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是我国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与模式的变革。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发展到多元化扶贫与精准扶贫,扶贫战略也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此外,在“十三五”规划期末消除所有贫困人口,不仅需要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更需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金融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的有效组合搭配。其中,金融扶贫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特定金融服务,支持农户形成自我发展能力。金融资源还可支持并推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科技扶贫的落地施行。然而,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存在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由此,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效应及运作机理,不仅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创新提供重要依据,也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总体进程,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有力实施,增进扶贫成效的进一步巩固。

本书立足于我国贫困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状况,研究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效果、运行机理及优化路径选择。将遵循“金融减贫问题提出→金融减贫理论梳理→贫困农村金融减贫考察→金融减贫效应与机理计量验证→计量检验结果讨论→农村金融减贫案例分析→金融减贫路径选择政策建议”的研究路线展开研究。在梳理国内外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18年、2019年西北四省1957户贫困农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A—F”多维贫困指数,对农户信贷、发展潜力和多维贫困进行实证分析。此外选取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2742个贫困农户样本数据,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贫困县农村金融发展数据,分别采用Probit模型、系统GMM模型、PVAR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分析讨论金融服务需求状况,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线性与非线性作用关系,长期和短期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并据以总结农村金融减贫的政策机制和经验。

本书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打破金融减贫作用机制定性规范分析的局限,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法,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置于同一系统,反映彼此作用的层级关系和作用方向,量化测度金融减贫直接与间接作用效果,深究金融减贫效果欠佳的机制本源。二是构建贫困农户、金融机构微观主体和县域金融发展三维视角,以需求、供给和整体效应三个层次,逐层剖析金融减贫实施效果、运作机理及体制机制弊端,总结农村金融减贫的政策路径。三是与以往研究多采用不同省份贫困程度与金融发展指标验证两者作用关系不同,本书直接定位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结合435个贫困县样本数据和田野实地调研经验,对金融减贫的非线性和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使理论分析与计量验证进一步“瞄准”贫困地区空间与贫困群体。四是基于索洛生产函数,诠释贫困、中等收入和富裕人群的生产与资本累积过程,并由此构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摆脱贫困的路径实现机制,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GMM模型和PVAR模型分析方法,整体测度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五是从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转向角度,厘清扶贫策略和金融减贫政策的演进逻辑,进而结合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转变、扶贫方式转化和农户金融需求分化等因素,深思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改革方向与政策机制设计。

刘芳
2021年11月10日 l0PJk6Fhs7Vd3Sb5dxxtA1zRqZfZVeZYcnvBIuP8eG9UjcHrv0wF3ehmp4kkPP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