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针对中国高货币与低增长并存的问题,本书采用包含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三方博弈数理模型并辅之以实证分析,从中央银行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以及地方政府助推信贷行为的视角,对“高货币之谜”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这对理解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研究目的

自麦金农提出“高货币之谜”问题以来,M2/GDP不断攀升的问题便受到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也从来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书选择从货币的信用传导机制出发,是由于货币供给的源头是中央银行,并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循环创造,最后流向经济体。本书试图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行为视角出发,运用博弈论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三类经济体的互动机理以及分析如何导致高货币问题。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从理论层面上,本书试图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非均衡博弈的角度考察中国“高货币之谜”,探究三大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内在的互动机理,研究不同行为主体对“高货币之谜”的影响,并深入剖析三者互动对高货币化比率的反馈作用,以便构建出完整的信贷传导机制影响高货币水平的作用路径。

从实践角度上,本书试图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工具确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因果关系,运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确定当前经济货币化水平M2/GDP持续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书从政策性角度分析影响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影响高货币化比率M2/GDP的因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 研究意义

针对学术界和政策界一直较为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货币化水平M2/GDP是否偏高问题,本书将会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角度出发展开研究,运用非均衡博弈理论和实证分析,从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入手,分析高货币供给的信贷传导机制。货币由中央银行通过基础货币的形式开始投放,经由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信贷助推,导致信贷资源配置出现问题,货币政策效果打了折扣,引发M2/GDP的升高。在当前“稳增长、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研究资源的信贷配置问题以及货币的利用效率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M2/GDP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位置。而国内外学者大都专注于M2/GDP高却未引发通货膨胀这一现象的表层解释,鲜少涉及其背后的深层体制的原因,说服力有限。本书基于信贷传导机制展开研究,为高货币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剖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行为和互动机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我国的高货币化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出发,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互动模式导致的信贷资源错配,不管是宽松型货币政策还是紧缩型货币政策,同等货币均未产生等量GDP,从而使M2/GDP持续走高。

(二)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而经济增长显然需要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助推,那么货币的利用效率问题自然值得深入研究。“高货币之谜”(M2/GDP偏高)问题的本质是货币的配置效率问题,对高货币化水平产生的体制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同时对于重塑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推动经济增长都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ZouOK6NYt0xd6YjdPKINWcP8ihhzq996rQklB7whSurbX4yBBgfnK1eaInnqH4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