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

为全面分析中国外贸增长的结构与特征,本章以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结构、产品结构、要素密集度结构、企业结构、贸易方式结构、贸易类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产品结构上,无论是采取标准化逆赫芬达尔( HHI) 指数,还是采用泰尔( THEIL) 指数及其组内、组间分解,或者 Feenstra 环比指数、静态 H-K 指数以及传统产品与新产品“定基”动态比较指数,统计结果都显示中国传统产品的出口集中度相对较高,而新产品拉动出口增长的作用较为有限。

国别(或地区)结构上,无论是采取横向或纵向的数据比较,还是将国别(或地区)多元化与产品多样化结合起来测算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中国和众多发展中经济体都有类似特征,即存在相对较高的出口增长国别(或地区)集中度问题,出口目标市场多元化似乎都还未“根本”实现。

比较优势结构上,无论是一分位的4大行业还是30个二分位行业,也无论是使用比较优势指数还是显示性技术复杂度指数,或者使用核密度分布函数,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呈现出一定“动态”比较优势特点,“基本”实现了出口产品的技术升级。

贸易方式结构上,无论是对货物贸易进行整体分析,还是细分贸易方式差异,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尤其是“进料加工”贡献了样本期内超过69%的进出口、70%的出口和67%的贸易顺差。

贸易主体结构上,无论是按内资与外资进行区分,还是将外资企业细分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三类,或者将内资企业细分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外贸在样本期内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历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其年均增速要比内资企业高出1.85个百分点。

贸易类型结构上,将贸易类型划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后,我国外贸增长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所占比重有待提高。而在服务贸易内部,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速更快,决定了未来可能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能。只是因为旅游等非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越来越大,其逆差额更是超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顺差额,成为当前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R+GpkQgfUGs8oiIrp+X2vVJgkmkyPDd+qSVM8j9Qh4b/FxyZrXZKVupyPnAfyF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