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国有关傩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近五十年的傩学研究成果斐然。首先,研究涉及傩学诸多层面,如傩的文化、傩舞、傩面、傩服、傩戏、傩仪、傩俗等;其次,研究角度多元化,如从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学、民族音乐学、宗教学等视角;最后,还有一部分研究成果是调查报告,采用“志”的形式对傩进行记述,其中傩戏占有的比重不少,属于珍贵的资料整理和收录。

从目前傩的研究层面、傩的研究角度来看——以社会学为视角来看傩戏音乐形态、傩戏音乐表演、傩戏审美文化内涵等问题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本书的上篇研究分析了贵州傩戏音乐形态长期保持“古朴”风貌的社会原因、傩戏与戏曲音乐形态各自发展的社会动因,以及傩戏音乐表演过程中的“随意性”特征、傩戏审美文化内涵的问题;下篇以社会学视角为切入点,分析了四川傩戏音乐形态、四川灯戏与四川傩戏的关联、四川戏剧丑角与端公的关联、川剧审美品格与傩文化审美内涵关联的问题。

本书将有关傩戏的音乐形态问题、表演者与受众的关系问题、审美文化内涵等问题,放入具体的社会结构形态中加以考察、分析,目的在于指出——当我们能具体、细致地考虑社会阶层构成特点、社会阶层意识形态,对于我国民俗文化、戏剧文化的影响时,有益于我们有一个更为开阔的社会角度、社会视野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傩戏的音乐形态、音乐表演、音乐审美内涵,有更深刻的社会文化理解和认同。 V/PRks5lmdKbyL7x7pJkB7z1uueAEUhCsWMBJQIaWlYP/FjjxzYMhuit5Wxaun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