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服务贸易结构

一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的对比

将我国对外贸易划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两大类后,表1—18的统计结果显示:

表1—18 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对比 单位:亿美元

表1—18 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对比 单位:亿美元续表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

(1)改革开放以来,货物贸易增长快,服务贸易的作用有待提高。这是因为198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53亿美元,货物贸易占比高达89.86%,服务贸易仅占10.14%;到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4143亿美元后,尽管服务贸易占比有所提高,但货物贸易占比依然高达85.37%,服务贸易仅为14.63%。

(2)相较货物贸易,近年来服务贸易虽然增速较快,但其“先天不足”决定了“短期”内还不足以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是因为从1982年至2018年,服务贸易总额虽然增长了168.70倍,平均每年增加15.31%,远远高于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的111.10倍与13.98%的年均增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超过8%,而货物贸易年均增长只有3%,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初,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相对偏小,仅为货物贸易的11.28%。服务贸易“先天”发展略显不足决定了“短期”内难以超越货物贸易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毕竟201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也才是货物贸易的17.13%。

(3)服务贸易出口增速慢、进口增长快,也决定了服务贸易是目前我国外贸逆差的主要来源,而外贸顺差主要源自货物贸易。这是因为1982—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虽然增长了99.94倍,年均增速也达到了13.64%,但服务进口的速度更快,进口扩大了259.41倍,年均增速为16.70%,比出口每年都高出3.06个百分点,从而导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从原本6.46亿美元的顺差,发展到2018年2581.9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样本期内,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增加了111.41倍,年均增速达到了13.99%,而进口虽然扩大了110.75倍,但年均增速只有13.97%。这意味着货物出口增速高于进口,自然带来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也是如此,1982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30.36亿美元,到2018年达到3509.48亿美元,增长了115.60倍。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与进口扩张表现出同货物贸易完全相反的发展态势,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更深层次考察如何实现中国服务更好“走出去”这一重大现实问题。

二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较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需要首先对现有各服务贸易子行业进行分类和比较,掌握其全面发展趋势。本章首先将服务贸易划分为生产性服务贸易和非生产性服务贸易两大类。

之所以突出强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是因为现有文献研究表明,以金融、信息、研发、科技等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等密集特点,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能否成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支撑力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李平等,2017)。

然而,在实际比较中,因为不同研究者使用生产性服务业划分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比如陈明与魏作磊(2018)将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为五类,分别是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其余为非生产性服务业;而李平等(2017)则将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为六类,分别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租赁与商业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其余为非生产性服务业。

具体到服务贸易本身,不同研究者因为所使用数据不同,对生产性服务业与非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分也有所不同,比如陈启斐与刘志彪(2014)使用联合国贸发数据库,将生产性服务贸易界定为运输和通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科技服务、个人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六类,而宣烨与陈启斐(2017)使用 OECD 数据库,将生产性服务贸易划分为通信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特许和专利费四类。

国家统计局《国际收支表》中,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划分为12类,分别是:运输服务(简称为运输);旅行服务(简称为旅行);通信服务(简称为通信);建筑服务(简称为建筑);保险服务(简称为保险);金融服务(简称为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简称为信息);知识产权使用费(简称为知识产权);咨询(简称为咨询);广告、宣传(简称为广告);电影、音像(简称为影音);其他商业服务(简称为其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国家统计局在2015年调整了统计口径,将通信服务归为信息服务,而将咨询归为其他服务,为尽量保持与上述研究文献共性因素相吻合,本章将运输、保险、金融、信息(包括通信)、知识产权这六类界定为生产性服务贸易,而将旅行、建筑、广告、影音、其他(包括咨询)界定为非生产性服务贸易(或者称为生活性服务贸易)。表1—19的统计结果表明: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主要以非生产性为主。这是因为在1997年时,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进出口总额为362.82亿美元,占比高达69.47%,而生产性服务贸易仅为159.46亿美元,占比才为30.53%;到2018年,我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4686.70亿美元,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2.19%,而生产性服务贸易尽管增加到2849.77亿美元,但占比仅为37.81%,即22年间才增加了7.28个百分点。

