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教堂仪式剧及英国戏剧的真正诞生

据现有资料记载,中世纪戏剧的直接源头是教堂仪式剧,而教堂仪式剧产生的过程是极其漫长和复杂的,它体现了基督教对戏剧艺术的复杂态度。早期基督教会一直反对戏剧艺术,排斥戏剧以及类似的表演活动。根据基督教的教义,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有偶像崇拜之嫌,穿戴戏服则违反摩西律法。公元5世纪,罗马皇帝禁止公开演剧,调和了罗马文化与蛮族文化的流浪艺人开始奔走于城乡之间,戏剧沦落为失去合法身份的单纯娱乐形式。

但是,随着时移势变,部分教会领袖对戏剧逐渐采取了面对和转化的方法,教会圣诞节的订立正是教会态度转变的体现。基督教将原来罗马盛行的“尼罗河神”和“胜利太阳神”的大型祭奠节日12月25日定为耶稣的诞生节日,原来的祭祀仪式得到保留,但崇拜对象则发生了变化。这样,基督教在早期仅有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复活节之外,通过吸收和转化异教仪式,逐渐形成了圣诞节、棕树主日、耶稣受难日等大大小小的节日。这些来自异教祭祀活动的节日,本身含有丰富的戏剧成分,基督教加以吸收和转化。如在棕树主日这天的崇拜活动中,教士会扮装成耶稣,假装骑驴从城外进城。耶稣受难日这天的崇拜活动中,神父经常会将一个十字架包在葬衣中,放在象征性的坟墓中,待到复活节再拿出来,以此象征耶稣的复活。这些仪式具有情节、人物、扮演等戏剧成分,而十字架、坟墓、鸽子、棕榈等教会的标志品则具有道具的象征性意义。

另外,基督教的弥撒和圣餐仪式本身也具有戏剧的成分。弥撒的原型是圣经中“最后的晚餐”,弥撒仪式的核心是对“最后的晚餐”的“模拟”,整个圣餐仪式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别象征耶稣“道成肉身”历程的三个部分:首先是耶稣受难前对世人的教诲,接着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以及客西马尼花园的受难与埋葬,最后是耶稣的复活与升天 [15] 。因此,西方一些学者直接把圣餐仪式看作戏剧,将大弥撒(Holy Mass)称作“礼拜仪式剧”(Liturgical Drama) ,“神圣戏剧”(Sarcred drama) [16] ,“表演文本”(performance text) [17] 等。

教会音乐的出现也促进了教会戏剧性活动的发展。6世纪,随着教会音乐的出现,在宗教崇拜仪式中,教士与信徒之间,或信徒彼此之间,经常互问互答、对唱、对诵,这种形式相当于戏剧中的对话或歌剧中的对唱。因此,由于宗教崇拜中存在如此之多的戏剧成分,戏剧在仪式中出现是必然的,它只需一个偶然的火种,然后就可以燎燃。

随着基督教宗教仪式日渐丰富和复杂,其中萌发戏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正如中国学者杨慧林等所言,“尽管弥撒仪式充满戏剧性,但却不能真正地转化为戏剧” ,因为这些仪式在中世纪的信徒们看来是“真实的”,是与上帝的直接交融(communion),他们在这个仪式中能够直接体验上帝的神圣存在。但可喜的是,一些附加在弥撒仪式之中的“附加段”(trope) [18] ,作为“准戏剧”成为中世纪戏剧的雏形。“trope”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为“转换”,这里指礼拜仪式中的附加部分,最初以说唱的形式对仪式进行解释或引申。最初的“附加段”应该是添加在弥撒仪式上的开场白、插话和结束语,如仪式结束时,神父说:“好了,弥撒结束了,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众人附和说:“感谢,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附加段”应该最晚出现在4世纪前后,因为4世纪之后的宗教会议和教皇颁布的教令中提到了这类“附加段”,至9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附加段”日渐复杂,并单独列作附件,“成为一种准文学活动” 。“附加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圣歌”或“续唱”,一种是对话体散文,后者被研究者认为是中世纪戏剧的萌芽。 9世纪瑞士圣加伦修道院(St.Gall)的复活节崇拜仪式中出现了“你们寻找何人”的“附加段”:

——你们在坟墓里寻找何人,噢,追随基督的人?

