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欧美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加快发展,推动贸易、投资、产业互相融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体系互动发展。美国经济学教授Salvatore [150] 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互惠贸易(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PTA)、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s ,FTA)、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s ,CU)、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s ,CM)和经济联盟( Economic Unions )。世界贸易组织在2007年公布区域经济一体化(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的分类标准,WTO将区域经济一体化(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分为四类: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s ,CU)、自由贸易协定( Free Trade Areas ,FTA)、局部自由贸易协定( Partial Scope Agreement ,PSA),经济一体化协定( Economic Integration Agreement ,EIA)。 [151] 21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数量快速增长(见图1-56、表1-18、图1-57)。 [152]

图1-56 1948—2020年区域性经贸协定实施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WTO的RTA数据库整理统计。

表1-18 区域性贸易协定(RTA)数量变化

图1-57 区域性经贸协定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https://www.wto.org(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formation System)(RTA-IS).

从图1-57中显示,欧洲、北美、亚洲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数量比较多,本节主要对全球著名的欧美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欧洲联盟条约》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进行分析。

一 欧盟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变化

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英国曾经是世界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祥地,英国曾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达,经济繁荣国家。但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乱导致欧洲国家经济衰退,世界经济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德国为了消除欧洲国家之间战争祸根,酝酿和发展起欧洲一体化运动,主张通过欧洲统一来维护欧洲和平,以确保整个欧洲的集体安全和经济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成为全球最早制定并实施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发展欧洲经济共同体(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欧共体EEC)。 [15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断深化发展,从煤钢联营—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的轨迹不断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154] 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欧洲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和制度安排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重要推动力量,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又促进欧洲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深化改革创新,从煤钢共同体向经济共同体再向经济、社会、外交、安全一体化方向发展,建立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 )和《欧洲联盟条约》(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 [155] 《欧洲联盟条约》作为欧洲联盟的经贸规则体系,通过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等进行协调,为欧洲联盟成员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和生产要素流动提供经贸制度安排。目前,欧洲联盟属于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最高水平,而《欧洲联盟条约》属于区域性最高多边经贸规则。欧洲联盟及《欧洲联盟条约》的发展经验表明,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经贸规则、经贸制度安排和经贸政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欧洲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和经贸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全球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的重要参照标准。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区域性多边经贸规则发展

1.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阶段(1951—199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 [156]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把法国与德国世代争端聚焦的煤钢部门实行统一监管联营的“舒曼计划”。 [157]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 Treaty of Paris [158] ,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式启动。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 The Treaty of Rome of 1957)。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 Brussels Treaty ),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经济共同体”(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 [159]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布鲁塞尔条约》确定取消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商业政策;协调成员方之间的运输系统、农业政策和一般经济政策;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竞争的措施;保证成员方之间劳动力、资本和工商企业家的流动性,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进入运行阶段。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86年,成员方又签署《单一欧洲协定》( Single European Act ),建立单一欧洲市场,欧洲共同市场加快发展。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60] 1992年2月1日,欧洲12个成员方外长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Treaty on European Union),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转型发展。

2.欧洲联盟(EU)发展阶段(1993—2007年)

199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2个成员方 [161] 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1992) [162] ,1993年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1994年1月“欧洲货币机构”建立。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洲联盟成员方增至15个。1999年1月,欧元启动,2002年3月1日,欧元是欧元区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欧元开始在欧元区成员方流通。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国家加入欧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10个新成员方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方达到25个,随着成员方数量持续增长,迫切需要提高欧盟及其机构的决策效率。

2004年10月,欧盟25国首脑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 Constitutional Treaty of the European Union ),旨在提升欧盟的运行效率以及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根据规定,《欧盟宪法条约》( Constitutional Treaty of the European Union )签署后需要得到所有成员方批准后正式生效。但是,由于个别欧盟国家在全民公决中否决《欧盟宪法条约》,《欧盟宪法条约》没有生效,欧盟机构改革议题被迫搁置。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成员方达到27个。

3.欧盟机构改革阶段——《里斯本条约》(2007—2021年)

