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指数报告

何艳 彭仁星 吴焕林

摘要 通过建立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指数,明晰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的动态演进历程,对比分析各省份对外开放的差距,探寻新时代下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总体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其中技术、旅游领域的开放水平较高且稳定提升,文化、信息和劳动领域的开放水平增长快速,投资和生产的对外开放度波动幅度较大,贸易开放度则略有下降。长江经济带的开放也存在区域异质性,下游地区的开放程度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但其与中、上游地区之间的开放差距明显缩小。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对全国开放的贡献率较大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但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却比较小。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开放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实力和创新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着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使命。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6.4%,外贸总额占全国的46.6%,在中国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中,长江经济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开放发展指数是评价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借之可以对各省份的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找到地区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方面,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地区更高水平地开放。目前关于开放发展指数的构建大致有两类。第一种是从某单一指标角度衡量,如代表性的有外贸依存度(Low,1988)、贸易偏差度(Leamer,1988)、利率平价法(Haque,et al.,1990)、价格偏差度(Dollars,1992)、贸易开放度(AI-Shayeb,et al.,2016)、全球化程度(Pickering and Valle,2011)、地区出口额占GDP比重等指标(焦娜,2012;程立茹、王分棉,2013)。单一指标数据虽然容易得到也易操作,但受到一国或区域经济结构规模、资源供应情况等因素的限制,测度衡量结果是粗糙、片面和不科学的。

第二种是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Sachs和Warner(1995)以国家关税、经济体制、外贸企业垄断性等五个方面构建评价开放的综合指标体系。Edwards(1998)则将Leamer的回归分析法、Sachs-Warner法、沃夫(1993)的进口扭曲指数指标、非关税平均覆盖率、关税实际征收率等9种贸易开放度指标放在一起提出了新的测算方法。在国内,李翀(1998)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方面着手,并以不同的权数对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和对外投资比率加权求和测算经济开放度。吴园一(1998)则采用了出口依存度、制成品依存度、利用外资投资率、实际到位外资占协议外资比率等多维指标,构建了开放度测算指标。刘仕国等(2021)提出经济开放度“U”形演进假说,从外贸外资角度概要分析对外开放的合意性,并从开放政策和开放结果两方面构建测度129个经济体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体系。

也有学者将国家开放度和区域开放度区分开,提出区域开放度指标测算。最早研究区域经济开放特定内涵的是赵伟,他在梳理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开放机理后,首次提出了区域二重开放理论,即区域经济开放可分为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两个层次。近年来,该理论已被大多数学者采纳。赵伟等(2005)从贸易、资金、技术、观念等方面构建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指标。曾海鹰等(2007)提出包括对内开放度和对外开放度以及旅游开放度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各省份的开放度进行了测算。申小林等(2012)从动态运动和静态平台角度构建三级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集结各指标,测算中国31个省份区域开放度值。龚洁(2015)从区际开放、国际开放、政府干预、基础设施限制四个维度构建区域经济开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冗余度、灵敏度和面板协整方法实证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李向升(2016)也提出了有关区域经济开放测度的多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衡量了中部六省份在2001—2013年的区域经济开放度,认为省域之间的经济开放度存在差别。杨朝均等(2018)按照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生产开放度、劳务开放度、技术开放度、旅游开放度六大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G1法对31个省级单位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赵康杰等(2020)从国际开放、区际开放和省内开放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上构建了省域经济“三重”开放体系。

综合来看,关于开放指数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国家层次上,从区域层次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对外开放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报告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建立区域开放发展指数,一方面,明晰其对外开放的动态演进历程,探寻新时代下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对比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差距,开拓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带动源。 jlG6K08zRMiwQrKBtJvs6+jCbY5dGWhsg48IH5YaadFsYGVBShFsMkBwn0P8C+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