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农村基层治理研究

找回协商:从历史和田野中发现商量与家国转换——兼对“深度中国农村调查”的分析

商量是中国议事协商的传统话语和通俗表达。基于对协商历史和理论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在中外的历史文本中均可回溯和追寻到各自的协商传统,但在近代以来有所式微。而相较于国外协商的研究进展,就我国协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而言,找回协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深度中国农村调查”对全国七大区域近200个村庄的深度调查发现,近代中国的基层社会早已形成了丰富的协商文化,协商治理形态体现在宗族礼俗和家族权威之中,并随着近代以来的国家建构出现了协商空间从传统到现代的家国转换历程。由此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找回协商需扎根中华民族的家国传统开展理论对话与转化;第二,找回协商应给予协商本土研究更多的包容性和关切度;第三,找回协商不仅是借鉴国外理论议题还要更多立足本土实践和挖掘中国特色;第四,找回协商还需要立足更多传统协商形态的历史挖掘与融合发展。

党建引领:空间变革下社区自治的组织实践与内在逻辑——以一个回迁小区的物业自管为例

在回迁小区由乡村迈向城市的过渡转型中,物业管理构成了空间变革下社区治理的一项新挑战。以一个回迁小区发起并实现物业自管的组织实践为例,阐述了城市社区物业关系中的多元主体参与物业自管的行动逻辑,发现利益与责任是驱动各行为主体展开行动的两个核心要素。关注到基层党组织在物业自管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发现基层党组织的主导性参与,通过力量整合、信任提升和成本转嫁三种作用机制,有效促成了自治秩序的达成和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的目标实现。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基于近20年来CSSCI来源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以CSSCI数据库中的600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5.7.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通过分析发文时间分布情况及发展态势,核心机构和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被引情况、合作情况,高影响力期刊的载文情况、被引情况,关键词的共现情况、聚类情况、时间分布,探测农村社区治理领域的热点分布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内农村社区治理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深化三个主要阶段,农村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城镇化、乡村振兴、治理单元、村庄治理等关键词是农村社区治理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体制、机制、能力、体系逐渐向现代化转型。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研究将向农村社区风险治理研究、治理体系构建及城乡融合治理研究、治理智慧化研究等方向发展。

积极官员视角下乡村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山西省D村“秸秆治理”的调查

加强和创新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官员是乡村环境治理的主体,积极有为的基层官员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主体保障。基于积极官员的理论视角,从结构、观念、行为三个维度分析基层官员的治理行为,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基层官员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与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舒解性结构主要表现为倾听型的基层官员通过对开放性政策进行修改与调适,在协议性行政的引导下与村民配合实施治理行为。治理时效观、风险认知观以及责任动力观共同影响着积极官员积极治理观念的形成;沟通性的行为则体现为高审度性、低执行性与高调适性。总之,积极官员由舒解性结构、积极治理观念以及沟通性行为构成,这三个要素共同塑成了积极官员的角色,促成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有效治理。

制度供给视角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以兴县农村发展合作总社为案例

制度供给既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关乎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因素。基于兴县的典型案例,探讨制度供给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合作总社通过自主性组织和市场化运行,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政策与群众需求有效衔接,提升政策落实能力;通过强化利益联结、培育经营素质、重塑调节功能,提升集体发展能力;通过夯实组织基础、撬动主体活力和拓展自主空间,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实践表明,合作总社作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供给,能够从四个方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该研究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视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wi7nxcU0HbUnP1bdPBWsK8pZ3SPediK0mWKuVD+jjOr13+mZlKKWsKRI6ItJxU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