由于2004年《欧盟宪法条约》签署后没有得到所有成员方批准而没有生效。2007年6月,参加欧盟峰会的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的修改条约《里斯本条约》的草案达成协议。2007年10月18日,欧盟27个成员方的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条约》达成共识。2009年11月3日,欧盟27个成员方全部批准《里斯本条约》,《里斯本条约》 [163] 于2009年12月1日生效。

《里斯本条约》《 Treaty of Lisbon ,2007》是在《欧盟宪法条约2004》和《欧洲联盟条约1992》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进一步明确欧盟经济、贸易、产业、社会、法律、外交、安全以及欧盟机构职责,在欧盟经济一体化基础上进一步对欧盟的民主、自由、社会、法律、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等方面深化发展。

《里斯本条约》 [164] 明确欧盟价值观、欧盟共同目标、欧盟机构职责,明确欧盟拥有专属权限和成员方共同权限。欧盟拥有专属权限:①关税同盟:建立内部竞争机制运作所需的竞争规则;②成员方统一货币为欧元,统一货币政策;③共同渔业政策养护海洋生物资源;④共同商业政策,缔结国际条约的专属权限,⑤共同外交;⑥共同安全。欧盟与成员方拥有共同权限适用领域:内部市场;社会政策;经济、社会和领土安全;农业和渔业,不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环境;消费者保护;运输;跨欧洲网络;能源;自由、安全和正义领域;公共卫生事业中的共同安全问题;研究、技术开发和空间领域等。《里斯本条约》生效后,对欧盟机构进行改革以提高决策效率,提高运营机制的效率。

欧洲联盟促进并加快欧洲经济与社会一体化发展,欧洲经济与社会一体化发展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避免欧洲国家之间战乱,促进了欧盟商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见图1-58)。欧盟区域性经贸规则促进了欧洲贸易、投资、经济、政治、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图1-58 1948—2020年欧盟商品出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 Statistics商品贸易数据制作。

欧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经贸规则促进了欧洲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持续提升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欧洲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持续提升,1960—1990年欧洲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高达50%左右(见图1-59、图1-60)。1951—2010年,欧洲商品出口贸易额占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比例稳居世界五大洲的第1位,2011年以来亚洲商品出口额超过欧洲,欧洲才退居第2位。

(二)《欧洲联盟条约》目标与主要内容

1.《欧洲联盟条约》的目标

《欧洲联盟条约》(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1992)在第一章《共同条款》中明确提出欧盟发展一系列目标: [165] ①通过创造没有国内边界的联盟空间,强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经济和货币联盟及单一货币,促进欧洲国家之间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加快欧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欧洲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②为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制定并执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最终形成共同防御。③通过实施欧盟公民政策,加强对成员方公民权益的保护。欧盟在社会文化方面,在尊重成员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同时加深欧洲人民间的团结,建立成员方共同的公民身份,保护成员方公民利益。④欧盟在单一体制(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欧洲法院、仲裁院)框架下提供服务,该框架应确保所开展活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以便在尊重和发展共同体成果的同时实现欧盟发展目标。欧盟确保对外关系、安全、经济和发展政策的整体对外活动一致性,理事会和委员会应负责确保这种一致性。⑤加强司法和内政事务紧密合作,全面维持共同体法律在原有法律基础上深化发展,确保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 [166]

图1-59 1948—2020年欧洲商品出口额占全球商品出口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 Statistics商品进口额数据制作。

图1-60 1948—2020年欧洲商品进口额占全球商品进口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 Statistics商品进口额数据制作。

图1-61 1948—2020年五大洲商品出口贸易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 Statistics商品贸易数据制作。

从《欧洲联盟条约》的综合性目标表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欧洲煤钢共同体起步发展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条约》的经济、社会、外交、法律、安全等全方位一体化的复杂系统,欧洲区域性经贸规则也从煤钢产业共同体规则向贸易、投资、经济、社会、外交安全等全方位的复杂规则体系演变。

