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高平城两度建都

西晋灭亡之后,中国南北分裂。东晋基本上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到长江以北,成为“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争霸的天下。他们长期相互攻杀,先后建立了多个国家,史称“十六国”。这期间,北部长期陷入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人口锐减,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一部分城市变成废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北魏统一,经济逐渐恢复,城市建设才开始出现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高平城(固原城),先后有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在这里建都。赫连勃勃在高平城建都后不久,另筑陕北统万城。万俟丑奴在高平城建都后,很快被北魏尔朱天光、宇文泰大军剿杀。他们建都期间虽然没有修筑城池的记载,但固原两次成为都城,也是其一段特殊的经历。

一 赫连勃勃与高平城

(一)刘曜在高平

三国时期,安定郡治内迁,安定郡所辖县制隶属关系也不断变化。这一时期军阀割据,战乱频仍,高平城也不能免于战乱。西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安定郡属雍州所辖。永嘉(307—313)以后,北方再度掀起战乱,固原先后成为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势力范围。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集团南迁于江南,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建立各自区域性的政权。这一时期,固原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变化频繁。《晋书·地理志》载“朔州牧镇高平”,高平县再设,为朔州牧都尉之治所。对于固原来说,前后赵时期(304—350),在高平置朔州牧官都尉,仍以高平(固原城)为朔州治所,刘曜曾以朔州牧镇守高平。

刘曜(?—329),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318—329年在位,新兴郡(今山西忻县)人,匈奴贵族刘渊(?—310)之侄。刘渊建汉国,他历任显职,拥重兵镇守关中,曾驻守过高平城。汉昌元年(318),刘曜趁靳准之乱,夺取汉国政权,自立为帝。319年,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追溯刘曜与高平的经历,能看得出这一时期高平城仍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角逐的地方。

北魏早期,高平地域隶属后秦。402年二月,北魏取得后秦所属之高平,徙其民于代(大同)。 [28] 说明当时高平境内人口相对较多,在动荡社会背景下仍是一处繁华之地。30余年后,北魏在这里设立高平镇,仍十分看重高平城的地位与影响,可能与刘曜经营有关。

(二)赫连勃勃高平建都

匈奴大夏时期(407—431),赫连勃勃在高平建都称帝,即十六国之一的夏国。赫连勃勃(?—425)属匈奴铁弗部人,是刘卫辰第三子。“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并因以为号。刘卫辰曾被前秦苻坚命其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前秦瓦解之后,他从属于后秦姚兴。当刘卫辰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击败身亡之后,赫连勃勃一时无立锥之地,还遭到拓跋魏的追捕。无奈之下,赫连勃勃投奔鲜卑人薛干部帅太悉伏,太悉伏将其送后秦姚兴(后秦皇帝,394—416年在位)。当时镇守高平的高平公(鲜卑人)没弈于(《资治通鉴》作没弈干)以女妻赫连勃勃。同时,姚兴封赫连勃勃为阳川侯,命其帮助没弈于镇守高平。之后为姚兴所倚重,以安北将军、五原公的头衔,配以三交五部鲜卑二万余落“镇朔方”。不久,赫连勃勃袭杀没弈于,攻克高平城,收并其部众,实力不断增强。

407年六月,赫连勃勃在高平(固原)建都,称“大夏天王,年号龙升,置百官” [29] 。勃勃,为其本名,北魏太宗(拓跋嗣)改其名为屈孑。“屈孑”者,卑下之意。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之后,以铁弗之身世为耻,遂改为赫连氏,自云徽赫与天连;又号其支庶为铁伐氏,云其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 [30] 从此拉开了他征战称霸的序幕。

