阅读和欣赏》《广播歌选》之后的第三位。 [2] 而到了21世纪之后,广播剧的收听率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北京地区广播剧播出比重为1.85%,收听比重为0.85%,分别排在文艺类节目的倒数第3位,收听人群主要为低学历人群;2014年,全国广播收听率调查中,广播剧播出比重和收听比重分别为1.84%和1.58%,排位未变,还是倒数第3位,主要收听人群为低学历、年龄偏大人群;2016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播出比重和收听比重分别降到1.61%和1.47%,收听人群年龄进一步老化(65岁以上人群占比3.03%),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群竟然占比16.28%。 [3] 虽然传统广播剧每年的产量都有百部以上,甚至还逐年增加,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广播剧这些年来几乎没有为艺术——为声音艺术贡献新的美学价值,甚至有所倒退。作为一种媒介,广播剧在现实中发挥的教育和宣传作用极其有限;甚至就连作为一种娱乐,广播剧都已经提供不了多少笑声。不是听众越来越远离了广播剧,而是广播剧越来越远离了听众。我们不能不思考,广播剧的振兴之路到底在哪里?每当一种艺术形式在现实中遭遇危机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反诸自身,重新面对自己,重新思考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往哪里去?因为,所有艺术的失落,根本上都是本体的迷失;所有艺术的振兴,根本上都是对本体的求索。而对于至今也没有确立本体地位的广播剧来说,这个追问不但必然,而且紧迫。广播剧走到今天,振兴广播剧走到今天,在困惑与迷茫中,我们不得不再次重复问自己那个古老的问题:什么是广播剧?广播剧的艺术本质是什么?广播剧的美学特征是什么?只有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说先给这个问题提供一个结论,其他的问题才能展开,才能得出结论,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广播剧本体论的研究是广播剧振兴的必然路径。 qmTUfilHItlGohgCJQra1X69L67oFuNNEN+ccLVSe/x3Ne0e5IeBmY2u0+pso71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