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傩戏音乐形态的古朴性及社会原因

傩戏音乐,因蕴含着的傩文化宗教意识,使其在音乐形态发展、音乐表演等方面,都与艺术音乐有着显著的区别。值得思考的是,在“自发”音乐社会和“自觉”音乐社会中的仪式音乐,是否会呈现相似音乐形态的发展道路?是否因其所具有的仪式性,就都会以停滞、缓慢的形式发展,或者还是另有其他的形式进行发展呢?

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之一——复调,它早期的发展形势是作为教堂仪式音乐,名为奥尔加农的双声部音乐。上方声部为圣咏,下方声部为陪衬,因“圣咏是上帝神圣之声,是权威和权力的象征……圣咏必须处在上方。下方的附加声部,也不能仅仅理解成一个纯音乐的附加旋律声部,它是完整权力体系中不可缺的成员。” [1] 这里“权力”的阶层,一个是以教皇为首的神职人员阶层;另一个是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

公元9世纪时,西欧国家政治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基督教,一是王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早期格里高利(或译为格列哥里)圣咏的形成,也是教权与王权相互妥协与利用的结果。 [3] 但是这两个主要的社会阶层在“权力”的诱惑下,彼此可不是常常都可以和平共处的。“公元11世纪,格列哥里与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从此开始了教皇与皇帝争夺领导权两百多年的斗争史。当时,亨利四世骂格列哥里七世‘不是教皇而是假僧侣’。格列哥里七世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将他革除教籍,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 [4] 在两个阶层起起伏伏的斗争中,奥尔加农两个声部的位置,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世俗阶层象征的附加声部,公元9世纪时处于圣咏声部的下方,到逐渐与圣咏声部的平行,至公元11世纪时置于圣咏声部的上方,形成了这个时期的华丽奥尔加农。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6世纪宗教改革,以教皇为首阶的层势力在逐渐减弱时,宗教仪式音乐也飞出了教会权力的“桎梏”,在世俗阶层(贵族阶层、平民阶层)的文化土壤里得以艺术化的修饰与扩展,“单纯的格里高利圣咏一旦被精心修饰扩展,具有审美艺术化的音乐也就呼之欲出了。” [5] 到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发展到了高峰时期,如二、三、四声部对位的严谨性写作规则、写作技巧,以及赋格对音乐结构上极强的逻辑要求等,复调不只在理论上高度成熟,并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内涵表达。复调最终从早期的教堂仪式音乐,完成了音乐形式上的艺术“转身”。而它的“转身”与所在的社会结构分不开,“复调产生于严酷的环境,它的发展流向受到严格的限制,或者说它是在一种权力的监控下争取自己的权力,这决定了它严格而有逻辑的形式意志;不同于其他地区散漫而自由的艺术形式,西方复调音乐形式的发展道路一开始就是权力冲突的表演,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场权力的角逐……” [6] 是的,“不同于其他地区散漫而自由的艺术形式”。施莱德在通过对于亚、非、南美、大洋洲的复调音乐进行研究对比发现:“非洲部落的复调非常类似于欧洲早期中世纪的复调音乐” [7] 这相类似的复调音乐,在不同社会结构下 [8] ,音乐形态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可见,不同社会结构对于音乐形态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同样具有仪式性质的傩戏音乐,在“自发”音乐社会结构里,它的音乐形态发展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呢?下文将从傩戏音乐的旋律、唱词、乐器及伴奏方面进行分析。 UeTDPxRuiYTPtn32WoeXHUUjPj2aR6JjgC+eHpsysSsdHuuELDkQlMycRl6Z1X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