——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噢,天使。

——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他已经复活了。

你们去吧,宣告他已经从坟墓里复活。

这个插段最初可能只是对唱,并未演出,但它有角色、对话、情节,戏剧要素齐全。复活节崇拜仪式中“你们寻找何人”的“附加段”成为教堂仪式剧萌发的火种,在这个“附加段”的基础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对话内容和人物的增加,以及对其中扮演的指令性要求,“附加段”从准戏剧最终成为戏剧——教堂仪式剧(liturgical drama)。

就英格兰而言,没有任何现存的资料表明盎格鲁—萨克逊时代曾经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但却出现了宗教剧的萌芽。英格兰有文字记载的戏剧萌芽是教会弥撒中的“附加段”以及由“附加段”发展而来的教堂仪式剧。和上述欧洲大陆教会仪式剧的萌芽和发展一样,英国中世纪早期教会崇拜仪式中也出现了“附加段”,至9世纪末期,英国教堂仪式的记载中还出现了有关表演的具体指令。 已知出现在英国最早的“附加段”是载于《标准和声》( Regularies Concordia )中的《探访坟墓》,该“附加段”大约形成于965—975年,在复活节晨祷中进行。圣艾斯沃德主教(St.Ethelwold)对这个“附加段”增加了详尽的“舞台指导”,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礼拜规范。笔者将这个“舞台指导”变成现代戏剧的舞台说明,试把《探访坟墓》完整地整理如下

[吟唱晨祷的第三篇诵读(lesson)时,请四位僧侣开始着装。其中的一位当身穿白麻布圣职衣(alb)进入,装作要参与礼仪的样子,然后悄悄地走到圣墓前,手持一根棕榈枝,静静地坐下。当第三篇答唱咏(responsory)开始时,其他三位僧侣当身披长袍(cope),手持填满乳香的吊炉(censor)进入。然后,他们当缓缓地接近圣墓,仿佛在找寻什么。]

[这些动作是为了模仿坐于坟墓之上的天使、还有那些带着香料来涂抹耶稣身体的妇女。所以,当坐着的天使看到三位四下寻找的妇女向他靠近时,]

天使:[当以悦耳的中高音诵唱]你们找寻何人于墓中,哦,基督徒们?

妇女们:[当他结束诵唱时,当同声回复]:被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哦,天上神徒。

天使:他不在这里,正如他预言,他已复活。

快去宣告,他已从坟墓中复活!

妇女们:[听到这一命令后,当转向唱诗班说]哈利路亚!我主今已复活,

那强健雄狮,基督,神之圣子。

[此后,天使当重新坐下]

天使:[重新呼唤她们来到坟墓]来,看看主曾被放置的地方,哈利路亚!哈利路亚![诵唱同时,他当起身,并将帷幕掀开,让她们看置于地上的曾经包裹十字架的殓布]

妇女们:[看到这些,当放下她们带进墓中的吊炉,然后捡起殓布将它在神职人员的面前展开,仿佛是在宣认主确实已复活,他不在殓布中。她们当唱]主也已从墓中复活,他为我等高悬十字架。[她们当把殓布置于祭台之上]

[赞歌结束,会长当起立,与她们同欢欣,一起诵唱]:我们颂扬你,哦,上主。

这个“附加段”可能是从欧洲大陆移植过来的,但在这里,它不仅有对话和行动,同时还有扮演和详尽的舞台指导,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表演无法与现代戏剧相提并论”,“但它却是英国戏剧最原始的形式”

复活节崇拜仪式中《你们寻找何人》或者《探访圣墓》的“附加段”进一步发展,如在起源于西西里岛现保存于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版本中,三个探访圣墓的马利亚在坟墓前各自有一段演唱,同时每个人都发表了一番感慨和质疑;法国鲁昂的版本中,在天使告诉其中的两个马利亚耶稣复活的消息后,抹大拉的马利亚哭泣了起来,天使安慰了她,并向她再次宣告耶稣复活的消息,接着耶稣向她显现,增添的部分如下 [19]

天使:妇人,你为何哭泣?

抹大拉的马利亚:因为他们已经带走了我的主,我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了哪里。

天使:妇人,你在死者中所寻找的人还活着。他不在这里,他复活了。请记住,他一直在加利利,他曾向你说,人子必受难,必被钉十字架,第三天必复活。[抹大拉的马利亚亲吻了这个地方。之后她们都离开了坟墓。耶稣穿着白色长袍,拿着十字架,在圣坛左边遇到了她们。]

耶稣:妇人,你为什么哭泣?你们在寻找谁?

抹大拉的马利亚:主人,你是否把他带走了?告诉我,我将带着他。

耶稣:[出示十字架]马利亚!

抹大拉的马利亚:[跪下来,大声喊叫起来]主!

耶稣:[用手制止她]不要碰我,因为我还没有上升到我的父那里去。去对我的兄弟们说:我上升到了我的父和你的父那里,上升到了我的神和你的神那里。[当她们从左边走到右边时,他再次出现在右边]好了,不要害怕。去,到加利利去告诉我的兄弟们。他们在那里将要见到我。[耶稣退出]

马利亚们:[一起]哈利路亚!主已复活,哈利路亚!