表1—19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比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因Wind可查到的细分行业服务贸易数据最早到1997年,故这里的样本年限同表1—18有所不同。

(2)相较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近年来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速更快,未来具有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增长主要驱动力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从1997年到2018年,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额增长了17.87倍,年均增速高达14.72%,远远高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的12.92倍与12.96%的年均增速,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额从不足千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接近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3.62倍。尽管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总量上依然低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但从占比上看,前者增速明显高于后者。

(3)生产性服务出口增长高于进口的发展趋势如果持续下去,未来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有望”率先实现贸易顺差。尽管与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自1997年开始就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在过去22年间扩大了8.89倍,但从增速上看,生产性服务出口从1997年的35.6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033.24亿美元,扩大了28.97倍,年均增速高达17.39%。相反,尽管同期生产性服务进口从209.37亿美元扩大到1359.47亿美元,也增加了6.49倍,但其年仅14.26%的增速明显低于生产性服务出口。照此速度,只要始终保持生产性服务出口增速高于进口,未来实现贸易顺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4)随着国人对高品质生活质量需求的增加,非生产性服务出口增速大幅低于进口增速,或许意味着未来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客观来看,我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原本并非是逆差,实际上从1997年到2010年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始终都是顺差状态,贸易盈余曾一度从55.92亿美元扩大到270.41亿美元,增长了4.84倍,但随后开始下降并逐渐变为逆差。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实际收入增加后国人对高质量生活需求也会大幅增长,倘若国内无法提供足够的有效供给,非生产性服务需求“流失”海外将在情理之中。统计数据显示也是如此,因为我国非生产性服务出口在1997—2018年只增长了6.49倍,年均增长仅为9.32%。相反非生产性服务进口扩大了21.68倍,年均增速高达15.78%,分别是出口的3.34倍和1.69倍,尤其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进口需求就扩大了3.52倍,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未来不排除非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存在继续扩大的可能。

三 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

将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为六个行业后,表1—20—表1—22的统计结果显示:

(1)运输服务是我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绝对量上,运输服务贸易毋庸置疑是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最大组成,因为其1997年的进出口额就达到128.99亿美元,占比高达80.89%,即便到2018年其占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重降低到52.84%,但总量仍然超越其他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和,达到1505.92亿美元。

(2)所有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都超过两位数,尤其是信息和知识产权生产性服务贸易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未来有可能超越运输服务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的最主要构成。这是因为从增速上看,扣除通信服务的数据不连续外,信息、知识产权、金融、保险服务贸易1997—2018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29.42%、22.32%、14.09%、13.30%,都要高于运输服务,尤其是信息和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年均超过20%的增速,未来不排除其发展规模有超越运输服务的可能,毕竟两者在2018年占全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重已经接近40%(见表1—20)。

表1—20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表1—20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续表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空白处表示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3)在全球区域经济蓬勃发展、高标准自贸协定数量不断增加、货物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贸易摩擦加剧、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民粹现实主义回归等外部条件,以及国内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低劳动生产成本尤其是“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人口红利不断式弱大背景下,所有生产性服务贸易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未来有望推动中国从货物贸易强国向服务贸易强国方向转变。

(4)出口市场上,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贸易已经超越传统生产性服务,成为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主要动力,且所有生产性服务贸易子行业的出口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表明未来我国“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优势倘若能够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出口或会有更快发展。除运输较为符合传统生产性服务贸易外,其余行业都或多或少地与高新技术生产、应用有关,尤其是信息和知识产权生产性服务业。同样剔除通信行业不连续数据外,剩余五个行业中,信息生产性服务出口的增速最快,1997—2018年的年均增速达到35.17%,成为样本数据中“唯一”年均超越30%增长的行业,是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最主要构成。这是因为1997年信息服务出口仅为0.84亿美元,到2018年猛增到470.58亿美元,占全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35%提高到45.54%。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运输服务,其1997年出口占比高达82.84%,但到2018年仅为40.49%。此外,在出口增长的年均增速上,金融、知识产权、保险服务分别达到了26.04%、24.59%、17.25%,同样高于运输服务。尽管目前金融、知识产权、保险服务绝对出口量还相对较小,2018年仅分别为34.82亿美元、55.62亿美元、49.23亿美元,远低于运输服务出口,但考虑到其前期规模较小且增速较快,只要充分发挥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沉淀带来的“低成本研发”与“低成本复杂制造”潜在优势,未来这些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出口或会成为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速的主要动力,毕竟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和信息这两者的出口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分别为24%与14%),总出口占比在2018年更是接近51% (见表1—21)。

