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融合性。19 世纪5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有关文化旅游的研究,涉及文化旅游的内涵 [5] [6]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Jureniene V认为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文旅融合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了背景和意义 [7] ,Alexandros Apostolakis提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的因素包括游客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文化资源本身的属性特征 [8] 。Jarkko Saarinen通过分析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吸引力与旅游模式间的关系,发现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资源公平配置、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9] 。Edward Addo研究发现欧洲遗产和当地文化对加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0] 。Tacgey Debes以北塞浦路斯为例,指出文化旅游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原真性,发挥文化价值,否则文化就可能逐渐消亡 [11] 。Sara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推动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Jackson以澳大利亚旅游产业集群为例,研究认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旅游产业集群可以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从而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13]

二 国内研究现状

文化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形式,它依赖于目的地的文化遗产并将它们转化成为供消费者消费的产品。2018年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使文旅融合成为热词,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新阶段,重新认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硬核与实践导向 [14]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树立融合理念,强化资源融合,推动技术融合,加强区域融合,实施跨界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转型升级 [15] 。张朝枝等提出将文化转化成为旅游资源是文旅融合的第一层次路径,通过文化的可参观性生产提升文化的展示水平是第二层次的路径,文化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商业化与产业链延伸是第三层次路径 [16] 。文旅融合既能够创造经济收益,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福祉;也能够增进文化创造和旅游体验分享价值,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意产品开发。

文旅融合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仅包括企业行为、旅游需求变化等产业内部因素,还受到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新技术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不同因素主导下形成了不同的融合类型和模式。杨娇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有渗透型融合、重构型融合、延伸型融合三种模式 [17] 。傅才武等认为应建立“文旅体用一致”的解释框架,创新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和政策模式的实践经验,发挥文化消费连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政策通道作用 [18] 。马勇等提出必须从区域到场域视角下重新认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9]

文旅融合的结果是新业态的产生,不同类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会产生不同的业态类型,学者对不同业态的文化旅游进行了广泛研究。刘杨研究了草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的草原文化旅游 [20] 。刘敏等以内蒙古为例,指出要提升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草原文化旅游,从营造整体文化氛围、建设大众文化产品、开发专项文化产品、提炼精髓文化、凝练文化形象五个层次构建草原旅游文化开发的结构,促进草原文化与旅游融合 [21] 。张培荣提出上海市马陆镇通过建立葡萄主题公园将葡萄(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葡萄(酒)文化旅游,开创了葡萄主题公园式文化旅游新业态 [22] 。张铁梅研究了山西清徐葡萄文化旅游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通过构建葡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破解葡萄文化旅游发展瓶颈 [23] 。朱凌研究了新疆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融合的理论与对策,提出依靠“外来因子”促进冰雪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24] 。张丽梅认为冰雪旅游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其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贯穿于冰雪旅游进程中,从而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冰雪文化旅游 [25] 。杨志亭等认为冰雪旅游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交融性、节庆文化的丰富性、运动参与的体验性等特点,冰雪旅游的开发应采取构建冰雪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圈、创建冰雪赛事基地与滑雪度假胜地的良性互动、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节庆活动、挖掘节庆习俗的文化遗产等路径 [26] 。王亚力较早认识到长城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提出发展长城文化主题旅游,打造中国南方长城文化精品旅游 [27] 。白翠玲等对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的供给模式和游客需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8]

文旅融合产业集群的构建和绿色发展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张永庆等提出旅游产业集群两个维度下的动力机制,一是产业价值链延伸扩展机制,体现在集群要素产业高端化、融合化及均衡化;二是空间价值链优化配置机制,包括竞争性优化配置及合作性优化配置 [29] 。王利伟等将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围绕旅游核心吸引物,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旅游企业、旅游相关企业、部门和机构,聚集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形成紧密联系、协同工作的旅游经济集聚体 [30] 。王军军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以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为目的,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由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要素产业及旅游辅助产业在空间上形成的地域集聚体 [31] 。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付佳敏将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要素条件分为资源禀赋条件、市场需求状况、配套支持体系、外部发展机遇、制度激励措施五类 [32] 。聂献忠等提出影响主题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有追求规模经济、游客差异性偏好和要素集聚的积极推动 [33] 。文旅融合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市场对接、功能释放等方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多元化、外延式、关联性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产业集群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唐承财等基于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论,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例,构建了传统村落旅游业发展的保护性开发资源、创意化设计产品、绿色化服务供给、多渠道营销、多元化社区参与、三权分离管理六种绿色发展模式 [34] 。朱红兵等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了我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 [35] 。邓淇中等从供给侧改革视角研究了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绿色发展态势,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36] 。颜文华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研究了其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 [37]

本书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在促进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基础上,增添生态、旅游与产业发展新功能,研究张家口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体系构建与绿色发展评价,对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和美好生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HUazROriCXZtLB79jYBPAg19f7PCaCfW+uxD/AklYQYY36PI6tRzgp7PnO2H/d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