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小结

本报告构建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赋权法与TOPSIS模型计算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创新发展能力状况,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创新能力各项指标整体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已逐步呈现。

(1)长江经济带整体的创新发展能力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区域范围内创新节点城市的分布基本集中在长江下游和中上游的省会城市:长江下游整体的创新发展得分呈倍数增长,中游创新发展能力的平均得分增长较慢,中上游地区创新发展的分数低于经济带的平均水平;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排名分布并不均匀;处于创新发展能力排名前25%的城市基本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下游地区,处于排名后25%的城市基本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区;与研究基期相比,虽然城市创新发展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得分较低的城市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应根据区域发展特色、科技资源禀赋,围绕区域内科技战略力量的优势领域和优势产业,通过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重要创新空间、创新平台或创新载体等措施,破除行政体制束缚,整合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区域创新增长极,从而建设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梯次联动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多层级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下游地区应进一步发挥先发优势,做好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各地区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促使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上游应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能力,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要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2)本报告以创新发展指数作为反映城市创新水平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9年各城市的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从省域角度进行探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上游地区的创新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创新水平提高迅速。虽然部分核心城市的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区域范围内创新要素过于集中,人才、资金等要素往往容易呈现单向流动,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没有发挥,从省域来看,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能力不强。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应着力推动上中下游协同创新,长江经济带沿线大中小城市创新资源合理布局,促进大城市提升吸引、集聚和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朝着创新规模化方向发展;小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朝着创新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大中小城市间形成具有合理地缘科技关系的城市产业分工体系。

(3)研究结合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对创新分布特征进行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通过冷热点分析法进一步说明了长江经济带创新水平存在极化情况。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能力高,其创新能力占整个长江经济带总和的比重高,而上中游地区创新水平低,与下游地区差距明显,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因此,应以创新热点城市全面带动长江经济带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将长江经济带创新热点城市打造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地方创新网络的增长极和辐射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量源。进一步加大长江经济带创新热点城市的科技支出,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创新热点城市在全球创新网络、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枢纽作用。以战略性产业集群为依托,积极承接和汇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知识溢出、技术转化和产业转移,全面促进高层级城市知识、技术的吸收、溢出和转化,全面促进高层级城市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转移扩散,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陈昌兵:《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陈诗一:《上海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评估指标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经济问题》2013年第3期。

陈衍泰等:《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评价——基于中国24个城市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9年第2期。

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科研管理》2004年第4期。

樊杰、刘汉初:《“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经济地理》2016年第1期。

方敏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5期。

付智:《江西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南昌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高太山等:《中国区域包容性创新绩效测度——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4期。

辜胜阻:《转型与创新是后危机时代的重大主题》,《财贸经济》2010年第8期。

黄亮等:《基于突变级数模型的长江经济带50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测度与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年第4期。

黄速建、刘建丽:《当前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突出问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7期。

黄昱方、徐悦:《人与环境匹配视角下城市创新系统动力生成机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第3期。

李兵、曹方:《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期。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地理研究》2012年第1期。

李黎明等:《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5期。

梁前德:《基础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倪鹏飞等:《城市创新系统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基于全球436个城市数据的结构化方程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2期。

任保平、郭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

石峰、戴冬阳:《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述评》,《技术经济》2013年第1期。

宋文月、任保平:《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年第1期。

王茤祥、韩周:《创新体系五力模型原理及方法》,《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4期。

王兰英、杨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中国的未来城镇化建设》,《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9期。

吴传清等:《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5期。

伍文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晏涛:《创新发展理念的产生、内涵和意义》,《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姚西龙等:《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1期。

叶林、李萌:《城市如何创新:概念特征、动力机制与发展方向》,《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范斐等:《基于阻碍度模型的区域创新驱动阻力类型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第4期。

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1期。

张省、顾新:《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5期。

赵黎明、李振华:《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1期。

甄峰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第6期。

周柯等:《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2期。

朱珠等:《基于TOPSIS方法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经济地理》2012年第10期。

Chen,K.,Guan,J.,“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Application of Network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Regional Studies ,Vol.46,No.3,2012.

Chen,Y.,et al.,“Evaluation of City Innovation Capability Using the TOPSIS-Based Order Relation Method:The Case of Liaoning Province,China”, Technology in Society ,Vol.63,2020.

Farrell,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Vol.120,No.3,1957.

Griliches,Z.,“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0,No.1,1979.

Huggins,R.,Izushi,H.,“Benchmarking the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Globe’s High-Performing Regions:A Review of the 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Competitiveness Review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 ,2008.

Montalto,V.,et al.,“Culture Counts: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Vitality of European Cities”, Cities ,Vol.89,2019.

Ni,P.,et al.,“The Key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City Innov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SEM with the Data of 436 Sample Cities Worldwide”,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Vol.2,2011.

Rudskaya,I.A.,Rodionov,D.,“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ussia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Using a Two-stage Econometric Model”, Revista Espacios ,Vol.39,No.4,2018.

Vaidya,O.S.,Kumar,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n Overview of Ap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69,No.1,2006. nKlTrvapeJreVxELqkJTWTIkdGgr1Saw1deCGDk1bEP1/Dl474GtFqBmWIgLg5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