2.《欧洲联盟条约》主要内容

《欧洲联盟条约》于1993年1月1日生效。《欧洲联盟条约1992》,一共分为七大部分 [167] ,第一部分为“共同条款”主要涉及欧盟成员方的共同目标和要求,第二部分为“欧盟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修改条款”,第三部分为“修改《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条款”,第四部分为“关于修改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款”,第五部分为“关于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条款”,第六部分为“关于司法和内政领域合作的条款”,第七部分为“最终条款”。《欧洲联盟条约》的条款构成见表1-19。

表1-19 《欧洲联盟条约》主要内容

《欧洲联盟条约》涉及经济、社会、能源、外交、司法、安全等全方位的复杂规则体系,本书重点对第二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条款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3.《欧洲联盟条约》有关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主要内容

《欧洲联盟条约》中第二部分“欧盟条约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修改条款”有238项条款 [168] ,主要修改条款见表1-16,重点内容包括:《欧洲联盟条约》原则 [169] 是建立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执行共同经济政策、商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欧盟经济活动的和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运行绩效、高水平就业和社会和谐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活标准和生活质量,保持成员方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成员方之间执行共同商业政策,消除成员方之间进出口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措施。在自然人流动、农业、交通、环境等方面执行共同政策,强化欧盟产业竞争力,促进研究和技术发展、建立跨欧网络、高水平健康保护、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政策。强化消费者保护、促进能源、旅游等合作发展。共同商业政策应以欧盟统一的原则为基础,对关税税率变化、关税和贸易协定的签署、自由化措施、出口政策和保护贸易措施进行统一协调。

《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拥有成员方国籍的人为欧盟公民,欧盟公民有权在成员方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居住和就业。为改善欧洲共同市场中工人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欧盟设立欧洲社会基金,通过职工培训使工人就业和职业之间流动。欧盟鼓励成员方之间加强教育和培训合作,鼓励成员方之间学生和教师流动,鼓励成员方互相承认学历和文凭,鼓励发展远程教育。

《欧洲联盟条约》 [170] 明确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在经济和货币方面的职权和运行程序,欧洲理事会制定成员方和共同体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方针,欧洲理事会根据有关提议,征求欧洲议会意见后,为欧洲共同体发布关于竞争、税收和法律、规则等行政条款。 [171] 为实现欧盟的发展目标,各成员方必须按照开放市场经济及自由竞争原则,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各成员方之间经济政策通过欧盟理事会进行协调。

《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成立欧洲央行体系(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欧洲投资银行。 [172]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由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和成员方的中央银行行长组成。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在不影响价格稳定的目标下,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协调并支持开放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总的经济政策。欧洲央行拥有在共同体发行货币的专有权力,欧洲央行发行货币在欧元区具有法定货币地位。欧洲央行支持经济政策平稳实施,对成员方的金融机构实现审慎监管,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欧洲联盟条约》 [173] 明确提出,欧盟促进文化繁荣,尊重成员方的文化多样性,完善欧洲文化和历史知识传播,保持和保护欧洲文化遗产。欧盟促进成员方合作,为提高公共健康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和经济利益,向消费者提供充分信息而采取专门政策及行动。为促进欧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凝聚力,减少各地区发展水平与最不发达地区(包括贫困地区落后程度)之间差距,设立欧盟区域发展基金,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及衰退产业转型,帮助解决共同体内区域不平衡问题。

《欧洲联盟条约》 [174] 明确提出,加强基于欧盟产业的科技创新,鼓励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目标而开展合作。消除阻碍技术创新合作的法律和财政政策,鼓励欧盟成员方的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和大学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和技术研发活动,鼓励企业合作研发和开放创新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创造适应创新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欧盟发展合作领域中统一政策应与成员方政策相互补充,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让发展中国家顺利融入世界经济。 [175]

《欧洲联盟条约》 [176] 明确提出,欧盟环境政策目标是预测、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审慎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欧盟环境政策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标,采取预防行动,从源头上纠正对环境损害,污染者应支付费用等。 [177]

欧盟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区域性政策制度安排,形成贸易政策、海关政策、投资政策、服务贸易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劳工政策、环境政策、竞争政策等(见表1-20)。

表1-20 《欧洲联盟条约》第二部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款》改为《欧洲联盟条约》主要内容

