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节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8期,原篇名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它是以马克思主义这种“世界历史”中产生的优秀文化成果武装起来的政党组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因此,探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必须先要搞清楚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3] 其中包含着如下判断:马克思主义同时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路向。20世纪,中国文化最重大的事件无疑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先进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队伍,使中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焕然一新,并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成就。

马克思主义及其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文化主张的竞争中,在俄国革命成功实践的经验参考中脱颖而出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作为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反对的是与旧统治集团联系在一起的“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等意识形态。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遵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引入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文化,在凝聚民族力量的先进政党组织文化中落地生根。从此,主要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形态,“自上而下”被广泛地组织和动员起来,中华民族真正以独立和平等的姿态融入国际大家庭,在“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实现了历史的飞跃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选择,既不是在中国原有传统文化形态中进行注解和修补,也不是把外来思想文化引进后简单嫁接到中国国情上;毋宁说,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命”和“改革”等创新思想,以世界眼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中国人民有了“全新的选择”,也使得中国文化通过吸纳世界文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4] 。在文化的物质、制度、观念等不同层面上,中国文化形态在20世纪的变革举世瞩目,树立起一个全面引导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典范。无疑,中国共产党是以自己的文化创造——革命的红色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提炼出今日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形态文化样式,为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不能因为这种新形态文化样式的“前所未有”而将之排除在“中华文化”之外。创造、创新,往往是最好的传承和弘扬。把“继承”理解为在原有框架中“兜圈子”,近代中国的社会实践证明已经走不通。

亦不应当把这种变革与中华文明“断裂”开。对历史的“接续”和承继,需具备恢宏视野、在大时空观中进行观照。如果把历史隔断,本身即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任何科学的社会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历史已经证明,教条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不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相反,往往使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遭受失败或巨大挫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社会革命实践才是富有成效的。这里的“具体实际”不只是具体的社会运动状况,当然也包含蕴藏在民族和大众中的传统文化“底色”。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我们党的杰出领袖——毛泽东就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手。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5] 。毛泽东本人的传统文化修养极其深厚,其诗词、书法等天然雄伟、自成一体,其古代文史知识和智慧的运用堪称纯熟。他既与党内同志共同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与教科书,借鉴苏俄经验教训;又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阅中国古代文史典籍。有人称毛泽东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他的书房仅《红楼梦》一书就有十种版本以上。从文学书中他看历史、看社会、看政治、看军事、看思想方法,汲取其中对现实有用的东西。毛泽东一生批阅《资治通鉴》十几遍,通读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用不同颜色的笔墨圈点批注,并将一些内容印发批转为高级干部学习材料。他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认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6] 。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成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做的高度概括。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军事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是典型的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体现了中国表述、中国风格、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7] 这是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呼应。重视历史、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干部发表的许多讲话中,都包含了这样一层深意:不仅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要反复读,中华文化的经典也要去读。他把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提到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在国内外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有大量资源式运用,有时候一个讲话中随手拈来多达几十处的引用并不少见。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有大量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新论述。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共产党人从毛泽东、周恩来运用和平共处基本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到邓小平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再到后来提出“和而不同”的文明多样性、“建设和谐世界”等理念,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种自信和自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把“王道”的仁义礼治、怀德柔远作为“天下观”中最高的政治理想,并不认同基于丛林规则“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以和为贵”“天下太平”等理念世代相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理念包含着古老智慧的新运用,日益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中华文明长期在世界历史上处于前列,其中心部位甚至对周边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不能不说与它本身时时更新、吸收外来文明有关。

总之,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文化”有三层意蕴:最核心的层面是其自身作为政党主体奉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中间层是基于民族和国家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外层是包容全球华人主体在内的大中华文化。作为核心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要发挥指导思想的功能,需要不断地“中国化”——这一过程也是“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的过程;而中间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中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和“文化创造”的建设目标指向,其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至于外层的“中华文化”,已经超越国度,包容最大,融入世界文明,对人类发展进步有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里“中华文化”的基底和共通处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以此分层来看,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了然于胸:中国共产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从而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NLIgA4LfKyTOcwif0l6vdVLz5pMTIkTowE61yC6rXriV8qPA+V+hpPy3ERQLXE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