赫连勃勃高平建都后,不断向外扩张。当年十月,破鲜卑薛干等三部,攻取后秦北部边地。408年十一月,再攻秃发傉檀部,大掠而还。409年,攻掠后秦平凉杂户7000余户。八月,后秦姚兴亲率大军进攻赫连勃勃,大败而还。410年,赫连勃勃侵扰后秦平凉、陇右,大掠而还。《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载,勃勃称帝后,部下建议“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他回答道,如果专守一地,敌人必定全力来攻,灭亡指日可待。莫“如云骑风驰”,对敌人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所以,413年改元凤翔,发10万人修筑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414年二月,进扰北魏边境。415年,赫连勃勃攻占后秦杏城,坑士卒2万人。418年,赫连勃勃进据咸阳。十一月入长安,即皇帝位于灞上。419年,赫连勃勃还统万城,改元真兴。

从407年在高平城建都称大夏王,到413年修筑统万城,这是赫连勃勃大夏国的前期。413年,赫连勃勃另建新都,即朔方故地“统万城”,目的是想避开高平旧都处于夹击之下的不利环境。

“五胡十六国”之一大夏国的建立,利用了高平镇城,高平成为固原历史上第一个建都的城池。西汉早期修筑的高平城,由于地方政权的延续而得以保存。作为赫连勃勃的都城,应该有一定规模的增筑。十六国时期的都城,除少数城市规模较大、有一定的城市基础外,“大多数都城则是在原有中小城市的基础上建设的,但由于成为都城,从而得到优先发展” [31] 。由高平城到北魏时期的高平镇城,城市在延续和发展,是关中以北较大的城市,有一定基础。再加上赫连勃勃建都后的修筑,城市的规模相对宏大,人口较多。在赫连勃勃的王霸生涯中,近乎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高平度过的。研究十六国北朝的一些著述,忽略了赫连勃勃在高平的这段创业建都之经历,至为缺憾。

北魏灭掉大夏国之后,复在高平城设立高平镇。

二 万俟丑奴与高平城

(一)高平城称帝

万俟丑奴(?—530),匈奴族人,北魏末年关陇人民起义领袖。起初,万俟丑奴为胡琛部将。正光六年(525),受命进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大败北魏军队,阵斩岐州刺史崔延伯。胡琛死后,统其部众继续抗击北魏的军事进攻。

北魏时期,在长城以北设置有六大军镇。高平镇(固原)设置于北魏太延二年(436),置驻重兵防守。正光五年(524)三月,北魏北部六镇爆发起义。四月,高平镇人赫连恩等率部起兵反魏,推举敕勒族酋长胡琛(?—526)为高平王,以响应破六韩拔陵(?—525)起义。其间,因受挫于北魏卢祖迁部的袭攻,不得已向北撤退。不久,秦州(今甘肃天水)人莫折大提(?—524)遣部将卜朝袭攻高平,杀高平镇将赫连略、行台高元荣,胡琛借机反攻高平。十一月,高平人攻杀卜朝,迎胡琛入主高平镇城。胡琛遂派部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率军攻取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声势大振。起义军推进顺利,接连取胜,北魏朝廷大为震惊。在北魏统治者看来,“万俟丑奴作乱关右” [32]

525年四月,北魏以岐州刺史崔延柏为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率大军西进,与行台萧宝夤进讨陇东起义军。万俟丑奴在泾州西北当原城(今甘肃泾川县西北党原乡)布阵,与宿勤明达兵分两路采取夹击之势,北魏崔延柏部大败,死伤2万余人,萧宝夤退守泾州。崔延柏因“耻前挫辱”,想报一箭之仇,未告诉萧宝夤而独自偷袭万俟丑奴部,结果再次大败,命丧沙场,死者万余人。这是万俟丑奴率起义军与北魏军队在陇东的第一次大战役,也是起义军复振的一个重要转折。