虽然没有资料可以证明英国是否在《探访圣墓》的基础上扩展了表演的内容,但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实践表明,《探访圣墓》的“附加段”有继续扩展的空间,随着行动的逐渐增加,它们成为后来复活剧的基础。

经过模仿和改变,《你们寻找何人》或者《探访圣墓》的“附加段”被挪用到圣诞节的弥撒仪式中。现存最早的圣诞节“附加段”是来自法国利摩日的圣马蒂阿尔修道院的手稿。该“附加段”附在圣餐仪式前所唱的赞美歌后面,手稿中并没有名字,学者将其称为《你们在马槽里寻找何人》。这个“附加段”中,假设的场景为耶稣的诞生地——伯利恒的马槽,问答双方由《探访圣墓》中的天使和三个马利亚变为产婆和三个牧羊人:

——你们在马槽里寻找何人?牧羊人,你们说。

——救世主基督,襁褓中的婴儿,如天使所预言。

——这就是那个小家伙和他的母亲马利亚。从前先知以赛亚在预言中说到她:“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现在,你们去吧,宣告他已经诞生。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现在我们真切地得知,基督已然降临于世,让所有人和先知一起歌颂他:

《诗篇》:孩子已经诞生。

很显然,“你们在马槽里寻找何人”的“附加段”是对《你们寻找何人》或者《探访圣墓》的“附加段”的直接模仿。但是,这个“附加段”虽然后来变成了圣经连环剧的内容,但是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流行的“附加段”。在英国,圣诞节崇拜仪式中,更受欢迎的是《三博士来访》的“附加段” [20]

因基督教圣诞节期从12月24日直到次年的1月6日,时间跨度较长,因此与耶稣诞生相关的、希律王对无辜者的大屠杀也很快被添加到圣诞节期间的崇拜仪式中。12世纪法国奥尔良的《弗勒里戏剧集》( Fleury Playbook )中的《希律》和《屠婴》是圣诞节期间的教堂仪式剧的代表,前者主要讲述希律王面对东方三博士宣告的基督已经诞生的消息既恨又怕,该剧在12月28日——纪念伯利恒男孩被无辜屠杀的节日上演;后者表现希律王下令屠杀伯利恒的婴儿,马利亚和约瑟接到天使报信后携带耶稣逃亡埃及的故事,在1月6日主显节上演。

既然“附加段”是在规定仪式之外插进去的一段,这段完毕之后还要回到原来规定的仪式中,继续诵唱圣歌。但是“附加段”的内容随着礼拜仪式的需求逐渐扩展,日积月累,这些“附加段”逐渐脱离仪式从而成为独立存在的戏剧——教堂仪式剧。不难看出,教堂仪式剧具有以下特点:故事均来自圣经,演员绝大多数是教会神职人员,演出地点在教堂之内,观众只限于教会神职人员和信徒,诗行都用教会的语言即拉丁文写成,诗行大部分非唱即诵,并有不同乐器伴奏。从宗教崇拜仪式演变而来的教堂仪式剧是宗教戏剧的最初形式。

事实上,教堂仪式剧的发展非常有限。首先,教堂仪式剧数量有限,现存最完整的拉丁文戏剧集是奥尔良的《弗勒里戏剧集》,但也只有十个戏,其中有四个是关于圣徒尼古拉斯的戏,分别是《三个女儿》《三个教士》《圣尼古拉斯的意象》《杰龙的儿子》,有两个属于皈依和再生的戏,分别是《圣保罗的皈依》《拉撒路的复活》,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堂仪式剧只有四个,分别是《希律》《屠婴》《探访坟墓》《朝圣者》 。其次,几乎所有教堂仪式剧在主题上都相同,并没有更多内容丰富的戏。林肯大教堂的账目簿(Lincoln Cathedral)提供了英国最完整的关于拉丁文教堂仪式剧的记录,它们表明了持续但受限制的戏剧活动——一个《印度的托马斯》的复活剧和一个《三博士》的圣诞剧在几乎整个14世纪上演。这些戏剧后来在15世纪被《问候》取代了,一直演到连环剧出现,才增加了《马利亚的担当和加冕礼》 [21]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态,原因在于教会对戏剧的态度。教会所关心的只是神圣的崇拜,而不是戏剧性的扮演。尽管在它的屋檐下也孕育了一些戏,但是这些戏在长度和表达潜力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一个基督教的节日仪式上,通过牧师对节日历史事件的简洁展现,节日仪式得到了圆满的庆祝,但是它从来不会被替代,因此,“这一语境控制了拉丁文仪式剧的发展结果” [22]

教堂仪式剧在13世纪末期逐渐失去了仪式功能,开始采用世俗语言进行创作,由此出现了圣经连环剧、道德剧、圣徒剧等,但是仪式剧在教会内部并没有一下子消失,拉丁文仪式剧有时仍然会在重大的礼拜仪式中上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