续表

续表

4.《欧洲联盟条约》第五部分:《关于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条款》主要内容

《欧洲联盟条约》第五部分:《关于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条款》共有11条款 [178] ,主要内容是围绕欧盟及其成员方应制定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目标是: [179] 维护欧洲联盟的共同价值观、基本利益和独立性,加强欧盟及其成员的安全,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巴黎宪章》的目标,维护和平和加强国际安全。发展和巩固民主和法制,成员方之间在利益行动方面建立系统合作,在成员方有重大共同利益领域逐步采取联合行动,忠诚和相互团结精神,积极和毫无保留支持欧盟对外和安全政策,欧洲理事会应确保这些原则得到遵守。

5.《欧洲联盟条约》第六部分:《关于司法和内政领域合作条款》主要内容

《欧洲联盟条约》第六部分:《关于司法和内政领域合作条款》共有9个条款 [180] ,主要内容是人员的自由流动、移民政策、就业、打击毒品、欺诈行为、民事司法合作、刑事司法合作、海关合作、警察合作、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等。

《关于司法和内政领域合作条款》 [181] 指出,为了实现联盟的目标,特别是人员的自由流动,以及在不损害欧洲共同体权力的情况下,成员方应将下列事项视为涉及共同利益的事项:庇护政策;管理人员跨越成员方外部边界并对其实行管制的规定;关于第三国国民的移民政策和政策:第三国国民在成员方境内入境和流动的条件;第三国国民在成员方境内的居留条件,包括家庭团聚和就业机会;打击第三国国民在成员方领土内未经批准的移民、居留和工作;打击毒品成瘾;打击国际范围内未涉及的欺诈行为:民事司法合作;刑事司法合作;海关合作;警察合作,以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非法毒品贸易和其他严重形式的国际犯罪,必要时包括海关合作的某些方面,以及在欧洲警察局内部组织全联盟信息交流系统。 [182]

欧洲理事会可以采取有关联合行动: [183] :采取共同立场,并利用适当的形式和程序,促进有助于实现联盟目标的任何合作;采取联合行动,只要联合行动能够比成员方根据所设想行动的规模或效果单独采取行动更好地实现联盟的目标;它可以决定采取联合行动的措施应以绝对多数通过。

(三)欧洲联盟机构与管理体制 [184]

欧洲联盟的机构有: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欧盟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欧洲审计院(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 [185] 等机构,上述机构在《欧洲联盟条约》授权范围内运行,上述机构根据规定的程序运行,机构之间拥有不同的职权并互动合作。

《欧洲条约》赋予欧洲议会对欧盟的立法、预算监督及咨询等权力,欧洲议会拥有对立法、预算、欧盟导人、欧盟贸易、投资谈判结果的监督权。欧洲议会通过“共同决策程序”和“同意程序”扩展其参与立法的权力,大多数欧洲法律由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联合通过。

欧洲理事会 [186] 是欧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行使《欧洲联盟条约》赋予的权力,拥有欧盟大部分立法权。欧洲理事会根据欧盟委员会议案和建议,征求欧洲议会同意后,制定并发布欧盟有关的法律、规则和经济、产业、竞争、税收等政策。欧洲理事会主席选举产生,欧洲理事会成员由欧洲各成员方部长级代表组成,欧洲理事会设立总秘书处,秘书长由理事会任命。

欧盟委员会 [187] 是欧盟行政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欧盟日常事务,实施欧盟条约和欧盟理事会的政策,代表欧盟进行对外联系和贸易投资等方面谈判,欧盟委员会向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立法议案和政策建议等。欧盟委员会通过立法议案和政策执行,对欧盟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欧洲各成员方掌握推荐欧盟委员会成员和欧洲理事会成员的决定权,成员国在欧盟规则、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欧盟法院 [188] 是欧盟的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盟条约和有关政策规定中发生的各种法律纠纷。欧洲审计院(Court of Auditors)负责审计欧盟及其各机构的账目,审查欧盟收支状况,并确保对欧盟财政进行正常管理。