表1—21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出口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空白处表示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5)进口市场上,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贸易虽也超越传统生产性服务,但后者的服务进口仍是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运输服务进口在1997年为99.44亿美元,占全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80.33%,到2018年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达到59.61%,进口额更是达到1082.91亿美元,超过其余所有生产性服务进口。而在增速上,信息、知识产权、保险都要超过运输,1997—2018年的平均进口增速分别达到24.69%、22.04%和12.27%,超过运输进口增速的12.04%。随着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未来这些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还会继续扩张,尤其是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贸易,因为信息、知识产权的进口增速已经达到了30%和13%,他们占全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比如信息进口在1997年占比仅为1.87%,到2018年扩大到13.09%;知识产权进口占比更是从1997年的4.39%扩大到2018年的19.59%,增长了15.20个百分点(见表1—22)。

表1—22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口 单位:亿美元

表1—22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口 单位:亿美元续表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空白处表示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6)贸易差额上,信息和金融生产性服务已经从原本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保险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在“收窄”,但知识产权和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六类生产性服务贸易在1997年均为贸易逆差,通信服务随后开始出现顺差。相比之下,信息服务顺差出现的时间既早且顺差额也较为稳定(2002年除外),成为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不过,绝对数额上,运输服务逆差一直都是最主要构成部分,其在1997年的逆差额占全部生产性服务贸易差额的79.31%,到2018年更是增加到全部生产性服务贸易差额的84.25%。值得关注的是,知识产权贸易逆差规模增速很快,1997年仅为4.88亿美元,到2018年扩大到300.29亿美元,增长了62倍(见表1—21和表1—22)。随着我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未来不排除知识产权服务逆差规模有“短期内”急剧增大的可能。而从长期来看,除通信服务的数据不连续外,其余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增长速度都要高于进口,比如金融服务的平均出口增速高于进口16.69个百分点;信息、保险、知识产权、运输年均出口也各自高于进口的10.48个、4.99个、2.55个、1.47个百分点。鉴于此,未来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率先”实现贸易顺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 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

将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为六个行业后,表1—23—表1—25的统计结果显示:

表1—23 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空白处表示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1)尽管样本期内所有非生产性的服务进出口年均都能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旅行始终是样本期内所有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最主要构成部分。1997年旅行的进出口额就已经达到了202.04亿美元,占全部非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额的55.69%;到2018年旅行进出口更是达到3162.99亿美元,占全部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重增加到67.49%, 22年间扩大了11.80个百分点。与旅行相比,其他非生产性服务的贸易总额相对较小,占比最大的其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为25%),其2018年的进出口总额只有1171.82亿美元,仅仅相当于旅行的37%,更不用说像建筑、广告、影音等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因为即便是建筑服务2018年进出口总额也才为351.89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为7.51%(见表1—23)。年均增速的比较也有类似结论。剔除广告、影音、咨询的不连续数据后,旅行服务贸易1997—2018年的年均增速达到14%,仅仅比建筑低1.21个百分点(因为建筑增速为15.21%),比其他非生产性服务贸易又要高出2.93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加以及国民收入水平持续改善,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应该还会继续增加旅行服务需求,国际旅行服务贸易的规模或许还会继续扩大,毕竟2012年以来其进出口年均增速已经远高于建筑和其他服务贸易,因为前者年均增速高达15%,后两者才分别为8%和10%。

