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对象

本书研究对象为国际传播中的武术形象,其中的中国武术是指广义上的武术文化范畴,并非指向具体的武术拳种或武术形态。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与文本分析:通过检索查阅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术会议和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以及国家图书馆文献等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检索查询,梳理学术界近30年对武术发展、武术文化传播、武术形象等研究的热点,查阅传播学、文化学、形象学等相关学科的专著以及论文文献等,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武术文本包括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武术影视作品,各种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记载的武术图书和武侠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对相关武术文本信息进行专题分析,探讨国际传播中武术形象的历史变迁,澄清西方话语中国际民众对武术形象的误读,修复和重塑中国武术的正面形象。

2.调查研究与专家访谈:根据研究需要就国际民众对中国武术形象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和网络在线调查两种形式,以此来获得国际民众对中国武术形象认知的真实情况,为本课题有效进行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设计提供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建议。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拟对形象学、传播学、社会学以及文化学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专家访谈,使本课题的理论模型建构更加严谨和科学;就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访谈本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有关人员,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课题设计,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依据。访谈采用开放式和半结构化方式,就访谈提纲咨询专家相关问题并记录,并包括专家对本书研究的意义、价值等基本看法,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和重要资料。

3.个案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本课题选取中国武术太极拳的形象塑造作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分析中国武术太极拳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以及形象传播的运行机制,为国家层面的武术形象传播策略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本课题将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这两个国家的武道文化纳入研究视野,通过国外武道与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塑造的比较研究,这两国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正面形象塑造提供样本参照与经验借鉴。

4.历史研究法:运用历史研究法,针对中国武术的自我形象变迁,按照线性历史的视角详细梳理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变迁,寻找中国武术自我形象变迁的规律和演变特征;运用历史研究法,梳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中的形象演变,寻找中国武术形象在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形象变迁的历史规律、演进特征和时代意义。

三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正面形象构建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关键。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借用“形象学理论”,界定中国武术形象的概念、中国武术“他者形象”的内涵,并对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的二元形象认知进行理论阐释。其次,进行专家深度访谈,确定国际传播的武术形象主题;回答国际传播为什么需要塑造武术形象,需要怎样的武术形象,中国武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区的形象等问题。最后,借鉴日本武道和韩国跆拳道国际传播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形象塑造的实践路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认知及定位。“中国武术形象,是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中国武术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个体、群体、民族对中国武术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对中国武术特征的抽象反映,是融会着主观情感对中国武术想象而完成的一种表意实践。” 形象定位是形象塑造的基础,形象的定位应该追求“特色”或者“个性”。文明武术、艺术武术、自然武术、智慧武术形象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定位,体现着中国武术的内在品质和武术精神,也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追求的“特色”与“个性”。

任何文化及形象的认知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语境进行的,中国武术形象的认知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民众群体或个体眼中同样存在认知差异。中国武术形象本身的复杂性,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个性以及文明特性的不同是造成对中国武术形象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打”和“不打”的二元形象,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中国际传播中普通民众对中国武术形象的二元化认知。“打”是一种技击技术,“不打”的是一种技艺境界。中国武术从“打”的形象到“不打”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武术从务实到务虚、从“打”的“野蛮表象”到“不打”的“文明内在”的形象升华和超越。中国武术的“不打”以“打”为原点,通过能“打”的假想和预设,塑造了拳理、拳法、拳势三位一体攻防技击表意的中国武术真实形象。

武术形象的定位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中形象塑造的基础。该定位必须展现真实的属于中国身份的武术个性,体现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身体文化特征,并有利于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和未来发展。文明武术、艺术武术、自然武术、智慧武术形象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定位,体现着中国武术的内在品质和武术精神,也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追求的“特色”与“个性”。文明的武术形象体现了中国武术对道义和谐的追求,艺术的武术形象表征了中国武术是蕴含东方神韵的身体技击艺术,自然武术形象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生态人文关怀,智慧的武术形象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灵动智慧。

2.中国武术的“自我”与“他者”形象。中国武术是在东方文化的人文性、包容性、创造性等文化特质基础上形成的,其“自我形象”是东方文化语境下身体攻防技击的表意实践。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武术从起源到现在历经数千年的洗礼,人们对于武术自我形象的认知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历史的视角而言,中国武术形象有一个从原始社会“人兽相搏”“军事武艺”“图腾武舞”的原初形象到当代“健身武术”“竞技武术”“艺术武术”等多元化形象的演化过程。整体上,中国武术形态经历了由实到虚,由单一形象到多元形象的历史演化进程,武术形象的演化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引导的结果。