欧洲中央银行 [189] 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而设立的欧元区中央银行,是欧盟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监督者。欧央行主要任务是维持欧元购买力,保持欧元区物价稳定。欧央行制定欧元货币政策、管理货币储备与发行。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仍由欧元区成员国央行负责,欧元区各国央行仍保留外汇储备,欧央行的储备由各成员国央行根据本国在欧元区内的人口比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供。

《欧洲联盟条约》促进欧盟成员国朝着贸易、投资、经济、社会、政治、外交和安全等一体化深化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化发展,使欧盟成员国之间贸易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保持稳定。2000—2019年德国对欧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额占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保持在67%—75%(见图1-62、图1-63)。

《欧洲联盟条约》使欧盟成员国之间贸易伙伴关系保持稳定,2000—2019年法国对欧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额占法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保持在65%—70%(见图1-64、图1-65)。

图1-62 2000—2019年德国对欧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额占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数据制作。

图1-63 德国对欧盟主要成员国出口贸易额占德国出口贸易总额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数据制作。

(四)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发展

欧盟成员国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贸易伙伴,欧洲市场曾经长期是中国出口贸易第一大市场。1978—2018年,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见图1-62)。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546亿美元,中国对欧盟进口贸易额从22.8亿美元增加到2497亿美元。1978—199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贸易大于出口贸易,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1997—2018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见图1-66)。

图1-64 法国对欧盟成员国进出口额占法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数据制作。

图1-65 法国对欧盟主要成员国进口贸易额占法国进口贸易总额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数据制作。

1978—2018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大国伙伴关系中,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第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家,中国对德国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781亿美元,同期中国从德国进口贸易额从10亿美元增加到1062亿美元。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前六大伙伴国家是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见图1-67),中国对欧盟进口前五大贸易伙伴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见图1-68)。

图1-66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贸易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库数据制作。

图1-67 中国对欧盟大国出口贸易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库数据制作。

综上所述,《欧洲联盟条约》不仅促进欧盟成员国的贸易、投资、经济、社会、政治、外交和安全等一体化深化发展,使欧盟成员国之间贸易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保持稳定,而且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欧经济贸易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在深化发展。

图1-68 中国对欧盟大国进口贸易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库数据制作。

二 北美区域性多边贸易协定变化

北美区域性多边贸易协定,影响力最大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区域性贸易协定。因此,美洲区域性多边贸易协定的深刻变化主要是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0] 向《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191] 转变。

(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向《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转变过程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192]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国家在1992年8月12日签署,于1994年1月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产生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贸易、金融等繁荣发达,1960年美国GDP占全球GDP的60%,美国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欧盟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占世界比例持续上升,日本在钢铁和汽车等制造业方面竞争力不断增强,而美国由于钢铁、汽车和纺织服装等制造业竞争力持续下降,经济增长趋缓,货物出口贸易竞争力下降,美国进出口货物贸易出现了逆差态势。美国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巩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美国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推动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与加拿大、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强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合作,扩大美国贸易出口和美国资本对外投资,加快北美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促进美国经济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

1979年,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出现在美国国会提案中,里根在其总统竞选的有关纲领中提出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设想。1985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与加拿大总理在晤时,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提出美国与加拿大加强经贸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美国和加拿大经过谈判于1988年1月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193] ,并于1989年1月生效。《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0年内逐步取消商品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汽车进出口的管制和服务业的关税,促进公平与自由贸易。在投资方面两国相互提供国民待遇,并建立一套共同监督的程序和解决贸易投资争端机制,《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后,加快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投资发展。

墨西哥也希望与美国发展自由贸易区,1986年8月美国和墨西哥两国领导人提出双边的框架协定计划,并于1987年11月签订了有关两国间贸易和投资的框架原则和程序协议,两国经过多次谈判,于1990年7月正式达成了《美墨贸易与投资协定》。在《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墨贸易与投资协定》的基础上,美、加、墨三国于1991年6月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经过谈判,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1992年8月12日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出口贸易持续较快增长(见图1-69),稳定并提升了北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美洲贸易格局变化、世界贸易格局以及经贸规则和制度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见图1-70、图1-71)。

图1-69 北美自由贸易区商品出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中商品贸易数据制作。

图1-70 1948—2020年美洲商品贸易出口额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中服务贸易数据制作。