526年九月,破六韩拔陵部将诱杀胡琛,万俟丑奴并其众,担当起统帅之责,统一指挥全军,继续抗击北魏军队。北魏抚军将军、泾州刺史、平秦郡开国公吕伯度被丑奴击杀后,起义军“贼势更甚”。朝廷再任命萧宝夤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镇守关中。当原城之战后,北魏遣御史中尉郦道元(466或472—527)为关中大使,考察围剿起义军的战地情况。萧宝夤耗师靡费,一败再败,心里产生了疑虑,最担心的是怕御史中尉郦道元借朝旨取代他,遂发动兵变,遣将攻杀郦道元,又杀都督南平王仲冏,僭举大号,立百官,称隆绪元年。当围攻潼关、华州失利后,萧宝夤没有了退路,举兵倒戈,做了万俟丑奴的太傅,“高平诸镇而盛于萧宝夤之徒,则亦关中为厉阶矣” [33] 。关陇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万俟丑奴极为有利。万俟丑奴不断取胜,这对远在河北的葛荣起义军,也是有力的支持。

528年七月,万俟丑奴在高平建都称帝,设置百官,建年号神兽,建立了地域性政权。第二年,万俟丑奴率部向关中推进,围攻岐州。九月,攻陷北魏东秦州之地,杀刺史高子朗。此时,北魏已扑灭了河北起义之火,开始调动大军西进镇压关陇起义。530年春天,万俟丑奴大军向关中推进,在镇压河北起义过程中崛起的军阀尔朱荣(已控制北魏政权),遣武卫将军贺拔岳(?—534)进讨。贺拔岳对其兄贺拔胜说:“丑奴,勍(劲)敌也,今攻之不胜,固有罪,胜之,谗嫉将生。”贺拔胜说:“然则奈何?”贺拔岳说:“愿得尔朱氏一人为帅而佐之。” [34] 遂以尔朱荣从子尔朱天光(493—530)为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与武川镇将贺拔岳、侯莫陈悦率部进兵关陇。宇文泰作为贺拔岳部下,随军入关。

宇文泰是贺拔岳的前锋。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与贺拔岳进兵至雍州。此时,万俟丑奴正率大军围攻岐州,其大行台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同向武功、渭水一带推进。当时万俟丑奴的起义军势力已占据了陇东和天水一带,前锋已抵长安以东的武功县。尉迟菩萨恃重轻敌,遭伏兵而败,万俟丑奴遂放弃岐州,北趋安定,向高平靠近。在平亭(今甘肃泾川北)安置营寨驻防。尔朱天光与贺拔岳合军在向高平方向推进期间,决定停止进军,以“智”攻取。他们四处传言,“等秋凉更图进取”。尔朱天光行缓兵之计,万俟丑奴曾多次派人侦探,尔朱天光都用诱惑手段和丰厚的贿赂,让侦察者为万俟丑奴谎报军情。万俟丑奴每次都信以为真,以为北魏军队“秋凉”进兵,放松了对北魏军队的防备,一面屯耕一面守战,兵马分散各处,仅派数千人据各险要处设立营寨防守。

贺拔岳知道万俟丑奴兵力分散,遂与尔朱天光商定突袭,命宇文泰率轻骑先进,诸路大军随后跟进,集中攻击太尉侯元进部。贺拔岳连夜直取泾州,泾州刺史万俟长贵打开城门投降。万俟丑奴得知军情,遂放弃平亭,急忙向高平退守,贺拔岳死死咬住不放。尔朱天光大军亦进逼高平城。树倒猢狲散,高平城中内应捆绑高平城守将、太傅萧宝夤投降。530年四月,北魏尔朱天光击败并俘获万俟丑奴。至此,万俟丑奴经营的都城高平易主。五月,万俟丑奴、萧宝夤解往洛阳,杀于都市。 [35]

东汉中叶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魏晋南北朝时,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一次大融合。北魏于太延二年(436)在高平(固原)设军事重镇——高平镇,驻重兵防守。正光五年(524)改高平镇为原州,州治高平城。北魏视高平为当时要镇,称其为“国之藩屏”。原州辖高平、长城二郡。高平郡辖高平、默亭二县;长城郡辖黄石、白池二县。西魏后期,改高平为平高,曾增设瓦亭县。原州设立,原州地域控制得到了加强,高平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波斯狮子在高平城