总体看来,教堂仪式剧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主要强调仪式性,严格来说还不是成熟的戏剧,但是,它具有行动、对话、人物,具有戏剧的基本要素,同时创造了戏剧性的场面,因此,尽管中世纪的教堂并没有出现仪式剧的繁荣,但是它却提供了将圣经故事进行戏剧表演的范例,成为中世纪各种宗教剧孕育的摇篮。因此,在这一点上,“很清楚,仪式剧的传统建立了将神圣历史的内容戏剧化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通过中世纪的宗教剧得到延续和保存” [23]

[1] Charles Read Baskervill,“Dramatic Aspects of Medieval Folk Festivals in England”,in Studies in Philology ,Vol.17,No.1,1920,pp.19-87.

[2] 关于其中的一些主要禁令可参见E.K.Chambers, The Mediaeval Stage ,Vol.Ⅰ,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3,p.92。

[3] 政府和教会颁布了一系列规定,禁止人们在节假日期间买卖、逮捕人、审判等,节日期间进行偷盗、谋杀以及其他犯罪行为要受到双倍惩罚,同时也将圣诞节、圣乔治节、复活节等节日作为囚徒赦免的日子。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可参见Charles Read Baskervill,“Dramatic Aspects of Medieval Folk Festivals in England”,in Studies in Philology ,Vol.17,No.1,1920,pp.29-30。

[4] Charles Read Baskervill,“Dramatic Aspects of Medieval Folk Festivals in England”,in Studies in Philology ,Vol.17,No.1,1920,p.20.

[5] Charles Read Baskervill,“Dramatic Aspects of Medieval Folk Festivals in England”,in Studies in Philology ,Vol.17,No.1,1920,p.20.

[6] E.K.Chambers, The English Folk-Play ,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33,pp.6-9.

[7] E.K.Chambers, The English Folk-Play ,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33,pp.6-9.

[8] E.K.Chambers, The Mediaeval Stage ,Vol.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3,p.211;E.K.Chambers, The English Folk-Pla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p.13.

[9] E.K.Chambers, The English Folk-Play ,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33,p.171.

[10] E.K.Chambers, The English Folk-Play ,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33,p.175.

[11] E.K.Chambers, The Mediaeval Stage ,Vol.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3,p.182.

[12] E.K.Chambers, The Mediaeval Stage ,Vol.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3,p.191.

[13] E.K.Chambers, The English Folk-Pla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p.91.

[14] E.K.Chambers, The Mediaeval Stage ,Vol.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3,p.209.

[15] Karl Young, the Drama of the Medieval Church ,Vol.2,Oxford:Clarendon Press,1933,p.81.

[16] O.B.Hardison,“The Mass as Sacred Drama”,in John C.Coldewey ed., Medieval Drama: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e Studies ,Vol.Ⅰ ( Medieval Latin Drama in Europe: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ormul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7,pp.55-96.

[17] T.P.Dolan,“The Mass as Performance Text”,in John C.Coldewey ed., Medieval Drama: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e Studies ,Vol.Ⅰ ( Medieval Latin Drama in Europe: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ormul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7,pp.97-107.

[18] 该术语的中文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衍文”(杨慧林、黄晋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附加话语”(刘建军:《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戏剧导论》,载《戏剧文学》2003年第4期);“附加的说唱”[肖明翰:《中世纪英语戏剧的早期发展》,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附加段”[孙柏:《丑角的复活——对西方戏剧文化的价值重估》,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8页];等等。笔者认为,附加在弥撒仪式之中的段落显然不是后来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部分,就其形式而言,既有“说唱”的内容,也有叙述和对话的内容,根据《戏剧语言》一书对该术语的定义——“插入在弥撒仪式中的吟诵诗歌或对话”(Walter Parker Bowman and Robert Hamilton Ball, Theatre Language:A Dictionary of Terms in English of the Drama and Stage from Medieval to Modern Times ,New York:Theater Arts Books,1961,p.404),笔者采用“附加段”这一译法。

[19] 具体可参见Arnold Williams, The Drama of Medieval English ,Michiga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1,pp.15-16。

[20] Arnold Williams, The Drama of Medieval English ,Michigan: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1,p.22.

[21] V.A.Kolve, The Play Called Corpus Christi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p.40.

[22] V.A.Kolve, The Play Called Corpus Christi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p.40.

[23] Mary H.Mashall,“The Dramatic Tradition Established by the Liturgical Plays”,in 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No.56,1941,p.991. VgVmrhI/sbdAFK7/QY0pDLBG9hMuucijU52piw8h1ZLj1tG5S2Tkm5RPWQW6Y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