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文献研究法。收集大量国内外高引用率和最新的理论文献,包括企业异质性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研发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融资约束、公司治理等文献400余篇。对现有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及时了解最新理论研究动态和前沿方法,归纳总结主要观点,在充分借鉴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围绕研究主题展开深入研究。
二是描述统计法。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手动梳理了2005—2015年40586条企业境外投资信息,筛选出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作为科技型企业,并逐一按所属省份、境外投资国别等进行分类统计,以较为完整地分析中国科技型企业境外投资的结构性特征。
三是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Wind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库和国泰安上市公司数据库进行匹配,构建中国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了2008—2015年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投资方式、投资动机、所属省份、所有制结构等信息以及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等数据。然后,构造企业经营状况、技术创新以及生产效率三个方面指标,对2008—2015年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未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类企业的异质性差异。
四是案例分析法。TMT行业是全球跨国并购的最为活跃的领域。本书以TMT行业为例,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来剖析中国科技型企业跨国并购呈现的新特征与趋势。构建全球研发体系是跨国企业获取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路径。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型企业在国外技术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建立技术联盟等以实现开放式技术创新。本书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对其海外研发体系进行分析。
五是理论推导与构建模型。本书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对中国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内在影响机理,并基于制度观分析国家特定优势对企业生产率与OFDI进入模式关系的调节作用机制。在考察境外投资便利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时,建立调节效应模型,从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视角探讨境外投资便利化对科技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机制。
六是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为考察科技型企业行为决策与投资绩效,以及境外投资便利化的政策效应,本书通过建立二值回归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等,运用Stata14.0软件,对科技型企业投资决策、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境外投资便利化的政策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数据方面。微观层面数据缺乏是制约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重要因素。本书通过对商务部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Wind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库和国泰安上市公司数据库进行匹配,构建中国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涵盖了2008—2015年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投资方式、投资动机、所属省份、所有制结构等信息以及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等数据。二是在研究视角方面。学术界较缺乏对科技型企业投资行为和绩效的系统研究。而科技型企业日益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本书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在宏观制度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关系中展开“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分析”“企业对外投资绩效诊断”“体制机制建构”三大模块的系统研究。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为实现研究目标,本书在借鉴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使用较为前沿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例如,使用LP方法和OP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防止估计方法对企业生产效率的估计产生偏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评估了中国科技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通过反事实方法区分OFDI的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首次以《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颁布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境外投资便利化对科技型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尽可能克服评估过程的内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