万俟丑奴在高平建都称帝期间,发生过一起新奇事件。528年,万俟丑奴称帝,置百官。秋七月,西亚波斯国为北魏敬献的狮子,正沿着丝绸之路经过高平城。万俟丑奴不但留下了狮子,而且把它当作神兽;把狮子的到来与他的政权诞生联系起来,以为是天赐神兽,遂改元年号为神兽。 [36] 《资治通鉴》记载了波斯狮子在原州的经历。

万俟丑奴起义失败之后,北魏军队占据高平城,万俟丑奴被解往洛阳。自528年秋到530年夏,这期间,波斯狮子在高平城生存约两年时间,安然无恙。及北魏攻占高平后,遂将狮子送往北魏都城洛阳。

这头狮子在洛阳还有一段故事。年轻的北魏孝庄皇帝很好奇,想看老虎见到狮子之后的表现,便令手下在附近郡县捕获二虎一豹,放入皇家禁苑内与狮子同处。只见“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华林苑还养有一头瞎熊,性情温顺,孝庄帝也让牵来一试。瞎熊“闻狮子气,惊怖跳踉,拽锁而走,帝大笑”。之后,孝庄皇帝被北魏权臣高欢杀害。魏孝闵帝即位后,下诏书“禽兽囚之则违其性” [37] ,命送回波斯。护送者以为波斯路途遥远不可及,在途中杀死狮子返回。

波斯狮子途经高平城,再现了高平城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北魏年间波斯人敬献狮子和途经的线路等,均在史书中被详尽记载。这一事件,使后人进一步认识到北魏时期丝绸之路在固原的繁荣兴盛。这一时期的高平城,从原有的以单一行政功能为主的政治中心和都城,变为地区交通、工商业和“华戎杂错”的城市。 [38]

407年至528年的百余年间,赫连勃勃、万俟丑奴相继在高平城称帝建都。他们的政权地域空间虽然不大,延续时间不长,但也曾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存在。万俟丑奴建立的政权,没有列入“十六国”的序列;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属“五胡十六国”之一。在一些研究中国城市史的著作里,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直接归到“统万城”名下,忽略了高平城的经历,这是不客观的。大夏国建都初期在高平城,之后才是统万城。


[1] 班固:《汉书》卷1下《高帝纪》,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9页。

[2] 章生道:《城治形态与结构研究》,载[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陈桥驿校《中华帝国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4页。

[3] 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固原历代碑刻选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4]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42,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364页。

[5]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784页。

[6] 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固原文物精品图录》(中册),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65页。

[7] 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固原文物精品图录》(中册),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7页。

[8]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785页。

[9] 薛正昌:《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10]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39,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58页。

[11]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40,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84页。

[12]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4,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88页。

[13] 范晔:《后汉书》卷39《班彪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323页。

[14]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40,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84页。

[15] 龚克昌等:《全汉赋评注》,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2页。

[16] 史念海:《河西与敦煌》,《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期。

[17] 司马迁:《史记》卷19《惠景间侯者年表》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

[18] 佚名:《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1分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9]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20] 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中国书店1985年版。

[21] 林干:《匈奴史料汇编》(上编),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页。

[22] 史念海:《直道和甘泉宫遗址质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期。

[23]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卷18。

[24] 班固:《汉书》卷6《武帝纪》,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8页。

[25]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1页。

[26] 薛正昌:《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9页。

[27] 史念海:《论西周时期农牧业分界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期。

[28] 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9—200页。

[29] 李延寿:《北史》卷93《僭伪附庸》,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063页。

[30] 唐长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2页。

[31]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90页。

[32] 令狐德棻:《周书》卷1《文帝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页。

[33]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451页。

[34]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154,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771页。

[35]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154,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774页。

[36]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152,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750页。

[37]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155,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801页;刘元声:《狮子的故事》,《戏剧》2001年第1期。

[38] 傅崇兰、白晨曦、曹文明等:《中国城市发展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bb8B6aBcdum/IF/6+0Rx6KbroYxI4WPSqkKhtcbBmk+GFhMIfz71+ee1aIi9U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