(2)出口市场上,旅行服务出口增长动能有所减弱,而建筑和其他非生产性服务出口增速相对较快,但广告与影音出口规模相对偏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表现不一致的是:中国旅行出口增速近年来有所放缓,规模也有所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旅行出口就已经有120.74亿美元,之后一路增长,到2013年达到517亿美元的“顶峰”,然后开始缓慢减少,2018年仅为394.59亿美元,导致其年均增速只有5.80%。相反建筑和其他非生产性服务尽管开始阶段的出口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以至于当前其总出口超过了旅行服务。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建筑和其他服务出口仅为5.90亿美元和76.79亿美元,到2018年分别扩大到265.88亿美元和699.00亿美元,22年间分别扩大了45.06倍和9.10倍,年均增速也分别为19.88%和11.09%,以至于两者2018年的出口总和达到964.88亿美元,是旅行出口的2.45倍。

同时,尽管广告、影音、咨询出口数据不连续,但其样本期内的年均增速也分别达到了19.62%、19.27%和32.78%,同样高于旅行。只是因为其规模相对较小,占非生产性服务出口比例相对较小,比如影音服务在2014年的出口值仅为2亿美元(见表1—24)。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沿线很多国家(或地区)的积极响应,包括建筑在内的基建需求将会大幅增长,未来中国基建企业持续“走出去”应该会对建筑服务出口增长大有帮助,且随着国内企业尤其是央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与沿线国家(或地区)人文交流也会愈加丰富,文化“造出来” “走进去”也会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附加其中的“影音”出口相信会得到较快速度增长。目前,已经有一些积极信号,比如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一些国家大受欢迎,一方面表现出“婆媳关系”是人类的共性话题,另一方面也说明生产和制造更好、更优的中国影音文化是有海外市场需求的,应该也能满足进口国受众的需求。

表1—24 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出口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空白处表示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3)进口市场上,影音与咨询尽管规模不大但增速最快,旅行增速位居第三但规模最大。这是因为1997年咨询、影音服务进口仅分别为4.68亿美元与0.44亿美元,到2018年也分别发展到263亿美元与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6.74%与19.43%,但占比依然很小,仅为8.65%和0.32%。相反,旅行1997年的进口额仅为81.30亿美元,到2018年却发展到2768.40亿美元,22年间扩大了34.05倍,年均增长18.29%,其占全部非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比重也从1997年的52.98%扩大到2018年的83.20%,增长了30.22个百分点,成为目前我国非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最大构成。相信随着中国人均实际收入的不断增加,对外经济交往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持续发展,会更加推动更多国人赴境外旅行,其进口规模或许还会持续扩大。当然,将国人“留在”国内,依然需要更加持续改善中国的生态旅游环境,毕竟同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场、港口、码头、城市建设已经不“逊色”于外国,甚至更大、更新、更高级,但“江河湖海”生态旅游资源同国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只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修复原本美好的“家园”,才可以让一些国人的境外旅游“留在”国内,起到尽量降低国民财富向外流失的损失。

规模上,剔除广告、影音与咨询服务的不连续数据外,其他非生产性服务进口位居第二,1997年进口额为52.53亿美元,到2018年达到了472.82亿美元,年均增长11.03%。排在第三的是建筑服务进口,1997年进口12.09亿美元,2018年为86.02亿美元,22年间每年增长9.79% (见表1—25)。

表1—25 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口 单位:亿美元

表1—25 中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细分行业进口 单位:亿美元续表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笔者整理;空白处表示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4)贸易差额上,正是因为旅行进口增速远远高于出口,结果导致旅游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非生产性服务逆差。实际上,建筑和其他服务出口速度高于进口,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非生产性服务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建筑还是逆差,2002年开始转为顺差,到2018年顺差发展到179.86亿美元;其他非生产性服务贸易也是如此,其在1997—2018年均为顺差。与影音服务始终处于逆差状态相比,旅游曾是我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最大顺差来源,1997年的顺差就达到了39.44亿美元,即便到了2008年还有46.86亿美元顺差。但自2008年以后,旅行服务开始出现逆差,2018年逆差规模甚至达到了2373.81亿美元,比2009年扩大了58.95倍,以至于建筑服务和其他非生产性服务的406.04亿美元贸易顺差在其面前“微不足道”(仅占旅行逆差的17.10%),结果导致我国非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呈现出非常大的“逆差”状态(见表1—24和表1—25),且其逆差额更是超过生产性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KaCTSIf74BLs8jqDTvgvvfS18ZnjVLvQurwxsP1EZ0w2Um04ZGPuDpETGvNz2vW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