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离不开他者的视阈,因此探析中国武术“他者形象”的蕴涵就成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必须思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把中国武术放在西方现代性社会他者的视野中追寻异域民族对中国武术形象表征意义的理解,探究西方的中国武术形象是如何生成的。在考察西方关于中国形象话语传统、思维方式、意象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揭示西方对中国形成刻板印象的成因,分析西方的中国武术形象作为一种有关“文化他者”的话语,是如何结构、生产与分配的。中国武术“他者形象”是“他者主体”关于中国武术的社会集体想象,是他者文化表意实践中自我隐喻的象征;历史语境、意识形态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他者形象”建构的重要条件。思考西方现代性“异己分化”力量对中国武术他者形象建构的影响,并在他者意象关联中提出重构新时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主体性形象。

3.中国武术在日、俄和欧美的形象。在现代性的观念体系中,西方与非西方(东方)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念结构一直习惯性左右着现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身份自我认同的想象秩序。显然,全面考察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问题,必然将研究视野投向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区的广阔空间,带着全球主义的视野与期望研究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区的中国武术形象,思考这些国家和文化区关于中国武术形象特征与表现方式的话语表征,尝试寻找这些不同国家和文化区的武术形象是否具有某种共性或者导向,是否隐藏着现代性赋予西方的武术形象的文化霸权。

由于现代世界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区,这些文化区的国家对于中国武术的形象认知囿于自身文化传统与视野,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话语特征。中国武术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区的形象存在着自身的特色和传统,这是由其自身的视野与关切决定的,但是无论哪个文化区和哪个具体国家,都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着彼此的形象认知与想象。这种影响力或者话语权取决于本国或者该地区的文化国力,地区性大国影响着该地区其他不同国家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形象认知。“对中国产生最大影响的三个国家,是日本、俄罗斯/苏联和美国。” 按照文化类型和文化区的划分,并考虑近代以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因素,我们选择日本、俄罗斯以及欧美来阐述他者视阈下对中国武术形象的认知与意义。

4.日韩武道国际传播形象塑造及启示。日本武道在国际传播中成功塑造了自己的文化形象、创新形象和开放形象,这是日本武道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赞誉和认同的重要基础。韩国跆拳道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受众需求进行了技术改造,竞技跆拳道的简约化技术改进契合了跆拳道作为竞技体育的需求,传统跆拳道则融合了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的相关技法,创新了传统跆拳道特色化的技术体系。韩国跆拳道在国际化推广中,重视跆拳道杰出传播人物的重要作用,塑造了跆拳道的精神形象和文化品牌形象,为跆拳道的国际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础。

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流趋势,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异质文明之间的互鉴建构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类世界。借鉴日本武道和韩国跆拳道国际传播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提供样本参照,这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回应,也是加速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步伐的现实关切,从而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国际社会和域外民众的尊重理解和情感善意。

5.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塑造及机制。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形象塑造是按照形象定位、受众需求、传播模式等要求,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中国武术形象的构成要素进行优化,以期塑造出有利于中国武术发展和国际传播的正面良好形象。塑造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形象的途径有:树立武术形象国家意识,加强武术形象顶层设计,塑造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国家形象;注重武术价值与精神内涵传播,拓展武术传播媒介与途径,塑造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形象;注重参与者主体性体验,提升武术传播者自身形象影响,塑造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技术形象;基于武术拳种品类细分,彰显拳种民族个性,塑造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拳种形象;基于讲好中国武术故事,做好武术文本译介输出,塑造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艺术形象。

在西方体育文化占主流意识的话语秩序中,中国武术形象的国际传播处在一个不平等的话语秩序内。我们需要从形象传播的理论基础出发,厘清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探寻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和内在机制,以期为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的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帮助。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是中国武术形象传播的主要途径。语言交流与非语言行为差异、话语权和意识形态等都是影响和制约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内在机制的主要因素。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应当重视传播中“关系”这一核心观念;组织传播既要重视组织传播的网络特征,也要注意职位论、关系论和文化论这三种主要方法;大众传播不仅要重视宏观层面上媒介与社会机构的关系,也要重视微观层面上媒介与受众的复杂性联系。

价值多元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的价值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中国武术形象是中国武术和民族文化的身份象征;中国武术形象根植沉淀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武术精神的重要呈现;中国武术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展示窗口;中国武术形象是中国武术自身发展与国际传播的声誉基础。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域外社会及民众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即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基于传播效应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的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实现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要研究和适应“国际游戏规则”,既要重视中国武术形象国际传播中的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又要坚守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内涵和价值自信。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武术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塑造良好的正面形象。 LJ+fQ1ul1lcd/hYHuUtrb2Iuma3BpWl9Yjrnao6HbfYIikPF2ChsGrKgC+X7WI2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