图1-71 1948—2020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商品进口额占全球商品进口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中服务贸易数据制作。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4] 生效以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发展效应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加拿大对美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高度稳定,加拿大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占加拿大出口贸易总额比例高达75%—87%(见图1-72),加拿大从美国进口贸易额占加拿大进口贸易总额比例达到50%—60%(见图1-72),加拿大进出口贸易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且加拿大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图1-72 加拿大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占加拿大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贸易伙伴数据制作。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对美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比较稳定,1994—2019年墨西哥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占墨西哥出口贸易总额比例高达77%—84%(见图1-73),墨西哥对美国进口贸易额占墨西哥进口贸易总额比例从1994年的69%下降到2017年的46%左右(见图1-73),墨西哥进出口贸易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墨西哥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而美国对加拿大贸易依存度出现稳中有降趋势,美国对加拿大出口额占美国出口贸易总额比例从2000年的22.8%下降到2019年的17.7%,同期美国对加拿大进口额占美国进口贸易总额比例从18.9%下降到12.7%(见图1-74),美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图1-73 墨西哥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占墨西哥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贸易伙伴数据制作。

图1-74 美国对加拿大进出口贸易额占美国进口贸易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贸易伙伴数据制作。

美国对墨西哥出口额占美国出口贸易总额比例为15%左右,美国对墨西哥进口额占美国进口贸易总额比例13%左右(见图1-75)。

美国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没有达到美国希望的预期效果。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美国优先战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将美国的失业增加和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要求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重新启动新一轮谈判,经过谈判,2018年9月30日,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达成《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United States - Mexico - Canada Agreement (USMCA) [195] ,2018年11月30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2020年《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在美国国会获得多数表决通过,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生效。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6] 被2020年《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所替代。

图1-75 美国对墨西哥进出口贸易额占美国进口贸易总额比例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贸易伙伴数据制作。

(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197] 主要内容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共包含34章条款和负面清单附件等。 [198]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初始条款与一般定义、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农业、原产地规则、原产地程序、纺织品贸易、海关管理与贸易便利化、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贸易救济、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采购、投资、服务跨境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金融服务、电信、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国有企业与垄断、劳工、环境、中小企业、竞争、反腐败、商品管制实践、竞争与商务便利、监管一致性、管理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情况与一般规定、宏观政策与汇率、最终条款等。《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保留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大部分条款内容,但修改和增加了有关汽车、乳制品、知识产权以及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等新条款,一方面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之间将逐步实施“三零规则”条款,即实施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规则条款,促进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之间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199] 在汽车等制造业原产地规则要求更高,在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展贸易投资方面制定了歧视性条款,对非美、墨、加成员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更加严格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三)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发展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成员是中国非常重要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家,其中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贸易伙伴国家。1978—2018年,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4806亿美元(见图1-76),中国从美国进口贸易额从7.2亿美元增加到1652亿美元(见图1-76)。在1978—199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贸易额大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中国处于贸易逆差阶段。1993—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大于从美国进口贸易额,中国处于贸易顺差阶段(见图1-77)。2018年美国为维护霸权地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实施贸易战和科技战。

中国对加拿大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9400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56亿美元,中国从加拿大进口贸易额从5.7亿美元增加到283亿美元(见图1-79)。同期,中国对墨西哥出口贸易额从600万美元增加到441亿美元,中国从墨西哥进口贸易额从1亿美元增加到147亿美元(见图1-80)。

图1-76 1978—2018年中国对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出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制作。

图1-77 1978—2018年中国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进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制作。

图1-78 1978—2018年中国对美国双边进出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制作。

图1-79 1978—2018年中国对加拿大双边进出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制作。

图1-80 1978—2018年中国对墨西哥双边进出口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数据制作。

从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不仅仅稳定并提升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北美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也使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美国贸易摩擦并没有改变中国与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从一定侧面说明美国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是逆时代潮流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SWBeeDMObCOUQ5Xq38wIHMaLJQjs2iznUwCSprinF/vlFr9ObJVNwRc0aZDbok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