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文献评论

既有研究对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减贫效应和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对农村金融减贫效果、减贫机制和发展困境形成多角度探讨,所得相关结论为深化该问题的研究起到了支撑作用。结合对农村金融实践的把握,如下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关注:

第一,需要将研究对象聚焦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以往研究虽关注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及作用机制,但采用数据并未直接瞄准我国贫困地区,而多采用不同省份贫困指标(多为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衡量贫困程度,进而与金融发展等指标构建时间序列或面板模型,从整体测度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关系。而即使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笼统的研究不足以客观反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因此,应集中关注贫困地区(如国家划定的连片扶贫特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更直接深入地揭示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

第二,对金融减贫作用机制的考察尚显不足。大量学者注重从实证角度探索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线性或非线性、正向或负向的关系,但是对从农村金融的减贫作用机制考虑农村金融减贫效果不足,并且对何以不足、机制中哪些环节不畅阻碍减贫效果的讨论较少。

第三,研究指标未能准确测度贫困状况与金融发展现实。许多文献研究贫困的指标主要运用恩格尔系数、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收入水平、FGT贫困指数等静态指标,忽视了贫困减缓的动态性以及机会贫困的测量。关于金融发展的指标,主要选取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两维度的估算,没有引入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全方位考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另外金融指标没有“落地”于扶贫信贷或农业信贷的测量,控制变量的选取也没有凸显和针对贫困人民的经济生活。 HiiY9O5HnTaXjwbvxk8c8ypshb2Ofh0M9yJcg1ZXNF9914F2dnkG3RJw3DK8Z2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