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28日,由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省历史学会承办的“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古城山西太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海内外学者百余人,其中有远道而来的“美国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会”的专家团队,还有来自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更多是全国各地高校及研究院所的中青年学者,可谓高朋满座,济济一堂,讲学论道,讨论交流,又是一次学术盛会。
作为专业学术年会的“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至这次会议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跨越十几年。而此次年会半年后即受疫情影响,大型学术会议骤减,迄今尚未恢复,因此这也是疫情前最后的社会史领域大型学术会议之一,而原本计划于2021年举办的下一届年会,从目前疫情尚未完全平复的情况来看,恐怕还需向后推迟。因此,这次太原会议,可说是二三年间本专业领域最近的一次大型成果交流了。
本次会议的讨论主题“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是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及本届会议承办方山西大学等各参与筹备方共同商定的,考虑到这些议题是近代社会史近年的研究热点领域,同时也是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团队的研究重心。东道主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的老师们,还招待我们参观了他们闻名学界的宝藏——多年来收集积累的山西乡土资料库,望着整个大房间里一排排书柜上难以尽数的资料包,令同行们赞叹羡慕不已,这正是山西大学团队多年来几代人做出一批批优秀学术成果的储备粮仓,也是对大家的激励。
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多数论文围绕这些论题提出最新研究成果,并在会议上展开交流讨论,内容多样,异彩纷呈。会后依惯例选编本册会议论文集,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辑刊”第十辑刊行。受经费和出版篇幅所限,我们只能从中筛选20余篇,占总量不到四分之一,虽然不能反映会议讨论的全貌,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涉及的论题也比较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如乡村治理与城市治理方面,有汾河流域水利秩序、村落民俗、地方商会、城市规划、城市粪溺处理、东北流民、“烟民”群体等专题研究。关于时代变迁与社会生活方面,有民国男子服饰变迁、京津京剧票友的观察、文人杨守敬的生活、五四时期婚姻问题及自由思潮、外国游客对藏族土司及女儿婚礼的见证、地方女巫神化等专题研究。关于社会与经济方面,有山西文水县农民的商业行为、虞洽卿在上海沦陷时期发起的调节民食活动等专题研究。关于社会与文化方面,有“社会”一词的概念史、温州地方文献、徐宗泽与徐家汇藏书楼的关系、《捐资兴学褒奖条例》、中共劳模文化的溯源等专题研究。
还有不少优秀论文由于正在向学术刊物投稿等,未能收入。但就这些收入的论文,已经可以看到会议上大家讨论的论题,涉及民众、民生与民风相关的多个方面,展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貌与更加多样化的可喜趋向,相信沿着这一趋势的发展,相关研究会走向更深入,并可期待会出现更多、更高水平的新成果。
山西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赵晓阳,二位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共同编选了这本论集。他们从众多论文中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稿、与作者反复沟通、与出版社方面联系等,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劳动,在此对他们深表感谢!此外还要感谢被收录论文的各位作者,提供自己的最新成果与大家分享。特别是在会议上看到年轻一代学者的活跃面貌和富有的探索创新精神,更加感到信心满满,前途远大,学术事业就是靠我们这样一代代、一步步推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此外,这次山西会议,我们研究团队的老前辈、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首倡者、十多年来历届年会都活跃参与的刘志琴先生,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而未能出席。岂料仅半年后的2020年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尚未消退之际,她竟遽然仙逝,留给我们无尽哀痛与怀念。遥想在天国的她,如果能看到这本新论集出版,也会为年轻后辈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看到学术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吧!
是为序。
李长莉
2021年4月